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仅靠单一学科、单一治疗方式无法治愈。如何提高结直肠癌救治成功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是每一位医者都在不断思考的难题。也因此,多学科合作诊疗(MDT)模式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
MDT模式,顾名思义,即由多学科专家围绕某一病例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目前,其已在欧美国家得到普及;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还颁布了关于MDT肿瘤治疗模式的法律文件,将其上升到法律高度。
在国内,MDT的理念也逐渐深入。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年版)》,其中多处提及了多学科协作的概念。年,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并且发布了第一版《MDT的组织和实施规范》。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全国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工程(MDT工程)”,该项目首批了5家MDT工程示范中心。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诊疗水平,年,国家卫健委公布首批家肿医院名单,此举正式拉开MDT建设大幕,医院位列其中。
全员多学科MDT一个都不能少“其实早在年,我院就在全省率先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雏形,建立省内首家癌症联合门诊。”庄競教授介绍,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以患者为中心,针对肿瘤高发病种,加快推行首诊MDT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合理、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庄競教授更喜欢称之为“全员多学科”。何为全员多学科?简单地说,就是所有首次入住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都需要先经过多学科会诊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诊疗。全员多学科会诊的目的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放过。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医院完成了余例结直肠癌MDT会诊。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4点,所有MDT所涵盖的专科,如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诊断、病理科、内镜等相关的专家,都会聚集到一个专门的会议室,针对检查完以后的患者及相关资料进行会诊讨论。“等于患者来院后,经过MDT会诊看到了医院所有相关学科的专家,更方便给患者提供这种一站式的量身定制的诊疗方案。”庄競教授表示。据悉,医院不仅仅是结直肠在做全员多学科会诊工作。根据他们成熟的经验,现已经将其推广到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7个专业。一位20多岁的癌症患者因MDT改变命运MDT会诊的优势在哪里?庄競教授举了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一位20多岁发生肠癌肝转移的年轻男性患者,最初被判定其肝脏上的转移是难以治疗的,转移的点几乎布满他的肝脏。后经MDT会诊,制定了一套适合他病情的完整的诊疗方案,切除了原发病灶和肝脏上的那些较大的转移瘤,通过介入的办法将肝脏内比较小的几个转移瘤消融,再对患者进行后续的化疗。“他还很年轻,如果放弃了会有很多遗憾,庆幸地是通过MDT会诊,我们找到了更多适合于他本人的办法,已经过去了两年半,这位患者至今还未出现复发转移。”谈起让他印象深刻的这个病例,庄競教授还是非常感慨,“如果按照以前的观点,可能他就已经不在了,但是因为有多学科会诊,才给他创造出了一个更长的生存的机会。”是否应用了多学科会诊,对于患者的临床结局可能大不一样。以结直肠癌的肝转移为例,“以前大家可能认为癌症一旦发生转移扩散了,就没救了。”但现在通过MDT会诊,可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制定最适合的策略,让部分肿瘤从不可切除的变成可切除的,让疾病从没办法治疗的变成有办法治疗的。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全程管理,MDT会诊的优势可说是非常符合患者利益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每个医生的知识结构是单一的,在对相关专业不是太了解的时候,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来做出判断,很容易形成偏差。但很多相关专业的专家在一起讨论,形成偏差的情况可以大概率地减少,同时,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在庄競教授看来,多学科会诊正是博取众家之长,以患者为中心,做最优的诊疗组合。他认为,一个好的结直肠MDT,需要肿瘤科强,影像、内科、放疗科、外科介入、病理等等所有相关专业中的医生共同进步,跟上时代,如此才能把MDT做大做强。MDT做强,带动的并不是一个专科的进步,而是所有相关专科的进步,也更有利于整个医学界的发展和壮大。在MDT模式的建设中,目前最掣肘的是人才建设,庄競教授的团队中年龄最小的27岁,团队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是一个非常有朝气的团队。但他也时常会忧心人才方面的续航能力。“你在诊疗方面走得越深,研究也需要跟得更紧。河南省可能在经济方面还无法与北上广深PK,如何吸引人才留驻在河南省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他希望将来可以有更多相关专业人才的进入,为中原地区人民的健康做好服务。云诊间的出现恰逢其时疫情来临时,医院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无接触式的网上问诊被大众寄予期待。作为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主席,庄競教授对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与罗氏等公司合作于今年开设的“结直肠癌MDT云诊间”感到非常的恰逢其时。云诊间为推广结直肠癌MDT模式而设,在疫情期间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云诊间这种方式,可以同全国其他城市以及省内的专家一起就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便捷的沟通,既降低了患者舟车劳顿之苦,又同时保留了患者的就诊资料,为将来实现患者疾病的全程化管理提供了平台。”云诊间的设立其实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智慧医疗新技术等的不断发展,逐渐应用于医疗实践中。一方面是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这些变化发展会给结直肠癌MDT临床实践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庄競教授认为,内在社会进步时,很多新技术、新理论的变化一定会给临床带来同样的变革。“比如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手段出现,医生讨论的基础也随之改变。再比如一些智慧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包括云诊间,实际上都是一些非医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给医学的一种变革。”所有医学的、非医学的进步,最终都会带来MDT的变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可能因此导致治疗患者的思路发生变化,但患者的生存治愈并不设限!癌症治疗的进步,并不只单纯体现在新药的层出不穷上。挖掘现有药物的潜力,尽量实现疗效的最大化,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进步。庄競教授表示,无论未来如何发展,无论产生什么样的新技术,MDT讨论基础都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遵循各种指南与规范,这是一个在某个时间段相对不变的基础。但过一段时间,指南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医生们与时俱进、更新这种认识与变化。此外,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甚至包括患者的意愿做诊疗方面的综合考量。同时也不应该让目前所现有的一些东西完全限制住自身的思维。“我们永远需要用更加积极的态度,为患者谋福利。这个想法不应该有限制。”声明:本文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本文版权归医师报肿瘤频道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医师报肿瘤频道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及作者“医师报肿瘤频道”。文章转载、媒体合作请在文末留言。编辑/排版:裘佳审核:秦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