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大变样西北油田 扶贫柯坪

现代化的服装加工厂。

  11月6日,初冬时节,柯坪县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巴扎”上,硕大的红石榴很是显眼,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恰玛古”还带着翠绿的叶子和泥土。

   深度贫困县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这里一直因为资源匮乏、耕地缺少以及相对封闭落后,而成为扶贫攻坚战的最前沿。中国石化西北油田五个批次的“访惠聚”工作队和选派的3名” 书记”进驻后,在这里 实施“产业项目扶贫一批、就业安置扶贫一批、教育引领扶贫一批、庭院经济扶贫一批、对口支持扶贫一批”等多项扶贫攻坚措施,让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令人惊奇的变化。工作队深深扎根在扶贫 线,与各民族同胞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脱贫工作也像村民院里子里的红色石榴花一样,结出了红红火火的果实。

  扶贫扶“智”,真正扶在“课桌上”

  “这是中国共产**徽,这是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中石化阳光幼儿园的老师曹雪艳,正在教室里带着孩子们通过卡片来认字,孩子们的朗读声飘过校园后高高的白杨树,响彻在玉斯屯巴格勒格村的上空。11月5日,在一场连绵秋雨后,阳光幼儿园室外的彩色地板和游戏设施被冲洗的干干净净,色彩分外艳丽,在宽敞明亮的一间间教室里,穿着统一校服的孩子们正端着小茶缸喝牛奶,就着香甜的馕吃早餐。有的班级孩子们已经开始上课,小朋友们大声欢迎看望他们的工作组队员的到来,一个个认真扯着嗓门跟着老师朗读。

  驻村工作队队员吾买尔江回忆到:“幼儿园建起来后一下子改变了大家的思想和意识,开学那天,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把孩子送来上学。”村民吐尔洪?马木提的两个孩子今年开始上中班了。他满足地说:“孩子们在新幼儿园里学的好、吃的好、玩得好,谢谢石油人给我们盖这样的好学校,我一定把孩子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幼儿园园长李海燕是从甘肃老家来到柯坪县支教的,说起幼儿园的事情,脸上掩饰不住地喜悦,“没有石油人来帮我们,孩子们就可能会错过最重要的教育时期,我们的孩子们赶上了好时候!”

  中石化阳光幼儿园占地平方米,由西北油田投入万元建设而成,入园的孩子食宿全免,解决当地多名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西北油田分公司着眼于“扶贫先扶智”,年以来,先后在两个驻村点投入万元建设了中石化星星幼儿园和阳光幼儿园,解决了多名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同时投入近10万元为两所幼儿园配备校服和教学用品,大大改善了农村幼儿教学环境,扎实推进了教育惠民,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在了事关未来的“课桌上”。

  “要动员所有员工来帮助柯坪县亲戚们的孩子,让他们读书受教育,成为建设边疆地区的有用之才”,西北石油局*委书记刘宝增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而教育是成才的“根基”,筑牢教育根基,推动教育惠民,在西北油田人看来,是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的长效之举。为了帮助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西北油田开展以“名*员志愿者与个贫困家庭结对子,名团员志愿者与名贫困学生手拉手”为主要内容的“两个一百”帮扶结对活动,采用“一对一”捐资助学方式,牵手关爱名学生,累计投入资金近万元,帮困贫困家庭95户。通过教育帮扶,“一对一”关爱,把爱国爱*、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了孩子们心中。

  “教”在学校,“育”在平常。村子里“小红人们”办起的“公益课堂”成为西北油田扶贫助学的又一个亮点品牌。驻村工作队坚持每周两次为孩子们教授国语、辅导作业、讲解科普知识。截至目前已开课余次,开展国语、爱国、科学教育及课业辅导3人次。“每次站在讲台上,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都觉得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经常给孩子们上课的局工会驻村干部张维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1月6日,在李妈妈课堂上,孩子们正在大声朗读《二十四节气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主动申请驻村的女干部李玉英,在喀拉库提村创办了“李妈妈”课堂,这里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堂。西北油田驻村工作队把扶“今天”更要扶“明天”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任务,自筹资金开办了“李妈妈课堂”,在辅导村里孩子们作业的同时,增加了中华文化体验课,让孩子们畅游在中华文化长河中,通过古诗词吟唱,爱国教育、学习民俗、书法、剪纸等技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加增强了孩子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李妈妈,我可以把我剪得小青蛙和小兔子带回家吗?回家要给妈妈看一看,也教妈妈学剪纸。”刚刚上完剪纸课的三年级学生塞皮耶。沙拉木兴奋地说。李妈妈熟知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家庭情况,还为困难家庭的孩子送去了衣物和学习用品等,村民们都非常喜欢孩子们的这个“汉族妈妈”,给她起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西仁古丽(开心果的意思)”。今天,又是三年级学生米尔则提?吐尔地的生日,“李妈妈”特意买来了蛋糕和糖果,让所有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吃蛋糕,小朋友们都为孩子送上了一句祝福,开心的米尔则提?吐尔地唱起了一首好听的维吾尔族歌曲,表达对李妈妈和大家的感激之情。

