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病例王祥宇乙状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

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75148.html

编者按:首先感谢参与年度“例例精彩”mCRC精准治疗病例大赛的各位医生,感谢他们带来的精彩病例。“聚焦oncology”平台将陆续发布病例大赛年度总决赛优秀病例以及专家提问或点评,供各位同行学习交流,分享诊疗心得。

本期病例提供者:王祥宇

单位:医院MDT团队

病例详情↓↓↓

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47岁。-11-01因“上腹部疼痛20余天,发现肝脏多发占位3天”入院。

外院检查

肿瘤指标:CA19-U/ml;CEA:38.8μg/L。

腹部B超:肝内多发实质性占位,大者约90*57mm、69*59mm、69*54mm、58*58mm。

上腹部CT增强:肝多发占位,考虑转移性肝癌。既往史:无慢性病及传染病史,无手术史,无肿瘤史及家族史。查体:腹部柔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明显肿块。辅助检查-11-02PET-CT:1.乙状结肠肠壁走形不均匀增厚、僵硬,FDG代谢异常增高,SUVmax12.2,考虑恶性病变。周围肠系膜内多发稍增大淋巴结伴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转移可能。2.肝内见弥漫软组织块状影伴坏死,FDG代谢增高,SUVmax18.5,考虑肝内转移。3.未见明显肝外转移。图2-1-11-02肠镜:乙状结肠距肛门20cm处粘膜可见一新生物,突出于肠腔内,呈菜花状,表面污秽,质脆,触之易出血,绕腔一周,局部狭窄肠镜无法通过。病理诊断:(乙状结肠)腺癌,分化中等。基因分型:RAS/RAF野生型

图2-2

-11-02胸部CT:双侧胸廓对称,左肺下叶可见钙化灶,余肺内未见异常密度。-11-03肝脏MR增强:肝右叶及左内叶见多发团状异常信号影,较大者位于V及VI段,大小约13*7cm,病灶信号不均。增强后病灶呈边缘强化,考虑转移瘤。

图2-3

MDT指导下综合评估讨论诊断:乙状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cTxNxM1aIVA期外科评价

原发灶无梗阻、穿孔症状,初始可切除

肝多发转移灶(11枚),累及双叶,初始不可切除

Child-PughA级

无肝外转移肿瘤学评价:

肝转移灶5枚,最大直径5cm

原发灶位于左半结肠

基因状态:RAS/RAF野生型

化疗反应:未知一般特征:

中年女性,无合并疾病

身体状况:KPS90分

治疗愿望强烈治疗策略版NCCN指南: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病例来说,推荐全身治疗进行转化,在转化治疗过程中每两个月重新评估转化后的可切除性,对于其中转化成功的患者,强烈推荐转移灶和原发灶的同期或分期切除。图2-4ESMO指南:综合肿瘤学维度和外科学维度,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对于手术切除难度大的患者,推荐全身治疗进行转化。图2-5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版图2-6对于这例患者的治疗目标是达到NED状态;治疗策略是通过积极转化,获得最大程度肿瘤退缩,争取手术机会。图2-7转化治疗方案NCCN指南:对于左半野生型的转移性结肠癌,首选FOLFIRI或FOLFOX加抗EGFR单抗的转化治疗。图2-8ESMO共识:泛亚太人群适用:对于左半野生型的转移性结肠癌,推荐双药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转化治疗。图2-9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版:对原发灶位于左侧结肠的野生型结肠癌患者,I级推荐FOLFOX或FOLFIRI联合西妥昔单抗的转化治疗方案。

图2-10

转化治疗经过

-11-15至-3-20行FOLFIRI+西妥昔单抗方案治疗8周期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腹泻、恶心、呕吐、脱发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4-16CA19-9:8.24U/ml;CEA6.95μg/L图2-11治疗效果评估

