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氛围对于中国人而言,
有着深远的意义,每个张灯结彩的隆重庆典背后,饱含时间和情感的累积。老话说:“民以食为天”。
每个节日里的重头戏,都能归结为那顿热络感情的宴席,而对于国人最为盛大的春节,年夜饭自然是重中之重。那间不大的厨房里,
忙碌的身影,飘出的丝丝缕缕的香味,是记忆里最温暖的味道。上海人自家吃年夜饭,
少不得一张圆台面。家里的这张圆台面,承载着亲情温馨。侬可伐要小看它,
圆桌尺寸的大小,可关乎着这家人的“立升”。除了这圆台面,
上海人的年夜饭也是极讲究的,菜得要一道一道的上,上桌的菜还需是讨口彩的。蛋饺上海人过年是不吃饺子的,可蛋饺却是少不了的。思来想去,还是没能给蛋饺归个类,蛋饺是不单独成菜的,但又是上海年里必不可少的吃食,放进汤锅里咕嘟嘟那么一炖,滋味鲜的很。做蛋饺是个细心的活儿,
还特别有仪式感,小时候,每年大年夜下午,爹爹、姆妈就会搬个凳子,坐在煤气灶前,开上小火,用一个可能一年只用这么一次的铁勺子来摊蛋皮。除了肉馅,一旁肯定还有熬好的猪油渣。
拿块猪油渣,先在铁勺内抹一下,不必每次都抹,但要抹均匀,每个角落都要吃到油。每次总是蛋饺还没做好,就会忍不住先讨上几张蛋皮吃。这蛋饺形状像金元宝,
也就得了招财进宝的寓意,吃蛋饺就是吃个财源广进!冷盘四喜烤麸四喜烤麸是年夜饭必做的冷菜,这种看上去有着无数蜂窝孔的食材,常被人误以为是“豆制品”,配上香菇、木耳、花生米成四喜,酱红香醇,鲜香入味,咸中带甜。这“烤麸”即是“靠夫”,
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
而冠以“四喜”的名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最早的名字“四鲜烤麸”,上海话“鲜”和“喜”音同,而这个喜字又更能讨口彩,就有了“四喜烤麸”的名字。如意菜年夜饭桌上色香味俱全的一道菜,通常是用黄花菜、香菇、豆腐衣、素肠、鸡毛菜等炒制而成,讲究一点的人家会选16种或19种蔬菜,取“和顺长久”寓意。
黄豆芽形似如意,寓意“事事如意”;荠菜音似“聚财”,寓意招财;芹菜读音与“勤快”相近,取“勤劳致富”之意;黄花菜寓意花样年华、前程似锦;香菇意为“和和美美”;就连豆制品千张,也有“千秋百代、代代兴旺”的说法。酱鸭上海人的年夜饭餐桌上少不了酱鸭,色泽油亮,肉质筋道,鲜嫩诱人~
年前酱好的鸭子,切成小块,年夜饭就可以直接吃啦~葱油海蜇用葱、油熬出来香气四溢的葱油,再放入提前泡好的海蜇,虽然做法简单,但是熬制葱油可是并不容易,必须控制好火候才能熬制出好吃的葱油,海蜇很容易老,所以一定要注意烫的温度和时间!上海人过日子“做人家”,
海蜇皮的价佃比海蜇头便宜,所以这道菜又实惠又扎台型。皮蛋阖家团圆的时候,吃点小老酒总免不了的。
皮蛋蘸点酱油,过过老酒,最好再来点油爆花生米,那叫一个舒坦。熏鱼上海人年夜饭菜单中,怎会少了熏鱼呢?
