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句话,教育就是拼爹

明天,是父亲节。

相比于母亲,“父亲”好像经常让人多了一些复杂的情感。在一个孩子从出生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亲的参与往往比较少,甚至现在有“丧偶式育儿”这样的极端描述——缺失的那一方通常都是父亲。这涉及到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种种因素,即便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爸爸去哪儿了”依然是家庭育儿的普遍现状。

正因如此,爸爸如何当爸爸这件事,才更重要。今天书评君推送的,是独立教师和图书策划人蔡朝阳老师的“奶爸心路”。读完文章会让人感叹——原来爸爸也可以如此细心、负责而温柔。

关于父亲节,关于对“爸爸”这一身份的情感、故事与想法,欢迎在留言区与书评君交流。

撰文

蔡朝阳

蔡朝阳,资深奶爸,独立教师,图书策划人。

1

每一个父亲都是新手

其实,是否要成为一个父亲,这个问题我是很严肃地思考过的。然并卵,成为父亲这个事实,还是让我手忙脚乱。

毕竟,每一个父亲都是新手,即便成为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的父亲,可是每个孩子都如此不同,那么独特,老革命依然碰到新问题,我们也依然是新手。

第一次换尿不湿,一手触到他降临人世的第一次嗯嗯,暗绿色的,有点粘稠,但不臭,又尴尬,又惊喜。为了这件事,后来我跟儿子最喜欢的绘本之一,就是《是谁嗯嗯在我头上》。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作者:(德)霍尔茨瓦特

译者:方素珍

版本:河北教育出版社年

第一次喂奶粉,因为还没有母乳,医生嘱咐最好不要用奶嘴,于是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勺子,一勺一勺喂,吃掉10毫升的奶粉,居然要用20分钟,而医生说,最好半小时喂食一次……

渐渐长大了,终于可以抱出去显摆。同事的评价是两句话,先是说,哇,小伙子好帅啊!接着又说,哇,完全不像爸爸嘛!——拜托,您这是闹哪样?

终于露出了顽皮的本色。有一次,他在厨房打翻了一整桶的色拉油,流满了地板,搞得我们全家那几天每个人都油头粉面。

还有一次,他变得爱劳动了,他兴奋地从卫生间出来,拿着两只湿漉漉的手机,递给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把手机都洗过了。

上幼儿园,上小学,时间飞逝如电,居然一转眼,就快要进入青春期,而逝去的时光,借由记忆的丝缕,永远系在心间。

以前看梅尔吉布森的《爱国者》,梅尔吉布森在外打仗,回来的时候,发现一直闭口不言的小女儿居然说话了。梅尔吉布森又惊喜又遗憾,说:我居然错过了。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这个世界实在太为古老,完全没有惊喜,除了这些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惊喜。而对于孩子这个新人来说,就像来到地球的第一天,万事万物都那么新奇。马尔克斯在描写马贡多的时候,说这个地方新的完全还没有命名。这个孩子,自从他来到世间,就开始为他的崭新世界命名,并不断开拓其自我世界的疆域。这多么带劲!

自从做了父亲,便每天都在这样的感动与喜悦里生活,和孩子在一起,才叫“岁月静好”。因为,对于父子双方而言,每一瞬间都不可复制,不能重来,是以我特别喜欢蔡春猪的名言:犬子在,不远游。

我也很喜欢用那句鸡汤去损那些很少时间陪孩子的父母:你的事业都那么成功了,你居然还没时间陪孩子?

2

做父亲是一条“光荣荆棘路”

我们不禁要问,陪孩子真有那么重要吗?

我想说的是,首先,这可能与我们对人生的理解不同,那些更多地倾向于内心生活的人,可能更会更多地感受到这种生命之爱。其次,即便从教育的功利目的而言,爱的陪伴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一个三口之家,父亲的角色,自有其不可替代、不可缺失的重要性。

我说做父亲是一条“光荣荆棘路”,其光荣即在此处。我们塑造了这个孩子,同时我们也被这个孩子所塑造。因为成了父亲,自我的生命便有了极大的拓展与加深。孩子赋予了我们对生命的崭新思考,让我们得以在更高的层面来审视自我。这不仅仅是重新经历一次童年那么简单,重要的是,我们因为做了父亲,进而获得了全新的生命体验,所谓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就在这些每日维新的生命体验之中吗?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朋友常立最近育了二胎,他对为什么想要二娃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因为做父亲,就是发现爱、学习爱的过程,这样的爱,仅有一次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父亲的真情感言,令人动容。

然而,既然是光荣荆棘路,那么,光荣之外,荆棘在所不免。成为父亲之路,就这样交错着甜蜜与哀伤,欢欣与失落,某些瞬间信心满满,而某些瞬间则黯然神伤。作为父亲,就是要去接纳这全部所有,这些全部所有,才是你作为父亲的千思万虑、滋味万千。

