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年12月27日,北斗导航系统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这个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经过近三十年的创新发展,已经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在卫星导航装备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实验室里,依托北斗三号,命名为“天空之镜”的星基航空安全监视系统研究正在紧张有序的推进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中国的国情国力出发,选择以双星定位理论为基石,确定了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然而,北斗一号系统建设启动的时候,面对的更多是质疑和担忧。面对困难,北斗一号的建设者没有退缩,一批北斗专家、院士身先士卒,带着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在五十四所的一间大平房里,通宵达旦发现问题,讨论方案,硬是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北斗一号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仅解决了我国卫星导航有和没有的问题,开辟出一条卫星导航的新路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坚定了自信。从此后,北斗系统建设进入快车道,从年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至今,已成功发射46颗,无一失败;从年北斗一号系统建成,仅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到年年底北斗三号开启全球服务,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发展之路。伴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稳步成长,相关产业规模也迅速壮大。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企业已达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产业区域;自主北斗芯片跨入28纳米工艺,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已达5.4万件,跃居全球第一。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领域,全国已有多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0多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约0座内河及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系统。同时,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系统服务性能和产品质量赢得了良好声誉。北斗系统还进入了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郭超凯杨欣)北京时间11月5日1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刘旭摄影刘旭摄影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发星顺利升空、成功入轨,开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两年时间,北斗工程7大系统、多家参研参建单位、数万名科研人员圆满完成16次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24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刘旭摄影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后续还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刘旭摄影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次飞行。(完)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题:成功发射40多次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在轨数量突破50颗!新华社记者胡喆11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配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两颗北斗三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次发射,也是该系列运载火箭今年的第11次发射。从年发射首颗北斗二号导航试验卫星算起,12年间,长三甲系列火箭用37次发射成功的表现,将51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如果再算上更早前发射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那么长三甲系列火箭已经41次、护送55颗北斗卫星进入轨道。“一月双射”:长征火箭家族大“劳模”继11月5日发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之后,23日上午,长征三号乙火箭再次将两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以18天两发的高频率,完成“一月双射”。而在此之前,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后两次完成了这样的“壮举”。长三甲系列火箭因其入轨精度高、轨道选择多、适应能力强,成为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的“专属列车”。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金志强介绍,长三甲火箭入轨精度高,既可“一箭单星”发射,也可“一箭多星”发射;既可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侧向机动变轨、多次起旋、消旋、定向等,满足卫星不同的入轨要求。作为长征火箭家族中的大“劳模”,长三甲系列火箭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进入“百次发射俱乐部”的系列火箭,保持了多项纪录: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创下天执行7次发射的高密度发射纪录;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圆满完成14次发射任务,创造年度发射数量纪录;年4月,长征三号乙遥五十九火箭将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三甲系列火箭成为首个发射次数过百的单一系列火箭。“高效统一”:连战连捷背后有“诀窍”一直以来,长三甲系列火箭追求成功的脚步从未放缓。面对型号高强密度研制、生产、发射成为常态的局面,为了让管理流程更加精细,将型号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得到有效的固化、传递和应用,型号在精细化流程管理体系建设上下足了功夫。航天型号研制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个参研单位的紧密配合,还需要每个环节、每名人员的通力协作、顺畅衔接,才能确保每一项工作可以正确、规范、高效地完成,确保发射万无一失。“精细化流程管理是精细化管理、流程再造、知识管理等与航天实践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将火箭研制工作与各环节、各岗位有机、高效地统一了起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说。“为了更好地优化完善现场工作流程,型号在流程梳理、数据分析、工作‘双想’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用‘一张网’过滤现场工程流程项目,用‘放大镜’找寻隐藏的问题及隐患,用‘放电影’的方式做好预想和回想工作。”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陈闽慷说。“金牌火箭”:成功的另一面是“汗水”凭借高可靠、高成功率的表现,长三甲系列火箭享有“金牌火箭”的美誉,发射成功的背后,一支富有朝气、充满战斗力的研制团队,默默支撑着这型金牌火箭成长。为了满足北斗工程的建设需要,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突破了以多轨道面设计技术、起飞滚转定向、双向高空风补偿、冷氦增压系统冗余等为代表的几十项关键技术,飞行可靠度提高到0.94的水平。执行此次任务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不断提升:箭上测量系统增加保护装置和防护手段,提升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地面设备通过升级改造和优化,安全性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近年来,长三甲系列火箭高密度发射逐渐成为常态,虽然通过流程优化、火箭发射准备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但研制团队在发射场出差的时间依然很长,团队骨干成员的年均出差时长超过天,他们经常开玩笑将回北京称为“出差”,发射基地则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担任火箭常规动力指挥的朱平平,在一次常规推进剂加注过程中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他忍着病痛坚守在指挥岗位上,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s/1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