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将杨芳贵州松桃人

杨芳(—),字通逵,号诚村(寨),贵州松桃厅(今贵州省松桃县)人,晚清名将,贵州封侯第一人。早期经历自幼家道贫寒,好读书,苦练武,迫于生计,投身行伍,任镇远镇千总。嘉庆二年(),镇压石柳邓、吴八月领导的湘黔苗民起义有功,擢升为台拱营守备。镇压白莲教起义杨芳嘉庆三年(),随额勒登保清剿白莲教起义,每战皆为先锋,击败张汉潮于南漳,赏戴花翎,随后随军入四川,擒获罗其清于巴州(今四川巴中)。嘉庆四年(),历任平远协都司、下江营游击。嘉庆五年(),随军入甘肃,升两广督标后营参将。四月,随杨遇春拦截杨开甲、张天伦,斩首六百级,因功赐“诚勇巴图鲁”名号。七月,升广西新泰协副将。八月,连败伍怀志于成县、阶州,身先士卒的表现得到嘉庆帝赞赏。嘉庆六年(),擢升陕西宁陕镇总兵。遭遇挫折嘉庆十一年()初,调任固原提督,副将杨之震继任原职,引起军中哗变,杨芳单骑降服叛军首领蒲大芳。诏令治罪,发配边疆,幸得德楞泰力保。嘉庆十二年(),恩准释放,以守备、千总补用。嘉庆十三年(),补松桃协千总。嘉庆十五年()三月,赐三品顶戴,调广东右翼镇总兵。十月,调任陕西西安镇总兵。嘉庆十六年(),丁母忧。嘉庆十八年(),服阙,补河南河北镇总兵,随那彦成、杨遇春镇压天理教起义有功,赏赐云骑尉世职,复职西安镇总兵。嘉庆二十年(),擢升甘肃提督。道光元年(),调任直隶提督。道光三年(),调任湖南提督。道光五年(),调任固原提督。鸦片战争爆发,杨芳随参赞大臣奕山赴广东迎敌,失败之后回任湖南提督。杨芳嘉庆十九年()至道光十八年又先后调任甘肃、湖南、直隶、固原、广西、四川等省提督。道光七年()二月,杨芳奉令随扬威将军长龄、参赞大臣杨遇春等率兵四万,平息回酋张格尔叛乱,生擒张格尔。道光帝大喜,下谕宣示中外,封他为三等果勇侯,赐紫缰,赏戴双眼孔雀翎,晋升为御前侍卫,加太子太保衔,像绘紫光阁。道光九年(),应召进京,道光帝召见20余次,晋封二等果勇侯、太子太缚,准许在紫禁城骑马。道光十年(),杨芳60寿辰,道光帝又亲自书写“酬庸锡羡”的匾额和“福寿”二字赐之。道光十三年(),杨芳在任四川提督期间,采取招抚与镇压兼施的手段,镇压了四川清溪、越西等地的彝族起义,被晋封为一等果勇侯。次年,因彝民再次起义,事态扩大,降为二等果勇侯,以总兵调甘肃后补。杨芳忧闷在胸,闲居府中,整理自己多年来所写诗词、笔记,并撰写《果勇侯自编年谱》和《平平录》,着重记述他40多年征战的经历。道光十五年(),杨芳已65岁,以病求退获准。道光十六年(),湖南镇筸镇兵变,道光帝又启用他。道光二十年()六月,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次年正月,道光帝下诏对英宣战,命杨芳和户部尚书隆文为参赞大臣,调兵开赴广州,抗击英军。他来广东前,官位湖南提督,正准备进京请训,行至江西丰城,于2月12日奉到参赞大人的任命,立即折道南下。后因清庭腐败,签订丧权辱国不平等的《广州条约》,杨芳痛心疾首,仍留守广州,继续管理军务。六月,他骑马出城巡察营汛炮台,不慎失马闪挫,重病卧床。道光帝念他在广州不能静心养病,批准他回湖南提督任所治病。道光二十三年(),杨芳从湖南告老还乡,仍领全额薪俸。二十六年(),病逝于松桃土屯家中,照提督例赐恤,并谥号勤勇。双流清代刘沅编辑的族谱有他的《彭孺人墓志铭》《留别刘止唐》二文。太子太傅果勇侯杨芳斗书虎字。著书立说,颇有成就。杨芳虽戎马五十春秋,亦擅文墨,工诗对,善书画,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诗人龚自珍、魏源、张琦、徐松等结为好友,互赠诗联。