  “感谢西北油田让我圆了石油梦,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去帮助更多的人。”从柯坪飞出来的“金凤凰”迪丽努尔?木合塔尔在企业社会责任发布现场动情地说。正是在石油人的资助引导下,她立下了到油田当一名石油工人的志向,年7月,迪丽努尔已经从江苏科技大学毕业来到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工作,成为 个从柯坪县成长起来的“小红人”。西北油田针对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家庭,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捐资助学献爱心”结对子活动,采取“一对一、多帮一”的对口支持方式,建立捐资助学长效机制,近3年累计募集助学款多万元,先后资助38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油田还出资组织 大学生暑期赴油田参观学习,组织 学生代表去内地参加研学体验等。据统计,对口帮扶柯坪县以来,西北油田仅在教育扶贫上共投入资金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2所,资助贫困学生多名。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中石化阳光幼儿园教室内,孩子们一个个昂着小脑袋,聚精会神地唱着儿歌,稚嫩的童音荡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一颗颗爱*爱国爱团结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扶贫扶“志”,真正扶在“双手上”

  “小红人”是柯坪维吾尔村民送给西北油田驻村工作队的一个别有意味的称号,因为在田间地头、养殖厂房、村民家里,总能看见队员们身着红色石油工装的身影。那一抹抹飘动的红色既是石油人在村里的一张名片,更是油田人扎根村里的标志。村民们经常说,有事就找石油“尧勒达西(同志的意思)!”

  “小红人”才是真正的“阿达西(朋友的意思)”。 扶贫工作既要“输血”,也要“造血”,既要扶“智”还要扶“志”,要让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取得“致富经”。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村民每户年平均收入已增长0余元以上,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背后是观念的转变,更是因为工作队找到了引进产业扶贫和就近就业扶贫这两个落地了的“车轮子”,让村民们走上了脱贫的幸福路。

  西北油田把产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户增收难题的 把“金钥匙”。

  柯坪羊肉素有以肉质细嫩,无膻味而闻名,特别是柯坪县的肥羔羊肉在全疆享有盛名。但由于该县地处天山支脉阿尔塔格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缘闭塞运输距离较长,当地的需求消费有限,农牧民散养户的销路遇到瓶颈导致产销两不旺,才有了“羊好山路远,肉好价太低”的尴尬境地。

  为了使贫困户早脱贫,“访惠聚”工作队成员走访贫困户家中,了解柯坪羊存栏量,联系制定产销计划,打通运输流通渠道,绞尽脑汁做起了“羊”文章。很快,在各方集思广益和大力支持下,投入35万元成立了“小红人合作社”,帮助四个深度贫困村分散养殖销路难的问题。合作社对贫困农户的羊进行集中或分散养殖指导、集中收购宰杀、集中冷冻运输,工作队运用了自己“背靠油田”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针对油田自身消费需求,把柯坪羊端上了油田职工的餐桌。西北油田“访惠聚”工作队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5元左右的价格收购贫困农户家里的羊,并在宰杀运输等环节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5个,解决了部分闲置劳动力“没活干”的问题。通过摸索,该项目经营日趋成熟,年度销售额达万元以上,为贫困户共增收34.5万元。年已经累计收购户贫困养殖户的余只羊,促进贫困户增收万元,户均增收元,成为帮助贫困户“ 脱贫”的有效举措。

