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便血1年余,加剧伴肛门坠胀1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始出现便鲜红色血便,当时无伴随其他不适,自认为“内痔”未行诊治,症状一直持续。1个月前发现便血症状加重,有鲜血块,伴有肛门坠胀不适,以便前尤为明显。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大小便无特殊。体格检查 体温(T)36.4℃,呼吸(R)16次/分,脉搏(P)64次/分,血压(BP)/65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皮肤干燥,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见胃肠型或蠕动波,全腹未能扪及包块,叩诊呈浊音,肠鸣音无增强或减弱。直肠指检:截石位距肛缘约5cm处可及一菜花样肿块,位于8点处,直径约2cm,占据肠周约1/3圈,质中,可推动,触之易出血,退出时指套有染血。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68%,其他实验室检验结果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和肿瘤标志物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纤维结肠镜提示距齿状线5cm处可见一菜花样肿块,占肠腔1/4周,触之易出血,标本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为直肠腺癌。直肠腔内超声提示肿瘤累及第1~3层,层次消失,代之以实性回声,浆膜层未突破,未见肠周淋巴结。其他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腹部B超检查未提示异常。纤维结肠镜距齿状线5cm处,直肠右侧壁可见一直径为3cm的隆起型肿块,质硬,触之易出血超声内镜肿瘤累及第1~3层,层次消失,代之以实性回声,浆膜层未突破,未见肠周淋巴结诊断 直肠癌。治疗 完善术前准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出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完善心电图、肺功能和心脏功能的评估。拟行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治疗原则:根据版NCCN癌症治疗指南,对于任何T、任何N和M1同时性转移灶可切除,同时医学上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均可以行直肠癌的手术切除治疗;对于局部肿瘤浸润大于T2以上的,推荐术前先行新辅助放化疗,除非患者医学上对术前放化疗有禁忌。(2)术前一般准备:包括纠正贫血(Hb>90g/L)和低蛋白血症(ALB>30g/L)等全身情况改善;根据不同情况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如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制剂等。(3)术前肠道准备:术前3天少渣饮食,术前一天流质饮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配制~ml口服,直至排出水样便;肠道抗生素的使用目前还存在争议。(4)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局部切除(localexcision)、经腹括约肌保留直肠癌切除术[sphincter-preservingabdominalsurgery(lowanteriorresection,LAR)]和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abdominalperinealresection(APR)]。本病例结合术前评估,拟行LAR手术。目前考虑的诊断是什么?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答:(1)考虑诊断为直肠癌。(2)临床特点①本例患者为中青年男性,因“反复便血1年余,加剧伴肛门坠胀1个月”入院。②体格检查提示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见胃肠型,未及包块,肠鸣音无增强或减弱。直肠指检:膝胸位距肛缘约4cm处可及一菜花样肿块,位于2点处,直径约2cm,占据肠周约1/5圈,质中,可推动,触之易出血,退出时指套有染血。③结肠镜和标本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直肠高分化腺癌。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结肠镜和肿块活检病理学检查,符合直肠癌的诊断。直肠癌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做好鉴别?答:需要与痔疮、肛瘘和肛裂等肛周疾病相鉴别;需要与肠道炎症性疾病相鉴别;需要与直肠的良性肿瘤相鉴别。(1)根据症状和病史进行鉴别。①直肠癌便血多呈现鲜红色,量不多,不和粪便相混而涂于粪便的表面。但上段直肠癌可为暗红色血便并和大便相混。但相较于痔疮等,罕见便后滴血或喷血。