著有《果勇侯年谱》、《平平录》十卷、《征西笔记》五卷和五言古诗七百三十首。曾书有行书七言联"天墀礼乐"三千字,海国鲲鹏“九万风”,笔力劲健。贵州省博物馆有杨芳《致鄂山等信札集册》。能画竹,有墨竹图传世。清道光年间贵州巡抚贺长龄在评价杨芳的一生时,赞其为"有奇才,有奇遇,有奇功"的"天下奇男子",他与李世杰、刘清被誉为"黔中三奇男"。杨芳是被誉为"天挺异才,文武兼资"的黔中三奇男子。杨芳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与争议:16岁投笔从戎,73岁告老还乡,大小百余战,驰骋几万里;军功显赫,伤痕累累,三起三落,仕途坎坷。史书记载清代名将杨芳书法(通翰斋)杨芳,字通逵,号诚村,贵州松桃人。少有干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售,入伍,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把总。从征苗疆,战辄摧锋。洊擢台拱营守备。嘉庆二年,从额勒登保剿教匪,败张汉潮於南漳,赐花翎。转战川、陕,常充侦骑,深入得贼情地势,额勒登保连破剧寇,赖其向导之力。四年,歼冷天禄於人头堰。大军追馀贼,芳以九骑前行,至石笋河,见贼数千争渡,后逼陡崖,左右无路,芳遣二骑回报,自将七骑大呼驰下,贼惊溃,陷浅洲中,其先渡者无由回救。五舟离岸,群贼蚁附,舟重,每发一矢覆一舟,五发五覆。俄,杨遇春、穆克登布至,浮马渡,追击贼尽,军中称为奇捷。连擢平远营都司、下江营游击、两广督标参将。五年,杨开甲、张天伦趋雒南,芳以千骑扼东路,绕出贼前。贼折而西,黎明追及,见马迹中积水犹潢,急驰之。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贼仓卒奔溃,擒斩无算。赐号诚勇巴图鲁,擢广西新泰协副将。寻从穆克登布击伍怀志,连败之成县、阶州。贼渡白水河窥四川龙安,旁入老林,冒雨追击,及之於磨刀石,手刃十馀贼,伤足坠马,徒步杀贼,复伤臂,射伤伍怀志,大军乘之,大破贼众。仁宗闻而嘉之,诏问伤状。六年,冉学胜趋甘肃,偕札克塔尔要击於固原,贼反奔,芳轻骑摧其后队,又败之於汉江南岸,贼由平利走洵阳。时张天伦踞高唐岭,芳破之,馀贼与学胜合,东出杨柏坡,芳先至,设伏败之,而李彬、苟文明、高见奇、姚馨佐合窜平利。彬走南江,天伦随之,见奇、馨佐入宁羌。额勒登保自追之,嘱芳以南江之贼,击天伦,擒其党张良祖、马德清、刘奇;复破见奇、馨佐於桂门关,追及黑洞沟,擒其党辛斗:擢陕西宁陕镇总兵。又败李彬於太平,贼弃老弱逸,获彬妻及其悍党冉天璜。七年,苟文明犯宁陕,其党刘永受、宋应伏分布秦岭北。芳由五郎口进,歼应伏之众过半,永受遁,为寨民所杀,文明寻亦授首。额勒登保入楚,檄芳剿陕境馀匪,先后擒郭士嘉、苟文学等,贼党溃散。八年,总督惠龄檄芳还剿南山贼,芳由洵阳坝深入,冒雨扪崖攀葛,狝剃无遗,遂大搜秦岭南北,陕西贼垂尽。忽有李彪者,自太白山突出,合苟文润扰洋县。芳截剿勿及,坐夺翎顶。贼逼川境,德楞泰至,令芳归防山内。苟文明馀党自竹溪窜陕,芳严守汉江,却之,复翎顶。是年秋,三省悉平,凯撤诸军。宁陕镇标皆选乡勇精锐充伍,凡五千人,号新兵,芳驭之素宽。十一年,芳代杨遇春署固原提督,去镇,副将杨之震摄。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其党蒲大芳护芳家属出而复从贼。芳闻变,驰赴石泉,诏德楞泰率杨遇春等讨之。秋,贼大掠洋县、留坝,胁众盈万,推大芳为魁。