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屁大点事,不值一提。”
可在去年,就因为个屁,引发了一场“战争”:
在飞机上,有一名男乘客因不停放屁而且气味难闻,被两名乘客举报,但这名男乘客仍继续放屁且拒绝道歉,还和这两名乘客发生了冲突,最后机长决定紧急迫降……
有网友表示理解:放屁没问题,但是别停不下来喂
还有人好奇:吃了啥会这么臭
(难道你们还想要配方?你们是魔鬼吗?)
还有小机灵认为:放屁这么臭,怕是身体出了问题了吧!
所以,别小看屁,它不仅会引起纷争,老套地说一句,屁还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它在身体走一遭,次数、气味都和身体状况脱不了关系。
屁是怎么酝酿的?
在我们进食喝水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吞进很多空气。这些空气一般有两种排出方式:一是打嗝,第二种就是放屁。空气进入胃之后,可以刺激胃的壁丛神经以及膈神经,引起打嗝,将空气从胃中排出。但是打嗝也只能排出一部分气体,另外一部分会滞留聚集在胃内。另外有一部分气体进入肠道,就形成了肠气,也就是我们的屁。
放屁,是常见的尴尬事。偶尔放屁是生理性的,无伤大雅。可是,过度频繁的放屁,就不一定是小事了。
不能小看的“屁事”
目前,没有研究证实放屁多和肠癌有直接关系。单纯放屁次数增加,身体没有其他异常,一般情况下和肠癌是没什么关系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肠癌确实会导致产屁增多,除了频繁放屁还会有腹痛、以及明显消瘦的现象,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是否得了肠癌。
除放屁的频次
奇臭难闻也可能跟肠道健康相关
在患有晚期肠道恶性肿瘤时,由于癌肿组织糜烂,细菌作崇,蛋白质腐败,经肛门排出的气体也可出现腐肉样奇臭。
肠道内发生炎症(如苗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或者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肠道淤积时,肛门所排出的气体,经过细菌的分解,一般比较腥臭。
《年中国癌症报告》显示,中国肠癌年轻化趋势很明显。中国肠癌平均发病年龄是48.3岁。而肠癌发病因素主要有几点: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爱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年龄大于50岁(美国人群数据,中国应该提早5-10年)。所以平常要注意检查肠健康,预防疾病。
肠癌的发病信号?
肠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和人们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有关。如果有了下面的症状,就要小心肠癌了。
大便习惯改变早期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同时大便也会出现变形、变细的情况。
便血主要是因为肿瘤破溃所致,便血色暗红,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
导致贫血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随着肿瘤逐渐增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另外,便血也可导致贫血。
腹痛腹胀不适肿瘤持续增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
腹部出现肿块右侧结肠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点,肠腔内容物多为液状,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60%~70%的中后期病人可于右侧中腹部触及质硬肿块,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个征象。
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这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原因。还有些人因为出现便血症状而误以为是痔疮,结果耽误了治疗。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消化道肿瘤常见的疾病,膳食习惯不良者、有结直肠癌肿瘤家族史者、患慢性结肠炎者、患结肠息肉者、便潜血阳性者,这些人要注意每年定期进行体检,定期对结直肠的筛查以及便常规检查。
40岁以下人群很有必要及早筛查肠道健康
版《中国体检人群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白皮书》数据显示:在40岁以下的受检者中,肠镜检查和/或病理诊断异常共人,在所有肠镜检查和/或病理诊断异常的受检者中占比19.79%。其中,共随访到结直肠癌1人,癌前病变(息肉或腺瘤)88人,其他肠道疾病(肠炎等)83人。40岁以下人群,采取有效的肠道疾病早期检测很有必要。
结直肠癌筛查方式
1肛门直肠指检
在中国约75%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其中又有2/3发生在低位直肠,是可以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方式发现,这就是肛门指检。2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粪便隐血是大肠癌筛查的第一站,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筛查方法。
3噗噗管噗噗管是一种粪便隐血检测装置,可一次性完成采便和隐血检测,集粪便样品定量采集、溶解、滤过、免疫试纸条检测等功能于一身,因为无痛苦非侵入,非常适合40-74岁之间无症状的风险人群,可排除70%罹患肠癌的风险。
4粪便多靶点DNA检测粪便多靶点DNA检测是一种可以在家里进行的肠癌筛查。这项检测在粪便样本中寻找肠上皮癌变或癌前病变脱落细胞DNA片段。
5结直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作为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检查,如果检查出来没问题,每隔5年做一次肠镜。
文章来源:香港医务通订阅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