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镇古称阳阿,历史上曾是"秦皇置县,汉主封侯,西晋设郡"之治所,先后为县、为侯国、为郡的治所长达余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也孕育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在美丽的传说故事中感受阳阿的魅力。
天柱塔的故事
在阳阿古镇的东南方,坐落着一座九层砖塔,名叫天柱塔。塔顶盖了一只铁缸,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侍奉王母娘娘的两位仙女悄悄来到人间,在夜深人静之时游览了阳阿山水。其中有一位仙女说:“我们来此一游,美景如画,我们能否给这里的百姓留下一点纪念呢?”另一位仙女说:“要不咱们来个比赛,看谁在一夜之间能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深最好。”两人约定好,鸡叫三遍完成,见人收工。一位仙女施展仙法指石为砖,点土为泥,在阳阿村南门外的阳阿河上建了一座桥,遗憾的是在桥尾处还缺一块石头,鸡就叫了第三遍。另一位仙女在村东南角修了一座九层砖塔,当建到第九层时,过来了一位老农,便匆匆收顶。一夜之间阳阿土地上出现了这两座稀罕建筑,百姓奔走相告,互相传说。
奇怪的是自从此塔建成之后,阳阿村越来越兴旺,文人、官宦层出不穷,富商辈辈不断,成了户分五里、商贾云集的大集镇。谁知从塔建成之后,东边离阳阿二十里远的渠头村却越来越穷。
一天,渠头村来了一位风水先生,村里年纪大一点的人拦住他问道:“我们渠头村历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几年怎么颗粒不收呢?"先生查看了全村的脉气,闭上眼睛施法,不一会儿,睁开眼慢慢地说:“离村西二十里有座九层塔,塔顶尖如笔锋,乃天柱娘娘下凡游玩时建的,塔顶压了你们村的紫气,使你们村财路不通。”一听找到了祸根,人们请老先生想法破一破。老先生思谋了一会儿说:“破也容易,在村西建一迎壁,壁中刻一个太阳,太阳直射九层塔顶,烧坏塔顶笔尖,自然就好了。”
就在渠头村忙着修迎壁的时候,阳阿人也忙着寻人动工,准备对策。原来渠头村请先生看脉气时,有位老太太在场,这个老太太娘家是阳阿的,她怕渠头村一摆治,阳阿人受不了,就急忙赶回娘家让阳阿人请人想对策,所以渠头修好迎壁,阳阿人铸了一只大铁缸,盖住了笔尖。
自此以后,两村人都富裕了。人们为了纪念天柱娘娘,把塔取名为“天柱塔”。为了感谢这位老太太,往后多些耳目,有女就往渠头嫁。阳阿渠头两村联姻的佳话也随之流传开来。
古松的故事
吴神庙位于阳阿古镇西边的吴神巷中,原来的庙门上挂着“法华禅林"。庙一进三院,前院“广佛院”,中院“大王院”,后院“归西院”,统称“法华禅林”。在中院的殿前东北方有一棵古松,乃庙中的一大奇观。古松主干卧于地约两尺,接着斜升向西南,丈余后又直起,上升约两米。
关于古松有一个故事,传说庙中曾住一野和尚,生性怪癖,不沽名、不求利、不亲近达官显贵。他每日光脚打坐,合十诵经念佛,与物无争。有人出言不逊,则叩头三百,待人有笑意为止。圆寂后尸身盘坐三日竟面目如生。他所植之松,存有禅意,卧而不起,不与冲霄劲松比高低,不作良材美质入选富贵人家,甘与野草闲花相伴,凝天地之精华,横卧殿前,经霜愈碧。
四眼井的故事
四眼井是阳阿古镇的八大奇观之一,位于大阳镇人民镇府大门外坡下右侧,凡到这里的人,都要好奇地观赏一番。
据传说,元朝末年,这里遇上了大旱,从秋天种下小麦一直到来年五月,滴雨未下,村里村外的水井都干枯无水,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一天,从龙门来了个人,他见人们都在抢水,笑呵呵地和人们说:“我看这里的水源很丰富,用上三五天时间打个大井,不就解决了吃水问题吗?”有人过来问道:“先生,你说的话可当真?在什么地方打井好?”先生说:“为解决燃眉之急,我们先打个试验井吧。”先生在前走,大家随后,从西门口沿河下行,过了南大桥,又向前走了一段,先生停下说:"我看就这里吧。"有人怀疑的问:“在这里打井有把握吗?""大旱当头,说干就干。"有人说道。这时有群众拿来了工具,于是拿工具的人就带领着大家干起来了。整整打了三天三夜,终于出水了,人们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先生对大家说:“父老兄弟都辛苦啦,都回去休息一夜,明早来砌井墙,留几个人和我在这就行了。我要随时观看水源来势的发展和变化,晚上我在这里打个盹就行了。”
五更刚过,先生忽然惊起,发现井中冒起水柱,足有碗口粗细。超出平地二尺高,水声哗哗作响。人们赶来,见此情形,问先生:“这么大的水,怎么砌井呢?"先生说:“别急,我下井看一下,大水可把它弄小点。”天大亮后,先生脱去上衣和鞋袜,说了一声是时候啦。弯腰往井下一钻,不见了。大约一顿饭的功夫过后,先生上来了,人们看他一身水淋淋的,有人给他擦身子,有人给他披衣服。先生说:“井底有五个水眼,我把它们暂时塞住了,等咱们砌好井壁再放开。”两天后,井壁砌好了,先生下井放开了四个水眼,中间的那个没有放开,水上升到离井口约五尺左右不再上升了,水深二丈五尺,水量充足,白天用水多少,晚上就升起多少,水位很稳定。
井打成功了,村里人又运来一块大石头,石匠把它锻成厚一尺直径九尺的大圆盘,圆盘上开凿了四个大井眼,能同时下四只桶打水。当人们忙完闲下来时,才发现先生不知什么时候不辞而别了,他姓啥叫啥,没有人能说上来,到哪里去就更不知晓了,只记得是龙门人。
四眼井水特别好吃,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牛儿壮,马儿肥,只因饮了四眼井水。四蹄登程快如风,皮毛光滑色气美。洗衣被用四眼井水,颜色不褪永鲜翠。人人早晚饮碗水,通肠活血润肝肺。
来源:晋广论坛
作者:李鹏鹏
摄影:赵君实
投稿:请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