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药性赋》解读第二讲
先看菊花。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菊花生长在秋季,秋天寒气肃降,万物收敛,吸收这样气场的菊花自然就具备了寒凉降火的特性。那为什么菊花对应眼部和头部呢?因为植物在入药时,有一个特点:花升子降。花比较轻,所以它的性往上走,菊花就能够上达眼部、头部,帮人体把眼目的火降下来,把头部的风热清除出去。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菊花泡水喝或者熏蒸,来缓解上火导致的眼部热痛。经常用眼过度导致眼目昏花、视力减退的,也可以泡点菊花枸杞茶。常用的菊花有白菊花和野菊花,一般来说野菊花苦寒更重,泄热之力更强。所以如果一般的风热就用白菊花,如果是热毒上攻、口苦尿赤,甚至长期热毒火疮的,那就用野菊花。
下一味药是射(yè)干,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通常我们都读作射干,但其实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yè)。我们学中医要把它放到传统文化大背景中去学,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很强的孩子,对于读音从一开始就要严格纠正。闫老师在每天的背诵作业中,给大家把容易读错的字都已经标注了出来,大家背诵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注意。
射干这味药长得很好看,近几年常被作为绿化植物,它的叶子像剑一样排成两排。大家想一想,剑是不是很有开破力,能够破除疮痈肿毒,射干的这个力量可以直射咽喉,是咽喉热毒肿痛的特效药。有机会咱们少年班组织采药时,大家可以尝一尝新鲜的射干,吞咽它的时候你会发现,虽然药已经进了肚子里,但嗓子里凉凉的味道能持续半天,连说话声音都会清利不少。
再来看薏苡仁,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薏苡仁就是我们经常吃的薏米,它的味道甘淡平和,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本事,大剂量也吃不坏人,但你可别小瞧它。薏苡仁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能缓缓地、慢慢地,像抽丝剥茧一样,把你体内的湿气一点点渗利下来。前面我们讲泽泻利水,是像排水口一样大把大把地利,利水太快,适用于需要快速解决水湿的情况,比如胸水、腹水、水肿等,而薏苡仁一小点一小点地利湿,最适合于食用。
今天最后一味药藕节,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大家知道有句诗叫:出淤泥而不染。
莲藕生长在淤泥塘里,却能够保持自身的洁净,这就需要充分的排浊、消瘀的功夫。现代人饮食不节,吃的比较肥甘厚腻,又有各种化学添加剂,日积月累血液中的淤浊就越来越多,就像荷塘的淤泥沉淀一样,这时候将莲藕入药,就能够能够帮人体消除血分中的浊阴淤泥。脸色暗红、浊气偏盛的人,都适合煲些清淡的莲藕玉米汤或薏苡仁汤来喝。
大家看藕节,它就像一个个口袋绳一样扎住莲藕,能够约束血流的通行,止住血热妄行导致的鼻出血、咯血、吐血、消化道出血等,因为藕节干涩但有孔,所以既止血又不全部封堵,给热邪以出路,从而不发生瘀血。《本草纲目》里记载了一个单方,单用藕节捣汁,生用饮服,剩下一点滴在鼻子里,治疗鼻出血有特效。
好了,今天的课程我们就先讲到这里。课程语音同步更新在喜马拉雅平台,供大家复习使用。希望同学们像交朋友一样,认真记住这4位新朋友的名字、相貌和特长。明天我们继续认识新的中药朋友哦
扁圣书院《药性赋》精品学习班具体内容如下:
1、中医经典背诵班之《药性赋》;
《药性赋》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该书将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2、学习方式:
①由老师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分解背诵任务,定时发送当天需要背诵的章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背诵作业(语音);
②每周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线上答题等互动活动;
③用中医思维细解常用药;
④定期组织线下交流、采药、识药等相关活动。
3、学习费用:99元/期(此项费用为学习保证金,学员按时完成背诵任务并通过考核即可如数归还);
4、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