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学习一味中药桔梗

桔梗(BalloonFlower),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中医常用药。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被腌制为咸菜,在朝鲜半岛被用来制作泡菜,当地民谣《桔梗谣》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植物。单凭名称,有人会误以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实际上与桔子或柑橘属没有直接关系。

本草纲目记载「释名」白药(《别录》)、梗草(《别录》)、荠(《本经》)。时珍曰∶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吴普本草》一名利如,一名符扈,一名房图,方书并无见,盖亦瘦辞尔。桔梗、荠乃一类,有甜、苦二种,故《本经》桔梗一名荠,而今俗呼荠为甜桔梗也。至《别录》始出荠条,分为二物,然其性味功用皆不同,当以《别录》为是。

「集解」《别录》曰∶桔梗,生嵩高山谷及冤句。二、八月采根,曝干。普曰∶叶如荠,茎如笔管,紫赤色,二月生苗。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二、三月生苗,可煮食之。桔梗疗蛊毒,甚验。俗方用此,乃名荠。今别有荠,能解药毒,可乱人参,叶甚相似。但荠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耳。恭曰∶荠、桔梗,叶有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为别耳。颂曰∶今在处有之。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夏开小花紫碧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关中所出桔梗,根黄皮,似蜀葵根。茎细,青色。叶小,青色,似菊叶也。

「修治」曰∶凡使勿用木梗,真似桔梗,只是咬之腥涩不堪。凡用桔梗,须去头上尖硬二、三分以来,并两畔附枝。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百合捣膏,投水中浸一伏时滤出,缓火熬令干用。每桔梗四两,用百合二两五钱。时珍曰∶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气味」辛,微温,有小毒。普曰∶神农、医和∶苦,无毒;黄帝、扁鹊∶辛、咸;岐伯、雷公∶甘,无毒。李当之∶大寒。权曰∶苦、辛。时珍曰∶当以苦、辛、平为是。之才曰∶节皮为之使。畏白芨、龙眼、龙胆草忌猪肉。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硝石石膏,疗伤寒。白粥解其毒。时珍曰∶伏砒。徐之才所云节皮,不知何物也。

「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别录》)。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甄权)。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破症瘕肺痈,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大明)。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元素)。治寒呕(李杲)。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时珍)。

「发明」好古曰∶桔梗气微温,味苦辛,味浓气轻,阳中之阴,升也。入手太阴肺经气分及足少阴经。元素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须用辛甘之剂升之。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所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时珍曰∶朱肱《活人书》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张仲景《伤寒论》治寒实结胸,用桔梗、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又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按∶王好古《医垒元戎》载之颇详,云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咳渴,加五味子;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呕,加半夏、生姜;唾脓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胶;胸膈不利,加枳壳;心胸痞满,加枳实;目赤,加栀子、大黄;面肿,加茯苓;肤痛,加黄;发斑,加防风、荆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黄;不得眠,加栀子。震亨曰∶干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苦梗以开之;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大肠,亦宜苦梗开之,后用痢药。此药能开提气血,故气药中宜用之。

「附方」旧十,新八。胸满不痛∶桔梗、枳壳等分。水二钟,煎一钟,温服。(《南阳活人书》)伤寒腹胀∶阴阳不和也,桔梗半夏汤主之。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姜五片。水二钟,煎一钟服。(《南阳活人书》)痰嗽喘急∶桔梗一两半。为末。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桔梗汤主之。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温再服。朝暮吐脓血则瘥。(张仲景《金匮玉函方》)喉痹毒瓦斯∶桔梗二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千金方》)少阴咽痛∶少阴证,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主之。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服。(张仲景《伤寒论》)口舌生疮∶方同上。齿肿痛∶桔梗、薏苡仁等分。为末服。(《永类方》)骨槽风痛,牙根肿痛∶桔梗为末,枣瓤和丸皂子大。绵裹咬之。仍以荆芥汤漱之。(《经验后方》)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肝风眼黑∶目睛痛,肝风盛也,桔梗丸主之。桔梗一斤,黑牵牛(头末)三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下,日二服。(《保命集》)鼻出衄血∶桔梗为末,水服方寸匕,日四服。一加生犀角屑。(《普济方》)吐血下血∶方同上。打击瘀血在肠内,久不消,时发动者。桔梗为末,米汤下一刀圭。(《肘后要方》)中蛊下血如鸡肝,昼夜出血石余,四脏皆损,惟心未毁,或鼻破将死者。苦桔梗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下药,以物拗口灌之。心中当烦,须臾自定,七日止。当食猪肝以补之。神良。一方加犀角等分。(《古今录验》)妊娠中恶,心腹疼痛∶桔梗一两(锉)。水一钟,生姜三片,煎六分,温服。(《圣惠方》)小儿客忤,死不能言∶桔梗(烧研)三钱,米汤服之。仍吞麝香少许。(张文仲《备急方》)

芦头

「主治」吐上膈风热痰实,生研末,白汤调服一二钱,探吐(时珍)。

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植物体内有乳汁,全株光滑无毛。根粗大肉质,圆锥形或有分叉,外皮黄褐色。茎直立,有分枝;叶多为互生,少数对生,近无柄,叶片长卵形,边缘有锯齿;花大形,单生于茎顶或数朵成疏生的总状花序;花冠钟形,蓝紫色或蓝白色,裂片5。蒴果卵形,熟时顶端开裂,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花期7-9月,花期较长。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或暗紫色。根可入药,有宣肺、祛痰、排脓等功用。

