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凌晨2点,急诊送入1名80岁男性患者,主诉为“上腹痛、恶心、呕吐4日”,既往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9年前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于前降支及回旋支共植入5枚支架,长期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急诊科医生行心电图、查心肌酶如下:
图1患者急诊心电图及心肌酶
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成立,予mg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后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提示:RCACTO病变,自身桥侧支形成,LAD-p50%-70%m-原支架通畅,LCX-p60%-75%m-原支架通畅,LCA向RCA提供侧支循环,侧支循环血流通畅。
图2急诊冠脉造影结果
分析和处理患者上腹痛、恶心、呕吐4日就诊,右冠CTO病变,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临床症状是否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敏锐的值班医生详细追问病史,患者4天前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墨绿色胃内容物,近2日偶有排气但无排便,急诊查体腹部膨隆,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Murphy’s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叩诊鼓音,肠鸣音弱。考虑存在急腹症,尤其肠梗阻可能性大,立即行腹部CT见“小肠肠管扩张,较宽处直径约3.5cm,胃及小肠可见大量内容物沉积。”
图3腹部CT提示小肠梗阻,胃肠道大量内容物积聚。
麻痹性肠梗阻诊断明确,而患者的心肌梗死则是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合并炎症、感染、容量不足等因素引起的心肌血氧供需失衡,所致2型心肌梗死可能性大,解决引起患者症状的腹部原发疾病才是当务之急。药物治疗改善心肌缺血,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补液、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腹胀明显缓解,排气排便逐渐恢复,监测心电图无明显动态演变、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病情稳定后建议择期行冠脉血运重建。
心得体会1)浮出水面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需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仔细甄别导致患者症状的真正病因;
2)作为医生,我们应该从全局出发,对病人进行整体治疗,全面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医院心内科何榕周杰;
编辑:姚瑶;中国医学论坛报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专栏撰稿团队介绍
北京医院心内科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创建于年,首任学科带头人为张萍教授,心血管内科的医疗团队是由海内外著名专家领衔、拥有高学历、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组建而成。
医院发展的重点学科,专业设置全面、技术力量雄厚,学科内设冠心病学组、心律失常学组、高血压病学组、心力衰竭学组、心脏康复学组、心脏超声学组、心血管重症监护学组、无创心电学学组。我们将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多学科合作,建立整合性医疗模式,并将在个案管理师和专科护理师的配合下,对冠心病、慢性心衰、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药物、介入、康复等一体化管理,使您时刻感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高超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理念。
我们将依托清华大学雄厚基础科学优势,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医学科学团队,并为中青年医师的快速成长提供平台。
为了使更多一线临床医生能在值班时更从容、自信,中国医学论坛报循环周刊联手多家优秀心内科团队,特邀多位中青年精英医生合力打造心内科医生优质“口袋丛书”——心内科值班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