攻孝义,窥子午谷,围鄠县急。芳驰救,鏖战终夜,伤臂。旦日,贼辨为芳,自引去。遇春督诸军战於方柴关,不利。芳与遇春计,贼尚感旧恩,可劝谕,单骑入贼,晓以顺逆利害,犹倔强,与语数年共生死情,声泪俱下,众感泣原降,遂宿贼垒。大芳缚达顺、先伦以献;复率大芳追斩不听命者朱贵等数百人,乃定。德楞泰疏请降兵归伍,被谴责,大芳等二百馀人免死戍伊犁。芳坐驭兵姑息,亦褫职遣戍。明年,释还,以守备、千总用。十五年,授广东右翼镇总兵,调陕西西安镇。母忧,去官。十八年,服阕,入都,至河南,会教匪李文成踞滑县,总统那彦成留之剿贼,授河北镇总兵。偕杨遇春克道口,进薄滑县。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以火攻破碉楼,文成自焚死,予云骑尉世职。大兵隧地攻滑城,贼多方御之,历四十日不得下。芳复於西南隅穿穴深入,九日而成。地雷发,城圮,殄贼二万馀。蒇功优叙,调西安镇。移师剿平三才峡匪,复勇号,调汉中镇。二十年,擢甘肃提督。道光初,历直隶、湖南、固原提督。六年,回疆军事急,芳自请从征,许之。十月,会军阿克苏。柯尔坪为要冲,芳先进,一鼓破之,焚回庄,斩贼酋伊瞒及安集延伪帅约勒达什,大军无阻。七年二月,偕参赞杨遇春、武隆阿进师,三战皆捷,抵喀什噶尔浑河北,合击大破之,遂复其城;率兵六千趋和阗,三月,战於毗拉满,分军绕贼后夹击,擒贼酋噶尔勒,复和阗:加骑都尉世职,授乾清门侍卫。张格尔已遁,命杨遇春偕芳出卡掩捕,芳军阿赖,檄诸夷部缚献。芳言贼遁愈远,道险饷艰,诸夷贪赏妄报不足信,至秋,诏班师。会芳追博巴克之众,入险遇伏,数战始拔全军出,协领都凌阿死之。遇春先入关,芳代为参赞,遣黑回用间言大兵全退。张格尔俟岁将除,率五百骑来袭,中途觉而反奔。芳急驰一昼夜,追及於喀尔铁盖山,歼其从骑殆尽。馀贼拥张格尔登山,弃骑走,芳率胡超、段永福等擒之,锡封三等果勇侯,赐紫缰、双眼花翎,晋御前侍卫,赐其子承注举人。张格尔械京伏诛,加太子太保。九年,入觐,晋二等侯,加太子少傅。十年,浩罕、安集延复扰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城,偕长龄往剿,仍为参赞。兵至,贼已遁。疏言移城屯田事,下长龄等议行。寻回镇。十三年,四川清溪、越巂、峨边诸夷叛,提督桂涵卒於军,以芳代之。至则清溪、越巂皆平,进攻峨边贼巢,斩其酋,十二姓熟夷皆降,山内倮夷亦就抚。与按察使花杰筹治善后,晋一等侯。逾年,诸夷复时出扰,降二等侯,褫御前侍卫,以甘肃总兵候补。引疾归。十六年,起为湖南镇筸总兵,抚定变兵。历广西、湖南提督。二十年,海疆事起,定海既陷,琦善赴广东议抚,英吉利要挟,攻夺炮台。二十一年春,命奕山为靖逆将军,芳及隆文为参赞,率师防剿。奕山等不知兵,惟倚芳。先至广州,英兵入犯虎门、乌涌,提督关天培战死。敌兵逼省城,严备守御。芳见兵不可恃,而洋商久停贸易,亦原休战,美利坚商人居间,请通商,诏不许;又偕巡抚怡良疏请准港脚商船贸易,诏斥有意阻挠,怠慢军心,严议夺职,改留任。奕山至,战亦不利。四月,英舰退,收复炮台,奕山等遂请班师。芳以老病乞解职,温谕慰之,命回湖南本任。二十三年,许致仕,在籍食全俸。二十六年,卒於家,诏念前劳,赐金治丧,依例赐恤,予其诸孙官有差,谥勤勇。子承注先卒,孙恩科袭侯爵。芳自剿三省教匪,勋名亚於杨遇春。至回疆之役,以生擒首逆,先封侯,绘像紫光阁,论功超列遇春上。汉臣同列者凡九人:署固原提督胡超,贵州提督余步云,直隶提督齐慎,安徽寿春镇总兵郭继昌,陕西西固营都司段永福,陕西马兵升甘肃宁远堡守备杨发,陕西马兵升抚标左营守备田大武。发、大武并从擒张格尔,以伍卒跻列,异数也。

