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的超声诊断

肠扭转是以一段肠袢以肠系膜为轴心扭转超过°,在°至°内较轻,严重者可达2~3圈。使得扭转两端的肠管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从而发生闭袢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受压,造成肠管缺血坏死的病变。肠扭转是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扭转的肠管迅速发生坏死穿孔和腹膜炎,是肠梗阻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一类,如处理不及时,可发生死亡,死亡率较高,约15%~30%。肠扭转可能是由于肠袢的系膜过长,或先天发育或粘连收缩,使得肠系膜根部附着腹膜处过于狭窄。肠扭转一般好发于小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活动度较大的盲肠。特别是有腹腔手术后粘连、梅克尔憩室(Merkeldiverticulum,MD)、乙状结肠冗长、先天性中结肠旋转不全及游离盲肠等,解剖或病理改变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肠扭转发生血运障碍,一方面系膜扭转造成系膜血管的扭转,同时系膜挤压管腔导致血运不畅;另一方面闭塞的肠袢膨胀,压力增高,影响肠壁血液循环,影响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的血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肠腔内和腹腔内出血,以及肠壁血管栓塞等。小肠的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发生与儿童者常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有关。表现为腹部绞痛,多在脐周围,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痛常牵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卧,喜欢膝胸位或卷曲侧卧位;腹部可扪及压痛的扩张肠袢。肠扭转是造成结肠梗阻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癌性梗阻和炎性狭窄。盲肠扭转和乙状结肠扭转是最常见的两种肠扭转形式。(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更为多见。肠扭转的超声表现为不均质回声包块,边界清,内部回声紊乱,呈“旋涡状”,其内可见肠管样回声,呈螺旋样走行。CDFI:其内可见血流信号。发生小肠扭转时,由于扭转以系膜为轴,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及系膜共同发生扭转,可见肠系膜上动脉、静脉位置的改变。鉴别诊断肠套叠:肠扭转有时也可以出现与肠套叠短轴上的“同心圆”改变,但并不出现类似肠套叠长轴上的“套筒征”征象。肠套叠不会出现螺旋状血管回声。腹内疝:主要表现为肠管扩张,肠管位置发生改变,疝入肠管的表现为平行线样多层结构,远端可见被挤压的肠管,有纠集现象,肠管也缺乏血流征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1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