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大家好,我是木易杨,新疆医科大学外科学研究生在读。
前几日跟随导师上门诊,遇到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就诊,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对于自己的饮食管理缺乏系统的认知,甚至因此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由此萌发想写一期关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管理的科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一人受益便是功德无量。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程较长并反复发作;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多为青年,近几年患病率明显增高,数据显示在我国患病率为11.6/1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且随病程的延长癌变概率增加,因此溃疡性结肠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免疫、环境、饮食等因素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中饮食因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
科学的饮食管理不仅有利于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复发,还能起到辅助性治疗的作用。在目前治疗手段有限的条件下,科学的饮食指导和管理对降低该疾病发病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尤为重要。有关学者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调查显示,70%以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饮食知识不了解,且知识获得途径有限;90%以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强烈要求饮食知识指导。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饮食中某些成分能够影响肠内炎性转录因子及炎性介质的表达,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破坏肠道内稳态,引起肠道炎症反应。主要涉及动物蛋白中的硫化物、脂肪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糖类,以及由免疫球蛋白G(IgG)介导的不耐受食物。
致病饮食
1、动物蛋白
随着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的逐渐西方化,饮食中肉类、奶类比例增加,这些食物富含硫氨基酸明显,然而肠道菌群对含硫氨基酸分解代谢会产生多种含硫化合物,并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于肠道内,对结肠细胞产生毒性作用。饮食上主要表现为过多摄入红肉、牛奶及奶制品。除此之外、常食牛奶可能会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病风险,这可能与患者体内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有关。因此,过多动物蛋白的摄入增加了溃疡性结肠炎患病危险。
2、脂肪
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脂肪(红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多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此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多,会代谢生成促炎性因子,造成结肠炎性改变,从而影响胆固醇的吸收和肠道黏膜血液的供应,造成结肠黏膜损伤。食物主要表现为红肉及人造黄油。
3、糖类物质
过多摄入糖类物质,可能导致肠道细菌的过度繁殖,从而增加肠道黏膜通透性,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风险。
4、IgG介导的不耐受食物
目前有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由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现象,这些不耐受食物可能是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原因之一。不耐受食物多集中在蛋黄蛋白、虾、蟹、玉米和牛奶等食物中。
除此之外,因不同患者对于不同食物的耐受不同,疾病的不同进展期亦可表现对食物的不同耐受,应建议患者积极记录与自身疾病不耐受的食物及生活方式,有条件的患者应尽量做过敏源的测定,以期下次规避饮食此种食物及相关加工制品。
综上所述,不规律饮食及过多摄入蛋黄蛋白、虾、蟹、玉米、牛奶、动物蛋白(尤其是红肉及奶类)、糖类等食物可能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病风险。
对UC有防治作用的饮食
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饮食中有些成分对UC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值得重视,主要涉及膳食纤维、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益生菌及微量元素。
1、膳食纤维
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谷类、蔬菜等的摄入可降低UC发病率。膳食纤维在肠道被肠道菌群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短链脂肪酸中富含有丁盐酸、丁盐酸是结肠黏膜上皮的主要能源来源,同时抑制促炎性因子生成,对结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应特别注意的是,应减少或限制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该种食物对肠道的刺激。如芹菜,杂粮等食物。
2、n-3多不饱和脂肪酸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主要来自坚果、深海鱼油等食物。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分解代谢,其产物能够减少炎症介质释放,进而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
3、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组存在于消化道的产乳酸细菌,食物来源主要来自于酸奶及新鲜水果,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大部分属于人肠道内正常菌群,维持肠道正常免疫功能并提供关键营养素,影响肠道黏膜新陈代谢和发育。对于缓解期患者,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因此,可建议患者补充富含益生菌的食品或益生菌制剂。
4、微量元素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与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关系密切,而微量元素中维生素C、E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调节细胞的代谢活性等作用,维生素C、E能显著抑制UC患者氧化损伤,减轻结肠炎症。
另外,由于UC患者常常限制饮食,也会导致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患者易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问题,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因此,患者饮食管理中应注重对微量元素的补充。
综上所述,可建议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深海鱼油及一些富含维生素、益生菌等有益成分的食物。但是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腹泻、腹痛症状加重,肠道处于激惹状态,为了减轻食物因素对炎性肠黏膜的损伤及激惹作用,患者应限制经口进食,医院专科就诊。
有效饮食方法
过多食入红肉、牛奶、人造黄油、巧克力、高蔗糖等增加UC患病或复发风险,而补充水果蔬菜、深海鱼油、益生菌、维生素等对本病的防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科学的饮食管理对改善UC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国内外研究者积极探索有效的饮食管理方案,目前对有致病风险的非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饮食管理办法主要有排除饮食法和轮替饮食法。
1、排除饮食法
去除患者日常饮食中某些诱发或加重消化道症状的食物,是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溃疡性结肠炎饮食管理办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并有助于维持患者缓解期。
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