图2-12

图2-13

MDT再次评估讨论影像科:肝脏转移经转化治疗后退缩明显,且影像学提示肿瘤明显坏死,未见新生病灶。肿瘤科:经FOLFIRI+爱必妥方案8周期后肝脏肿瘤负荷明显减小,未见新发病灶,证实全身治疗有效,请外科评估可切除性。胃肠外科:原发灶无症状,且肿瘤负荷较轻,考虑到肝脏切除范围大,同期切除风险较高,建议分期切除。肝外科:肝转移灶转化后PR,肿瘤局限于右半肝及左内叶,行扩大右半肝切除余肝体积30%,评估为转化后可切除。肝脏肿瘤负荷较大,可行肝脏优先切除策略。手术治疗经过:肝转移灶优先策略

-04-20行肝转移瘤切除术

术中所见(图2-14):肝脏肿瘤共11枚,10枚散在分布于肝右叶,1枚位于左内叶IVb段,最大一枚肿瘤约5*5*5cm。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右半肝切除+IVb段部分切除+胆囊切除术)。

术中出血ml,阻断肝门12min。

图2-14

术后1月继续行FOLFIRI+西妥昔单抗治疗2周期(-5-21/-6-4)

-07-12肠镜:距肛门20cm,粘膜可见一新生物,突出于肠腔内,呈菜花状,绕腔一周,表面污秽,质脆,触之易出血,内镜无法通过。

病理诊断:(乙状结肠)腺癌,分化中等。

图2-15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07-12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术中所见:腹腔未见明显转移,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5cm,大小约2*3cm,侵犯浆膜,肠系膜根部未及肿大淋巴结。

术后病理

图2-16

辅助化疗

经术前化疗(包括联合分子靶向药物)证实有效的方案,术后如无禁忌应当作为首选的辅助治疗方案。

术后1月继续行FOLFIRI+西妥昔单抗辅助治疗2周期(-08-02/-08-16)

术后随访: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版

图2-17

2年内随访流程:每3月复查肝脏增强磁共振、肿瘤指标,半年复查胸部CT、肠镜。

末次随访:年10月21日,肝脏磁共振、肠镜、胸部CT、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生活质量好。无病生存期15个月。

图2-18

治疗小结

图2-19

个人心得与治疗体会

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离不开精准的转化评估、转化方案,以及精准的外科手术。这例患者是千千万万例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是非常不幸的,因为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IV期),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是左半野生型的结直肠癌。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来看,以爱必妥加双药化疗的方案,可能是这类患者的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手段。同样,精准的外科手术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肝脏优先的策略以及解剖性肝切除,使患者达到了肝脏NED的状态。

专家提问/点评

问:在肠癌肝转移的转化治疗中,我们通常会根据检测基因表达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首先,转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比如EPOC和new-EPOC研究显示靶向联合化疗似乎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而且认为靶向治疗还不如单纯的化疗。但是该病例选择经典的FOFLIRI加上爱必妥,8个周期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其次,在转化治疗的过程中,外科医生选择FOLFOX或FOLFIRI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两个方案的毒性反应不一样,对手术的影响可能也不一样。那么请你谈谈选择FOLFIRI的出发点。因为患者行R0切除以后,做术后辅助治疗,仍然沿用了FOFLIRI加上爱必妥的方案,那么你们的考量因素是什么?一般意义上来说,术后辅助治疗靶向治疗是没有异议的,但是CPT11的术后辅助治疗并没有太多依据。答:对于新辅助治疗中是否该用靶向治疗的问题,其实有一定的争议。EPOC和NewEPOC研究纳入的肝转移人群,通常是初始可切除的肝转移灶,他们的肿瘤负荷并不大。而对于中高危患者的新辅助治疗,靶向治疗可能会发挥一定作用。当然这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个问题,本病例化疗方案选择伊立替康,而没有选择奥沙利铂。在目前的指南里,两者在转化治疗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在我们中心并没有统一定论,但两者的化疗副反应尤其是肝脏毒性是不一样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后仍然选择这个方案主要是因为术前疗效很好,就继续沿用初始治疗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gr/7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