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
医院消化科李延青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预期寿命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恶性肿瘤带来的危害越发突出,年我国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已超过脑卒中,成为国人的头号杀手。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速尤为显著,我国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增至52万例和30余万例,在沿海地区如上海和广州等发病率已经高居第二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
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均是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从腺瘤慢慢长大直到癌变,往往需要5~10年及更长的时间,这给予我们足够时间进行诊断及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发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14%。这就意味着早诊断、早治疗,就会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但现阶段我国大众对结直肠癌的危害及早诊早治概念仍缺乏足够认识,往往等医院就诊,致使结直肠癌的早诊率仅为10%~15%,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错失了诊治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结直肠癌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存率,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
结直肠癌早期都有哪些症状?
结直肠癌早期多没有任何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常提示已经是结直肠癌晚期,主要症状有粪便带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部能触到肿块,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及乏力等。
如何才能做到结直肠癌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筛查是实现结直肠癌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手段,目前认为从40岁起就要进行自我风险评估,如果具备以下任何一项:(1)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及大腺瘤(>1cm)病史;(2)本人具有结直肠癌病史;(3)本人具有肠道腺瘤病史;(4)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5)本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则为高风险人群,应该启动结直肠癌筛查。如果没有前面提到的高风险因素,则建议50岁起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超过75岁的高龄者,筛查获益逐年减小,需与医师沟通,综合个人意愿来决定。
结直肠筛查的手段有哪些?
目前我国的筛查手段主要为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在西方国家还有乙状结肠镜和结肠CT等用于结直肠癌筛查,但由于乙状结肠镜只能检查左半结肠,结肠CT对扁平病变敏感度不高,二者在我国应用受限。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在国内外都有应用,由于成本较高,人群广泛筛查开展困难,只适合特殊群体筛查使用。
粪便隐血试验是结直肠癌筛查最常用的方法。由于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容易发生出血,可以通过化验粪便,查看是否含有肉眼看不到的血液。早些年使用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因为其敏感度低已退出结直肠癌筛查的历史舞台。目前推荐用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ecalimmunochemicaltest,FIT)筛查结直肠癌。
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是目前最准确、敏感的结直肠癌筛查方式。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及腺瘤,不仅可以诊断,还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达到根治效果,其疗效与外科手术无异,同时避免了外科创伤。
怎样才能用好这些结直肠癌筛查手段?
结直肠癌的筛查策略可归纳为“一步法”和“两步法”。
可以选择“一步法”直接使用结肠镜进行筛查,一般认为,如果1次结肠镜检查结果完全正常,可5~10年重复1次结肠镜检查。如果内镜下发现腺瘤,应根据医师的建议,根据腺瘤的危险程度,适当地缩短复查时间。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离不开好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前一天晚餐要尽量采取低渣、低纤维素饮食,或者流食、半流食。对于慢性便秘的患者,可以酌情增加泻药的剂量。尽可能地保证肠镜前大便呈无色稀水样,没有固体粪便,这样才能不影响内镜医师观察。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资源只能覆盖极少数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且结肠镜检查前需要彻底清洁肠道,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会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人们往往对结肠镜检查具有恐惧心理,接受度较低。可以采取“两步法”,使用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初筛,进一步缩小危险人群范围。对于粪便隐血试验阴性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试验筛查;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应尽早追加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目前定性FIT应用的比较多,检测方法简单,价格便宜,但检测的稳定性差、敏感性较低、容易导致漏诊。可以选择对粪便微量血液更敏感的定量FIT,能够直接量化粪便中血液含量,这项技术已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广泛应用。
我们团队目前正在积极应用高敏定量FIT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研究表明高敏定量FIT不仅可以使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0%以上,还可以发现大量的进展期腺瘤,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医院消化科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医院服务能力,在百余家消化专科联盟内开展医防融合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第一站医院进行,医院及患者的欢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结直肠癌如何预防?
结直肠癌的预防重在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肥胖、爱吃红肉及加工肉类、吸烟及大量饮酒均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应当加强锻炼,戒烟、戒酒,多吃膳食纤维、谷物、乳制品,减少糖尿病、肥胖发生,从而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由于大多数结直肠癌遵循从腺瘤到癌的发展模式,及时发现结直肠腺瘤并在内镜下切除,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一级预防的延伸,把结直肠癌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还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如果说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确实有困难,及时发现结直肠腺瘤并去除,也不失为一种结直肠癌预防的有效补充。
总之,结直肠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我们大家给予足够的重视,主动加入到筛查的大军,让定期筛查成为一种健康的习惯,就可以实现结直肠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李延青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