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肠内营养启动时机对重症急性胰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启动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年9月-年9月收治的例SAP患者,纳入标准:(1)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版)》中的SAP诊断标准;(2)发病24h内入院;(3)年龄≤70岁;(4)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8分。排除标准:(1)存在肠梗阻者;(2)营养不正常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两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25~68岁,平均(41.24±5.91)岁;SAP病程4~22h,平均(16.24±4.24)h;对照组男35例,女19例;年龄27~66岁,平均(42.18±6.35)岁;SAP病程5~23h,平均(15.46±4.3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相同的综合对症治疗,具体包括:(1)禁食、肠胃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进行控制性液体复苏及其他对症治疗;(3)使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外分泌和使用乌司他丁抑制相关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的活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48h内使用内镜或X线引导放置鼻空肠管,予以肠内营养乳剂(TP)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遵循小剂量起步、逐步增加的原则,初始剂量为50g/d,第3天起剂量增加至~g,滴速控制在80~ml/h,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剂量;对照组在5d后予以瑞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同观察组,两组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淀粉酶(AMS)]、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记录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L-6、TNF-α血清含量,运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测定CRP。

2、结果

2.1 营养指标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Alb、PA水平明显提高(P0.05),AMS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1。

2.2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减低更显著(P0.01),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肠麻痹、菌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功能不全、腹腔感染发生率均明显更低(P0.05),见表3。

3、结论

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SAP更能有效缓解患者营养失衡状态,改善机体代谢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原作者:林翔海,杜锐锋,苏晓

原作者单位: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10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