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各地都有习俗,人们会摆上香案,祈求平安,吃月饼祈求团圆等。
阿拉上海宁,中秋节你都吃什么了呢?
上海人只有吃了这些有寓意、有年代、有口感的传统菜品
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中秋节!
??
鲜肉月饼在上海很多老一辈的人都知道,最能代表上海宁的中秋美味的那便是鲜肉月饼。
这种鲜肉月饼是采用上海地方最常见的煎烤方式,最出名的莫过于老大房月饼。
这款创建于清咸丰元年(年),光绪二十六年(年)改名为“老大房”,可以说是与上海共生同在的一款美食。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老字号月饼诸如老大昌、杏花楼等店铺,每到中秋前夕,门口就排了很长很长的队。阿拉上海宁为了吃上正宗的上海月饼,丝毫不肯将就啊。
老鸭汤中医里说鸭子“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尤其到了秋季,鸭子的肉质壮嫩肥美,充满营养,成了上海人入秋食疗的首选。
在中秋月圆夜,上海人家的屋里如果没有一缕老鸭汤的味道,这节就缺了点什么。老鸭汤做起来简单,但对老鸭的要求却高。老鸭一定要用绿头野鸭,这野鸭在几十年前确实是用霰弹打下来的野生鸭子,有人就从中吃出了硌牙的铅弹。如今野鸭是保护动物了,能吃到的都是饲养的。
另外,牛肉粉丝也是魔都独特的美食~细嫩爽口的粉丝,入口爽脆的鸭胗鸭肠,足以让人吃出生活的幸福感。天气渐凉,来一碗大补虚劳的老鸭粉丝汤吧!
芋艿芋艿除了老鸭汤里作配角外,还可以单独煮来吃。煮熟后,趁着芋肉黏滑之时,将其整个儿捏出,手感与口感皆是一流,如果蘸糖,更是绝妙。
芋艿这东西,刨出来时,中间的芋艿头被众多芋艿仔围着,江南地区认为这是多子多孙、阖家团圆的象征,在中秋时吃,最为应景。常见的芋艿可以做成葱油芋艿,色泽清淡、味道鲜香。
芋艿粉糯却寡淡,老鸭鲜美但油腻,芋艿配老鸭,实是天作之合。
毛豆中秋四宝压轴毛豆,在老上海人嘴里,芋艿和毛豆都是有生日的,它们的生日就是“八月半”,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
想来,它们的生日之所以是八月十五,是因为它们此时的滋味最好。作为食物,上海人为它们庆生的方式便是吃掉它们,譬如盐水煮毛豆、芋艿烤毛豆。
同是盐水煮毛豆,上海人与其他地儿的人稍有不同:上海人煮毛豆会将毛豆剪头去尾。
这样一来,煮的时候,调料味儿就能更好渗进去,吃起来也更有滋味。其他地方的人,大都是将毛豆直接丢锅里煮。只这一点,便看出上海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大闸蟹吃河不吃海,是上海人的传统~在河鲜当道的魔都,大闸蟹又是河鲜中当仁不让的首选~想想那黄澄澄的蟹黄,晶莹剔透的膏脂肪,真的是无人能挡~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黄”。十月要吃雄蟹,这时雄蟹蟹脐呈尖形,膏足肉坚。只有秋天,大闸蟹才会又肥又大,一定只有秋天才能吃到好蟹,吃到好蟹也是证明秋天到啦~
哈哈,吃大闸蟹当然首选阳澄湖的啦,如今上海去苏州特别方便,想吃大闸蟹的上海宁,可以真的去阳澄湖买哦。
响油鳝糊这道看起来重口味的菜就是以新鲜鳝鱼为原料做成的响油鳝糊,因鳝糊上桌后盘中油还在辟叭作响而得名。
这道菜看起来颜色偏深红,但是新鲜可口,毫无油腻之感。鲜美的鳝肉味道浓郁,入秋以来是不是感觉都有点食欲不振了!吃点鳝鱼呗~有开胃健身的功效。
糖炒栗子每当走在秋风习习的街道上,总会被一股香味儿吸引得挪不动脚,没错,那就是糖炒栗子的味道。
香喷喷、甜腻腻、热乎乎,忍不住买一包捧在手里,就迫不及待地剥出一颗放在嘴里,那种滋味,美的嘞!
地道的好栗子,皮薄肉糯水分少,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每次剥栗子,几乎不沾壳儿,可以一口吃掉黄油油的一整颗,又糯又香,幸福感飙升!
羊汤羊汤也是江浙一带人入秋后的滋补汤品,在一口直径近1米的大锅里,奶色的浓汤汩汩地冒着热气,里面的羊骨翻滚颠簸,捞出一块羊肉片来,肥腴得入口即化,还有回味无穷的余香!
入秋也意味着逐渐入寒,而羊肉是滋补暖身的首选,在入秋的时候好好补补,冬天再冷也都不怕啦~
最后
为你送上乐乐最真挚的
中秋节祝福
?
年中秋节来了
最早、最美的中秋祝福送给你!
月饼节,祝你花好月“圆”;
幸福与你有“圆”长相厮守;
快乐与你结“圆”时时开怀;
吉祥与你画“圆”好运连连;
祝你中秋快乐事事“圆”满!
在这团圆的日子
我们什么事都不做
就等你回家过中秋!
秋空明月照
中秋,回家路
内容综合于:网络
上海头条(modu)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