上海人习惯用青鱼中段来做熏鱼,
去头去尾,片成一公分厚的薄片,入滚油炸透。
至金黄出锅,
放入调好的酱油中浸几秒,待味道吃进鱼肉中即可捞出,口味兼具鲜、甜、香、浓、脆。黄泥螺黄泥螺虽然个头小,名声却很大。不仅被用来过泡饭,还是佐酒佳物。慢慢吃、慢慢品,每次只那一小碟就够了。
一颗颗饱满的泥螺经过黄酒的腌制,是上海人最喜欢的米道,连汁带水含一颗在嘴里,清香便幽幽的从舌尖到脑门,轻嘬一下,螺肉脱壳而出,爽脆让人欲罢不能!热菜红烧肉红烧肉是有回忆的上海味道~上海红烧肉,上色主要靠酱油,而不是炒糖色。一盘红烧肉,
红扑扑,亮晶晶,颤巍巍,吃要趁热。
肉皮和肥肉部分是绝对的主角,
一定要炖煮的软烂,放到嘴里只轻轻一抿就能化开。瘦肉一定不能柴了,不能塞牙。笋烧肉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
红烧肉好吃,但总归有些人会怕腻味,搭上笋干一起炖煮,解腻又解馋。糖醋(红烧)黄鱼鱼过年是少不得的,按着各家的习惯,要么是红烧,要么是糖醋。但这鱼,
年夜饭是动不得的,得留着到大年初一,这叫做年年有余,新的一年,当然是要讨个好彩头~鳗鲞鳗鲞本是江浙沿海一带的风味,却因早期大批江浙移居上海,逐渐成为上海人过年餐桌上根深蒂固的一道美食。“鳗影高悬,鲞味四溢”,
已经成了上海人春节最有味道的写真。鳗鲞只有被西北风吹过,才有独特的、鲜香交织的味道,不需任何调味,吃之前,上锅蒸一下,再手撕成条,鲜味浑然天成。油爆虾油爆虾是年夜饭中雷打不动的名角儿,一般用的是个头不太大的河虾。
壳过得宽油,又红又亮嚼劲十足,虾肉却是极鲜嫩的,因为虾壳上有一节一节的轮廓,过年时吃这道菜还能有个好彩头,蕴含着节节高升的寓意。八宝鸭八宝鸭是上海的经典菜,也是上海老饭店的经典菜式,过年通常都是买来吃的,毕竟做起来实在是麻烦!鸭肉丰腴饱满,
原汁浓香突出,出笼时浇上用蒸鸭原卤调制的虾仁和青豆,咪道超级灵啊!毛蟹年糕地道的上海人喜欢在过年炒一盘毛蟹年糕来吃,只只肉厚膏肥的毛蟹和软糯的年糕翻炒,带着甜甜的酱香。只是这浓油赤酱出锅的毛蟹年糕,更入味的往往是年糕,而不是蟹,也就总会出现年糕吃完了,毛蟹还有一堆的难题。年糕、螃蟹都是上海人的心头好,
过年吃螃蟹有“富甲天下、八方招财”的意思,年糕更是寓意年年高(糕)。这两样配在一块,讨喜得很。咸肉冬笋蒸干丝猪肉提前进行腌制,经过一个冬天,咸肉的油脂被雪藏,肉香被压抑。
加上笋片蒸熟,
咸肉肥而不腻,鲜咸宽厚的醇香一跃而上。红烧蹄髈满满的胶原蛋白,虽然吃起来会略微有些腻,但年夜饭还是少不了它~
烧的红润油亮的蹄髈,入味的很,滋味好又撑得住台面,用上海话说就是“扎足了台型”!塌棵菜到现在有些人家还会自己种塌棵菜,到了冬天就用来炒年糕、冬笋来吃。“塌棵”和“脱苦”吴方言同音
这也算是讨了个口彩。糖醋排骨喜欢吃甜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而一份精致的糖醋小排,对于众多上海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一开始肥瘦相间的骨和肉,
经过翻炒、调味、烹制,成了鲜嫩酥糯、酸甜相融的菜肴,撒点白芝麻减点儿油腻,一下筷子,也就停不下来了。暖汤扣三鲜上海老八样的的头牌!“dududu”煮开的扣三鲜里,蛋卷,熏鱼,肉皮...
每一样都承载着长辈的关爱,
是小时候对大木头桌回忆的追寻。肉皮汤就算没有扣三鲜,也会来上碗肉皮汤,满满的一碗肉皮汤,吃来暖和的很。
懂吃的还会放些丸子或方肉,
口感更加丰富!三鲜砂锅三鲜砂锅中的粉丝要用绿豆粉丝,不易烂糊,加些榨菜味道鲜美。粉丝银白细长,寓意是常来常往。放一些肉圆在汤里,
叫做团团圆圆。再加上几只金黄的蛋饺,汤里还能加点虾米(金勾)和冬笋片,味道更美。全家福丰盛的全家福上桌,年夜饭才算是到了高潮。肉圆、冬笋、肉皮、黄芽菜、蛋饺……
热气腾腾,
红红火火一整年!甜点八宝饭一碗八宝饭,放在桌子正中,蒸得半透明的糯米,晶莹剔透颗颗饱满,筷子一戳,豆沙就满溢出来。虽然全国各地都有八宝饭,
但似乎只有在上海,八宝饭才做得格外精致,而上海的老牌八宝饭固然不少,但乔家栅、王家沙、沈大成,哪里比得上自家姆妈做出来的入味、入心。春卷春卷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一般都包荠菜肉丝或黄芽菜肉丝馅,包成一只只小枕头的模样,入锅油炸至金黄色,跟醋上桌,吃得吱呀作响。
这吃春卷得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咬春庆吉,取吉利的意思。吃春卷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煎好的春春卷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酒酿圆子这点心里,酒酿圆子也是个常客,一碗小圆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甜糯,润肠胃也清油腻。
一顿大鱼大肉胡吃海塞,来碗小圆子,舒坦的很。年总听着年味儿淡了,
可这万家灯火和乐融融,哪处不是年味儿。
至亲围坐,
一桌儿热气腾腾的菜,吃着就是年味儿,团圆着,就是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