桔梗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功效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药食两用,需求量较大。桔梗喜光、喜温和湿润凉爽气候。苗期怕强光直晒,须遮荫,成株喜阳光,怕积水。抗干旱,耐严寒,怕风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栽培。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则根部易腐烂。

桔梗是药食两用大宗家种药材,是个生产周期和行情周期特别明显的品种,从来都是一个人气很旺的品种和不甘寂寞的行情热点。桔梗食用量也很大,主要用于休闲小菜,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药材之一。桔梗药用量大约在吨以上,总用量也将达到万吨级别。

桔梗于9月份产新,一般生长周期为2年,但可能是品种退化或田地长期利用的原因,目前第一大产区的太和李兴已经变成了多年生,最长的可生长6年以上,而且没发现木质化,而赤峰仍保持着2年生。桔梗不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生长适应性很强,长江以北均可栽培,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价位。但是,桔梗田间管理和加工费工费时,在当前农村外出务工量大和劳动成本大幅提高的历史时期,也成为了影响和限制生产的主要因素。其生产成本应该重新评估。桔梗的长期储存应该存放在冷库中。

桔梗的行情在过去的5年中已经上涨了10多倍,这次巨大的商机会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下次生产高峰形成之时和行情陷入低迷时,仍将会吸引大量的资本和人员进入,可着重考虑下次利用人气进行投资。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其嫩茎叶和根均可供蔬食。盛产于中国东北部地区,是朝鲜族的特色菜。

出处:《神农本草经》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1]

相关药材:洱源土桔梗、桔梗芦头。

归经: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

功效与作用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⑧《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药方选录

1、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2.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3.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4.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5.治咽喉肿痛:桔梗适量,水一升,煎成半升,温服。《本草纲目》

使用注意

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白及、龙眼、龙胆。

②《药对》:忌猪肉。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消石、石膏疗伤寒。

③《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该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1.该品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剂量过大,可引起轻度恶心,甚至呕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慎用,剂量也不宜过大。 

2、该品桔梗皂苷有较强的溶血作用,故只宜口服,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坏,即无溶血作用。 

3.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mg/kg。

注:白桔梗尤为珍贵!

食用价值

桔梗为药食两用品种,市场常见桔梗食用形式为腌制和非腌制俩种,代表产品桔梗泡菜是典型的腌制产品,乐田美的桔梗拌菜则是非腌制的代表。桔梗菜制作方法:

1.鲜桔梗先用水泡一下,将姜、葱、蒜切碎,虾酱剁碎。

2.准备好味精、盐、白糖、辣椒面。

3.梨苹果去皮,用搅拌机打成泥状。

4.将所有调料放入小盆里,在把打好的苹果梨泥倒入小盆里拌匀,再放一勺熟白芝麻。

5.搅拌均匀。

6.桔梗沥干水,用盐反复的搓洗,这样是为了去除桔梗的苦味,再用清水洗几遍。

7.攥干桔梗,放入一个大点儿的容器里,倒入拌好的调料。

8.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抓匀拌匀后装盘即可食用

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在消化道水解破坏,即无溶血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mg/kg。

小鼠灌胃桔梗煎剂的半数致死量为24g/kg,兔灌胃该品煎剂40/kg,于24小时内5兔全部死亡,剂量为20/kg时,则全部存活,桔梗皂甙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其溶血指数与来源产地和生长年限、采集时间、加工方法等而异,从1:到1:0不等,韧皮部的溶血作用为本质部的4.4-6.5倍,不去皮的桔梗溶血作用略大于去皮桔梗。因此桔梗不可注射给药。小鼠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mg/kg。粗桔梗皂甙灌胃小鼠和大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mg/kg和人于mg/kg,皮下注射分别为22.3mg/kg和14.1mg/kg。灌胃大剂量桔梗皂甙,可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可引起恶心、呕吐。

选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桔梗煎剂以1g/kg给麻醉狗灌胃,可使呼吸道分泌增加;桔梗皂甙粗品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等中枢抑制作用,并有抗炎及镇咳祛痰、扩张血管、降压、抗溃疡作用;桔梗甲醇提取物及粗皂甙灌服,可增强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桔梗皮也有祛痰作用.桔梗皂甙有溶血作用.

1.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桔梗9g,鲜龙葵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例,结果临床治愈例,显效43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90.1%.

2.治疗急性腰扭伤桔梗15g,研细末,用黄酒冲服,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服后卧床休息,使局部微出汗.治疗8例,轻者复药3次,重者服药3次,均获痊愈.(1~2条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

功效与作用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桔梗的图片(20张)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⑦《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⑧《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9.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元素)

10.治寒呕(李杲)

药方选录

1、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2.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3.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4.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5.治咽喉肿痛:桔梗适量,水一升,煎成半升,温服。《本草纲目》

6.清肺化痰丸:成份:胆南星(砂炒)30g,苦杏仁60g,法半夏(砂炒)60g,枳壳(炒)60g,黄芩(酒炙)60g,川贝母30g,麻黄(炙)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瓜蒌子60g,陈皮60g,莱菔子(炒)30g,款冬花(炙)30g,茯苓60g,甘草30g。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8]

使用注意

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白及、龙眼、龙胆。

②《药对》:忌猪肉。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消石、石膏疗伤寒。

③《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该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

1.该品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剂量过大,可引起轻度恶心,甚至呕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慎用,剂量也不宜过大。

2、该品桔梗皂苷有较强的溶血作用,故只宜口服,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坏,即无溶血作用。

3.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mg/kg。

注:白桔梗尤为珍贵!

赞赏

长按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s/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