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以往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
大肠癌向年轻人慢慢"逼近",我们能做点什么?
在解答问题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年轻人得大肠癌有什么特点:
1、发现时大多为晚期:大肠癌分为4期,第一、第二期为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第三、第四期属于中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一般来说,年轻患者从出现不适到确诊,约需要5到15个月左右。自以为年轻,身体不会有大问题,就拖着不检查,或者对便血、腹痛等大肠癌“信号”不加以重视,随便用药,一旦确诊,大部分为晚期,占到50%-80%。
2、女性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比例高:研究显示,在年轻女性患者中,大肠癌的卵巢转移率高达12%。有部分患者甚至是由于卵巢肿瘤前来就诊,追根溯源后才发现,原发病竟是大肠癌。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诱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10%左右的大肠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这种遗传缺陷通常难以纠正,但通过对大肠癌易发性的重视,做好定期的检查,即使发生了肠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样可以去的良好的效果。
2.肠息肉:良性的肠息肉尽管不会无限制生长,但10—15年后就有癌变的可能。据资料显示8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而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高达%。发现肠息肉要及时摘除并且定期做肠镜检查。
3.慢性结肠炎: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溃疡糜烂后就会有创面,有创面就要修复,修复过程中出了问题就会癌变。
◆◆◆
如何防患于未然?
首先,必须调节饮食。当前人们的食谱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这会严重影响肠道健康。使肠道负担加重、动力不足、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毒素累积。所以,要注意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才行,多吃菜少吃肉,远离油炸、垃圾食品。
看到这可能不少朋友会有隔着屏幕翻白眼的冲动。我的一位朋友以前超级喜欢辣条,一次吃三四包,我怎么劝都没有用,她每次都用“没事儿,我吃几年了也没出毛病。没办法,戒不掉”来搪塞我。后来,肠胃吃坏了,现在垃圾食品碰都不敢碰。所以,与其出了问题再纠正,不如提前预防。
对于患结肠癌风险较高的人群,应该每5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最好是不要选择其他的筛查方法了。“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来说,贴心医生建议在40岁开始筛查,而有炎症性肠病的人患病达8年后也应该开始筛查。”
互联网创业导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