松桃土屯——贵州封侯第一人杨芳的终老之地

□杨再桥

  松桃县土屯社区位于太平营街道东北角,与蓼皋街道桂花社区接壤。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美丽的松江河与平头河在毗邻的白果汇合后从社区前穿过,流往县城、融入长江、奔向大海。同时,这里也是曾参加新疆平叛、广州抗英的清朝名将杨芳的养老之地。

  杨芳(-),字通逵,号诚村(寨),贵州松桃厅(今松桃县)人,历清乾、嘉、道三朝,曾受封太子太傅,一等果勇侯,系贵州有史以来封侯的第一人。

  土屯原名庙山董,后来因故改叫土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一段关于土屯来历的传说故事。

  清朝雍正八年(),朝廷为加强对松桃地方的管理,特将铜仁驻正大营理苗同知迁往松桃的长冲,设置松桃厅,隶属铜仁府,厅城就建在松桃山下,其厅长官称为同知。

  雍正十年(),奉天人孙绍武作为第三任同知,领皇命来到松桃厅任职。到任后,他看到松桃厅城不仅建设规模小,而且地势不开阔,不利于工作开展,决意搬迁松桃厅城。雍正十一年初(),他向雍正皇帝请旨搬迁松桃厅城的奏书得到了批准,要他尽快选址、尽快建城搬迁。为此,孙绍武就立即到厅境四处选择落实新城地址。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厅内竟没有找到建城的理想之地,心中不免有些着急。有一天,其手下幕僚见他垂头丧气、心灰意冷的样子,就向他建议道:“既然厅内没有合适的建城之地,何不到附近的四川九江里去看看?也许那里有意外收获呢!”

  第二天,孙绍武带着幕僚等人轻车简从,从厅城出发,走过湘连洞、迈过蓼皋山,跨过一条河,就进入了川境九江里辖区。当时的九江里包括现在的九江街道,太平营街道的土屯、白果、永红及蓼皋街道的南门上、云落屯、寨炳等地。当他们穿过打岩厂、走到桂花树时,但见前方一片沃土、山清水秀,心中不由一喜,马上吩咐下属加快步伐。他们渡过牛角河,沿着小道来到了庙山董寨前,孙绍武四周察看,村寨坐南朝北,前有大河环绕、后有山董依靠、右可远眺飞灵山、左可望见长里营,视野开阔无碍、土地平整肥沃。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想要建城的风水宝地吗?

