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播送
背景介绍
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一般的说法是“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出小戏”,一般情况,大戏使用正本戏唱腔,如平词、火工、八板、二行、三行等,而小戏则使用富于民歌、说唱和歌舞色彩的花腔,如我们所熟知的“打猪草调”、“补背褡调”等等。但是在《吐绒记》、《锁阳城》、《天仙配》、《鸡血记》、《珍珠塔》、《二龙山》、《菜刀记》、《金钗记》、《鹦哥记》等剧目的老本中也有少量的花腔存在,如《莲花落》、《五更织绢调》、《道情》、《八段锦》等等。
这段由潘泽海先生演唱的《撇芥菜》(又叫《打菜苔》或《三十六板》)选自另一种类型的剧目,叫做“串戏”。
所谓“串戏”,是由数目不等的单出小戏串联在一起而构成,每出小戏又都有各自的剧目名称,并拥有一至数个花腔曲调(黄梅戏传统的花腔基本是专戏专用,如《汲水调》专用于《蓝桥汲水》),既可独立演出,又可串在一起演出。被串在一起时即被称为“串戏”。
《大辞店》就是这样一个“串戏”,由《挖茶棵》、《劝姑讨嫁》、《张三求子》、《张德和宿店》、《撇芥菜》、《张德和辞店》六出小戏组成,表现的是张德和及其家属的故事,每出小戏各自独立,情节上并不十分连贯,相互之间矛有不少矛盾,所以在演出顺序上,有把《劝姑讨嫁》放在《张德和辞店》之后的,也有把《劝姑讨嫁》放在《张德和辞店》之前的。从中约略可以找到一些黄梅戏从小戏向大戏过渡的影子。
唱词
打菜苔
(又称“撇芥菜”、“三十六板”)
演唱:潘泽海
奴在园里头打菜苔啦,
唆儿梅子呀,
唆儿梅子呀的呀依哟,
郎在外面唆儿梅子噜唆,
唆儿梅子噜唆,
噜的噜唆唆儿梅子哟,
鲜花娘子鲜花娘子,
心肝奴的姣姣舍,
姣姣病姣容啊,姣姣,
依呀子哟哟,呀呀子哟哟,
想进来,呀的呀依哟。
想进来,呀的呀依哟。
墙外有棵梧桐树哇,
唆儿梅子呀,
唆儿梅子呀的呀依哟,
手攀梧桐唆儿梅子噜唆,
唆儿梅子噜唆,
噜的噜唆唆儿梅子哟,
鲜花娘子鲜花娘子,
心肝奴的姣姣舍,
姣姣病姣容啊,姣姣,
依呀子哟哟,呀呀子哟哟,
跳墙过来,怕的怕什么?
跳墙过来,怕的怕什么。
唱腔赏析
这是小戏《撇芥菜》中的主要唱腔,无实际意义的衬词、衬句长达28个小节,而演唱正词正腔的却只有8个小节,充分表明了黄梅戏来源于民歌并仍然保留着浓郁民歌色彩和说唱风格的痕迹。这一段旋律动听、节奏欢快,听来使人心情非常愉悦。
这是潘泽海先生晚年的录音,不是先生盛年时的声音和状态,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出一些黄梅戏早年“三打七唱”时的演出样式(此段录音中已有胡琴托腔,但过门仍是黄梅戏传统的花腔锣鼓)和男旦的演出状态。
演唱者简介
潘泽海,男,年出生,安徽安庆市人。14岁进漆店当学徒,18岁出师在安庆帮工,在此期间学会唱黄梅调参加半职业性质演唱活动。年拜丁永泉为师正式弃工从艺,工花旦、青衣,后兼演老旦、彩旦。艺名潘玉琴。年参加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其女潘璟琍自幼随父学艺,后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潘泽海嗓音嘹亮,唱腔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表演活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把心血倾注于培养新生力量工作中,筹建安庆戏校并任副校长。曾任省团学员班教学组组长,诲教后辈孜孜不倦。
潘泽海曾当选安庆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合肥市西市区人大代表。年6月27日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76岁。
《荔枝缘》剧照
左起:张萍、纪延龄、江明安、潘泽海
《西厢记》剧照左起:马元玲、张萍、潘璟琍、潘泽海
·第1期(总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