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猪高兴了不高兴了,都要读读诗

郑华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5%8D%8E%E5%9B%BD/3725442?fr=aladdin

我不确定拥有自闭症的人心里究竟有着怎样的世界和天空,也不确定需要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的人究竟会有怎样的人生。也许《恐怖游轮》里Jess的三种无限循环的人生就囊括了他们所能经历的所有的状态:想要逃离、愧疚、相处相守、互相厌倦、无助、快乐和气若游丝般的互相理解。

我能确定的是,这个世界上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人们绝对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我们生而为普通人,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里,印刷出来的故事里或者在屏幕中了解那么一点儿生活的困窘,亲情的压抑悲重,自闭症家庭的极端以及生老病死的延宕。

讲如此故事的都是负重之人,他们把生活横加的压力拧巴成对抗它的能力,他们才是真正抛弃了重力生活的人。

***

蔡春猪,原名蔡朝晖。年生于湖南一个小县城,曾做过时尚杂志编辑、时事脱口秀《东方夜谭》策划兼副主持,现从事影视剧编剧。儿子两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后,蔡春猪开设微博“爸爸爱喜禾”,被誉为“自闭症之父”。他用最动人最幽默的言语写给儿子的沉默,出版图书《爸爸爱喜禾》。幽默乐观的他会向你推荐什么书?一直在blog上写作的他,又如何看待科技对阅读的改变呢?

Q=提问

A=回答

Q:在您的博客里看到过一首诗,是茨维塔耶娃的《从童话到童话》。相较于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您更偏爱诗歌吗?为什么?

A:不是每个日子都适合读书。我说的读书是稍微有点仪式感,那对天气就有点要求,比方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个夜雨绵绵的夏夜……这种时候,带本诗集就好了。虽然我喜欢看书,但对文学类书籍的兴趣是越来越淡,最喜欢文学的阶段是在初中,可是那会又没有书可看。新学期的语文课本发下来,里面的文学一天就看完了,之后整整一学期就饿着。幸运的事,我叔叔当时在读电大中文系,我就偷他的教材看。我初中的时候就把电大中文系的书给看了。电大搬家我去拣垃圾,拣到了年全年的《人民文学》,《人民文学》是月刊但当年只有11期,第1期因为马健的一篇文章触犯禁忌,回收了。刘震云的处女作《塔铺》就是在这一年发表的。这11期的《人民文学》对我影响很大。后来我就没怎么看小说了,真不爱看。沈从文,王小波,马尔克斯,这三人的书我看的多,尤其是沈从文的。沈从文我是真爱啊,爱死了。我有一套花城的沈从文文集。散文我也不爱看,散文很难写的,所以大家都写不好。杜拉斯是例外,絮絮叨叨的挺有意思的,唯一喜欢看的散文就是她。《史记》算散文吗?还看《史记》。诗歌是一直就喜欢,初中那会只知道拜伦雪莱,后来来北京,眼界打开了。高兴了不高兴了,都要读读诗,经常吧。中国当代诗人就读读海子。西方的茨维塔耶娃,里尔克是我最爱。然后就是唐诗了。家里卫生间,床边都有唐诗选集,读的最多的还是王维、李商隐。但我很讨厌李白,他太天才了,没人味。

Q: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最近在读的书吗?

A:没看什么新书。有一本《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获得过欧洲文学大奖,有一年卖的比《哈利?波特》还好,那是非常棒的阅读体验。最近半年倒是买了不少书,《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别被书名误导,是小说)、《英国农民工小像》《砰!我的神秘老师》……但都没看。我阅读兴趣面很窄,想知道国外的年轻同行在写什么,就特意挑了些怪怪的书。真正能看的书不多,但也足够多了。比方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唐德刚先生系列著作,没事就再看一遍。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好看的文章,先秦、两晋……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一篇文章,都比现在的好看很多。三联还出过一系列关于自然、宇宙的科普书,我看的比较多。

Q:您平常经常看电视剧、纪录片。“看书”和“看片”这两个模式你喜欢哪一种呢?您觉得,“阅读”可以被替代吗?

A:影视剧,国产的都不怎么看。首选英剧,其次美剧。也是挑几部热门的看看。电影每周一两部,打打杀杀的不看。更喜欢看BBC的纪录片。地球的、宇宙的、生命的,生物的,海洋的,大地的……非常感谢BBC。因为渐渐开始喜欢古典音乐,所以又找了好多音乐家的传记片,古典音乐常识的一些片子看——依然要感谢BBC。看书的时代注定要远去,像我这种喜欢阅读纸面书籍的,慢慢都不怎么看书了。

但庆幸的是,一天中还有早晨、上午。看片是晚上的消遣,一大早的谁看呀。早晨就适合翻几页(不上班的情况下)书。

Q:您在自己的微博曾经说过:“微博就适合转点电影,发点吃的,偶尔打情骂俏一下”——您是否觉得微博娱乐的功能大于传播的功能呢?

A:真有大事的时候,微博的作为传播利器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之所以说微博就适合发点吃吃喝喝,是因为如果我就一件事情表个态,说点意见,立即有人戴帽子。本来我就是那种苟且偷安的中国人之一,不是特别关心天下大事。而且,我没那么多意见,我认为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任何事情最终都有结局。江河污染又如何,河豚死绝了又如何?说明它该死。一次晚上飞机即将降落北京首都机场,看着下面灯火通明的北京,哀从中来——百万千万年前,人类不会比一只羊强更多,地球上的生命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现在,人类之外的生命,断无可能跟人类一争高下。它们跟人类的抗争只能把自己变得更加不好吃。

Q:您最早是在blog里很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s/5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