意识到自己的父亲身份之后,我经常陷入到一种不自信之中。一则,我享受成为父亲的喜悦与感动,一则,我意识到,育儿是一件多么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我怎么可能游刃有余呢?一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山坡。只要一想起我在育儿之路犯下的过错,夜半醒来,我也会惭愧得汗流浃背。我曾无数次发誓,下次再也不犯错了,可是我总会在同一个错误里跌倒很多次。此外,随着认识的改变,我发现,过去的亲子相处中,我留下了多少暗礁啊,我都想借助时光机器,去重新来过。

(图片来自网络)

3

需要重新认识父亲的身份

尤其是在中国,在当下,做一个足够好的父亲,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成为一个父亲,尽管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角色,与历史、传统、文化、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我们这一代父母身上,承袭着非常沉重的背负。然而,我们又生活在一个日渐开放的时代,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往往显得特别的突兀。是以,我曾在不久前的一个演讲中,提出“父母的觉醒”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当下这个已经可能的时代,来重新讨论并认识家庭教育,而作为一个父亲,尤其重要的是,重新认识父亲的身份。

举个例子,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我们的认知中可能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传统观念里,总会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母亲的责任。所谓“男主外,女主内”。于是在家庭关系中,忙于事业的父亲,总会认识不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责任。而这些认知,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

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刚开始播出时,忙于事业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爸爸是节目中的“标配”,被认为体现了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是缺席的。

我常觉得,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这一代父母,其成长经历跟以往几代人截然不同。这一代父母,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成长,是第一代较为普遍的、具有现代观念的父母。这里有多个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时代开放,一个是普遍的教育。这与五四时期不一样,五四时期的教育,并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那时候还是精英式的教育,所以我们当下的这一代父母,特别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在于,我们有自我启蒙的潜质。我们是逐渐在自我觉醒的一代人,对个人、对家庭,乃至社会,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常想,家庭教育的变革,也许就在这一代人身上。

成为一个父亲,这条光荣的荆棘路,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挑战。

比如,作为父亲,我们需要有自我认识的理性。

当了父亲,就觉得从此身份不一样了,我成了父亲,要去承担责任。承担责任,需要做出一些担当,一些牺牲。但我们还是需要把自我,和父亲的身份,作一个厘清。

当然孩子很重要,当然需要把孩子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这里也要有一个认识,最好的教育就是:你做好了自己,也就是做好了父母。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孩子不是全部,父亲也不是孩子的附庸,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这是自我觉醒很重要的一点,自己的自由选择,是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意义之所系。

比如,作为父亲,需要参与重建一种现代、健康的家庭关系。

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父亲、母亲、孩子,三者不可或缺的。南京的作家章红老师,有一句特别好的话,她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很多顿饭。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其安全感不会匮乏。并且他也会知道,温情、幸福、完整的家庭,该是什么样。所以这个意义上,让你自己的家庭完整幸福,那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近年来,有一个极端性的词语叫做“丧偶式育儿”,指称家庭中父母的某一方不在场家庭教育。这个用词主要就是针对父亲的缺位的,对家庭家中不在场的父亲提出了严重的指控。我很不喜欢这个词语以偏概全,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词所指出的情况,经常是真实的。

但这一挑战中,最大的障碍其实来自父亲的身份所带来的父权,以及家长制的家庭结构。父亲的威权,带来控制型的家庭。“爱你所以折磨你”的亲子关系,常常来自这样的家庭结构。尊重孩子的意志爱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家庭环境——这都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便开始,不要用威权去慑服孩子,而是要说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坚持说理。

同样,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应如此。

比如,作为父亲,需要懂得,教育真正的内在动力何在。

我有一句话,叫做,教育就是拼爹。拼爹拼妈,拼的是我们的教育观。这个时代,你可以尝试,用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视野,来看待教育。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未来是不可知的,而我们父母需要的是,守护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权利。

4

孩子,谢谢你

今年四月份,我去北京参加了LIFE峰会。在一个家庭教育沙龙里,我最后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育儿是一次自我疗愈的旅程;第二句是: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这是我非常真实的感受,也是我特别特别感激孩子来到我的世界的原因:孩子,谢谢你带我认识温柔。在与你相处的过程中,我开始有理性去看到自己,于是,我自己身上,那个童年的自我,被治愈了。

若论成为父亲,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是感激。因为育儿,我看到了那个本来在幽暗深处的童年的自己,那个胆小、羞怯、自卑、伤痕累累的孩子。但是因为当了父亲,突然就有能力去看到自己了,也有力量去安慰自己,并且反思、克服自己,并努力将一个更加阳光、开朗、平等、自由的家庭,给予孩子。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蔡朝阳;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女德

梅贻琦

林奕含

女性与饭局

钱理群

畅销书

高考恢复40年

周作人

衡水中学

读书日

不想工作

人民的名义

平庸之恶

假课文

养猫

自闭症

法律与舆论

春日赏花

原生家庭

婚外恋

性教育

古典诗词

刷热点

安·兰德

“爱国主义”

共享单车

胡适

国学低俗化

弟子规

年度好书

人生无意义

朋友圈

黄永玉

高房价

篡改历史

抑郁症

沈石溪

心灵鸡汤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tz/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