由于多数便血患者均首先以为自己是痔出血,故这是导致延误就医以及误诊的常见原因。②排便习惯改变也是直肠癌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便频、便急、排便不尽坠胀感、便秘、进行性排便困难等。也会导致患者误认为早期的便频、黏液便常是慢性肠炎而未能及时就诊。③必须了解有无大肠息肉史,有无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史,有无血吸虫性结肠炎史,有无大肠癌或其他肿瘤的既往史,以及直系亲属有无结直肠癌或其他肿瘤的家属史。(2)根据体格检查进行鉴别。①对于便血患者均应行直肠指检,除非存在禁忌证,如明确的肛裂等,以后也应行直肠指检。②如患者存在腹部压痛、反跳痛或腹部包块等腹部体征时,不能忘记行直肠指检。③对于指检发现直肠异常占位的,同样也不能忽视腹部及浅表淋巴结的触诊。④直肠指检应注意病变的质地,肿瘤基底部有无浸润感、大小、范围,占肠周径多少,方位(一律以截石位方位表示),肿块下缘距肛缘和肛直肠环的距离,病变上界是否可触及,活动度,与邻近器官或结构有无浸润,指套有无染血。女性已婚者病例应同时做阴道指检,以了解阴道后壁、穹隆和子宫及附件有无侵犯迹象。还需要做哪些检查?答:已经做的纤维结肠镜或肛镜检查可以确立肿块的大体类型、大小、累及范围及部位,还可钳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通过该项检查能够明确除直肠指检触及以外的病变,是否有其他多发病变的存在,以免漏诊,也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还需要做的检查如下。(1)直肠腔内B超:可提供病变浸润深度和肿块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判断病期。该检查优点是价格低廉、容易操作,但其结果容易受超声医生个人技术的影响。(2)肝脏B超检查:了解肝脏内有无可疑的转移性病变,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对机体影响小。(3)胸部和上腹部CT检查:能更为精确和客观地了解肺、肝是否存在转移性病变。(4)盆腔CT:对直肠病期处于中晚期的患者,病变累及肠周1/2或以上,活动度欠佳的病例应做此项检查,有利于判断病变和周围器官组织侵犯的程度和范围。(5)盆腔MRI检查:是目前反映中低位直肠癌局部病变程度,包括肿瘤浸润和淋巴结情况的最为精确、国内外公认的检查手段。(6)PET-CT检查:适用于高度怀疑存在远处转移患者,若经济条件能承受,可行该项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情况和评价手术的可行性。(7)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是用于无法进行肠镜或不耐受的患者,判断结直肠的多发癌或多发的其他良性病变。(8)其他和手术相关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的有关检查:包括心功能和肺功能等。还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验?答:CEA和CA19-9肿瘤标志物测定:目前认为前两者的大肠癌血清表达水平和肿瘤分期呈正相关,对于预测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复发与否具有重要的价值。如何建立直肠癌的诊断思路?答:(1)针对便血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患者→直肠指检扪查是否存在肿瘤。(2)直肠肿瘤可疑或存在的患者→肛门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肿瘤的形态、部位、大小及范围,同时行活组织检查,从组织学上证实肿瘤病理性质。(3)明确的直肠占位性病变→行直肠腔内B超、盆腔MRI和胸腹部CT,根据AJCC分期系统对直肠癌做精确的临床分期。一旦明确为直肠癌,需要如何建立治疗的思维程序?答:(1)需不需要手术(有无手术适应证的问题):凡是患者全身状态和各脏器功耐受手术和麻醉,且不存在广泛远处转移和局部严重外侵导致肿瘤无法切除的,均需要采取以手术为基础的化放疗、靶向治疗等抗肿瘤的综合治疗。(2)需不需要术前放化疗(有无新辅助治疗的必要):最新的直肠癌诊治指南规定,肿瘤局部浸润T分期在T3期以上的,包括T3期,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推荐行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3)需不需要保留肛门(手术方式选择的问题):距肛缘<5cm的肿瘤适宜做经腹会阴切除术,对>5cm的肿瘤可以选择做保留肛门括约功能的手术。但这不是唯一决定保肛手术的因素,应该结合患者的年龄、胖瘦体型、骨盆形态、肿瘤分期,医院和医生的技术情况,患者术前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估以及患者的本身的意愿等因素,再结合术中直肠充分游离后的状况,最终在确定肿瘤获得根治性的前提下,定夺肛门的保留与否。综合上述思维程序,该患者直肠癌手术适应证明确,不需要术前新辅助治疗,尽可能选择保留肛门的手术方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tz/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