  回到厅城,孙绍武激动地对属僚说:“看了许多地方,也只有九江里的庙山董这个地方最适宜建城。”“此地虽好,但属四川,如之奈何?”属僚说。“是啊,如何才能顺利实现在此建城呢?”他静下心来,慢慢地思考对策。突然,他灵光一闪,思路顿开,要得此地,莫非三策:一策是用蓼皋与庙山董的泥土来比重,由两地打赌,那里泥土重就建在那,庙山董泥土厚重,比重没有问题,只要同意比,好汉“阄”上死,到时建城顺理成章,让人无话可说;二策是用高官厚禄引诱,不怕当地土司官不答应;如果以上两策无用,就向皇上请示划拨,强行建城,有皇命在,地方也奈何不得。

  第二天早上,孙绍武就立即派人专程去九江里请来了杨姓土司官到厅堂议事,待土司官喝完一杯茶,他就不紧不慢地把皇帝同意搬迁厅城的旨意,以及用蓼皋与庙山董一定方量的泥土比重来确定厅城建设地点的想法讲了出来。土司官听了孙绍武的话,心中暗自一惊,“想那庙山董乃风水宝地,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能轻易让之于人,他孙绍武为了得到这块地,明显是挖了个坑让我往里跳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本土司爷要应付这个事,小事一桩,简单得很!”于是,他和颜悦色地对孙绍武回答到:“感谢长官大人对九江里的看重,我照命办理就是了”“感谢土司爷的大力支持,既然你已答应,事不宜迟,我看下午就将两地的泥土取来比比如何啊?”孙绍武看土司官上套,怕夜长梦多、中途变卦,就忙不迭地说。“好,长官大人办事雷厉风行,实为松桃之幸、百姓之福!”土司爷成竹在胸,应声答到。然后就利用上厕所之机,在下人耳边吩咐了几句,下人应声而去。土司爷回到厅堂继续陪着孙绍武边喝边聊,相谈甚欢。时光飞快,下午很快就到了,蓼皋与庙山董的泥土早已按照吩咐放在了厅堂。孙绍武看双方到齐,就立即要求将两地的泥土按照一定的方量进行过秤,结果大出意外,蓼皋的泥土比庙山董的泥土要重一些,孙绍武看傻了眼,不相信结果,怕过秤的人眼花看错秤,要求重秤,结果也是一样。这时,孙绍武才发现两地送来的泥土差距较大,蓼皋泥土沙石多,而庙山董送来的则是纯泥巴,结果不言而喻。只怪自己疏忽大意,让人钻了空子,孙绍武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然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当天只好作罢。

  孙绍武一计不成,只好按二计行事。过了几天,他带着几个随从亲自到九江里拜访土司官,再次商议在庙山董建厅城的事,坦言事成以营千户之职相授。当时的土司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清廷在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土官中设置的千户之职,则属于正五品,能管理所辖部属及士兵,在地方上威风八面、权重一方。此时,孙绍武以营千户之职相授,对土司官来说确实诱惑很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土司官也不为名利所动,他在权衡利弊、思虑再三后,对孙绍武直言相告道:“乡里的人家如果离城太近了,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就多,这不仅要影响这一代人,还要累及子孙后代。因此,我不能答应你在此建城的要求,也不能接受营千户之职,请同知大人体谅。”孙绍武遭到当面拒绝,大失所望。于是施展连恐带吓手段,无奈土司心意已决、拒不服从,孙绍武败兴而归。

  回到厅城后,孙绍武仍不死心,还在积极采取措施,一面继续坚持要在庙山董建城;一面积极向上请求将四川的九江、清水江(蓼皋街道的落塘稿坪等地)、明镜江(木树镇的木树坝得等地)三个地方划归贵州管理,以便开工建设。土司官面对孙绍武的强大压力,担心事情成真,就带着族弟杨再基到四川成都进行了申诉,得到了奉批,其旨意是“清水江、明镜江俱拨归于黔,就近管辖。惟九江里之杨某等,哓哓词恳,毋庸议拨。”孙绍武看到奉批,无可奈何,只好把厅城建在了蓼皋山下。

  后来,九江里土司官用庙山董纯泥土来“屯”蓼皋沙泥土的办法而主动放弃松桃厅城建设点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开来,越传越广,本地民众认为“庙山董”这个地名叫得过俗,就索性改叫“土屯”了。到了道光十五年(),杨芳在告假回松期间,看到土屯山清水秀、视野开阔、适宜居住,因嫌厅城吵闹,就在土屯买地建造了侯爷府,并于年告老还乡后居住于此,颐养天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s/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