  “科学养羊才能脱贫致富!”努尔尼沙?阿布都热依木加入“喜洋洋”养殖合作社后,3个月增收近六千元,谈到入股合作社,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除了每月的工资,年底分红还能拿0多元呢。”发展畜禽养殖促增收这是一个用双手就可以致富的老路子,但新的合作社模式把村民们的力量团结在了一起,积极性更是调动了起来。现代化养殖厂房内,赛买提?努热像往常一样给羊喂饲料,一起忙碌的还有加入合作社的两个农户,每个人的脸上神采奕奕,充满干劲。工作队通过“企业+农牧民+合作社”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把当地养殖大户打造成养殖示范户,带动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获取稳定“收益分红”。针对部分丧失劳动力或无劳动力贫困家庭,合作社通过托管养殖利润分红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合作社按10%的利息返还贫困户。发展红火的合作社,很快吸引带动24户贫困户加入,只羊托管养殖;针对有养殖技术、养殖能力的贫困人口,工作组还积极引导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以育肥为主的肉羊养殖,实现农户快速增收。

  “在家里面就可以致富!”养羊尝到了“甜头”,种菜不也可以异曲同工吗?工作组帮助村民发展蔬菜种植增产增收。工作组成员发动村民搭建保温拱棚、种植卷心菜、西红柿等蔬菜等项目,通过合作社明码标价,集中资源统一销售,打消了贫困户的后顾之虑,家庭收入稳步提升。工作组忙得不可开交,落实蔬菜种子、菜苗补贴*策,按照“一村一品”或“一村两品”的要求,引导贫困户春秋两季种植西红柿、卷心菜、豇豆等常规蔬菜,成立了绿叶果蔬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和农产品收购。仅玉斯屯巴格勒格村就搭建了小拱棚座,移栽菜苗12.66万株,完成庭院蔬菜播种22亩,大田种植卷心菜39亩,户均收入元;种植豇豆39亩,户均收入预计达到0元。顺着就地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为解决农村红枣、*杏、苹果等经济作物销售难的问题,驻村工作队成立村“电子商务”工作站,通过运用“互联网+”为群众打通了农产品的销售和采购渠道。电子商务工作站累计提供网络订单服务人次,惠及村民74户,销售额达到5万余元。

  “在家门口就可以致富!”西北油田结合阿克苏大力发展纺织产业的机遇和油田劳保工装需求,引进武汉天鸣服饰有限公司落户柯坪,成立兴科服饰加工厂,这也成为该县的 家服装制造企业,首批成功解决70人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年,又新建投用了0平米的厂房,员工人数已经接近人,新增就业规模将达到人以上。“自从去服装厂上班,每个月有了0元收入,家庭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日子好了,再也不愁了。”村民米热古丽?阿不都克热木高兴的说。家庭主妇艾尼帕木?米吉提来也是受益者之一,艾尼帕木刚进厂时只是车间工,两年来,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缝纫技术,成为车间主任,管理着60个多个员工,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蜕变。

  “要不是工作队的帮助,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当车间主任。那时候一年才挣0多元,现在一年有近四万元的收入咧,这日子啊越过越好!”村民阿依尼沙汗?吐尔逊已经在厂子里工作三个年头了,她从来没有想到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成为一名工厂工人,“之前自己也想干点活,但是找不到可以做的工作,家里的生活只要有的吃就行,工作组让我去服饰厂工作,我当时激动又担心,我什么都不会,能去干什么呢?厂里有人手把手从头教我,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师傅啦。”如今,阿依尼沙汗?吐尔逊用上了村里少有人用的触屏手机,她还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未来三年里,我还想买一部车,到时候一定好好感谢帮助我的石油人,你们是大大的“亚克西”。”

  “村民生活好不好,大巴扎上看一看。”每周日玉尔其乡的大巴扎总是热闹非凡,这个集物资交易、文化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巴扎占地3.1万平方米,由西北油田投入万元建成,为村民提供了近个销售摊位,近50户村民长期在此进行禽类蔬菜销售,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为做强做大经济农作物产业,西北油田大力开展“温暖助农”工程、送科技下乡活动等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投入20万元引进新疆德佳种业公司优质棉种10吨,优先发给贫困农户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贫困户无成本、无技术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西北油田先后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超过0万元,为柯坪县民生改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贫扶“心”,真正扶在“心坎上”

  “如何把十九大精神宣贯到这些偏远的乡村?”

  西北油田先后产生的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刘宝增和斯尔江一直在思考和回答着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委书记刘宝增不但记挂着孩子们怎么能学好语言走出去?也在思考怎么让更多村民们了解更多国家 脱贫的好*策?在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就带着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促进脱贫观念转变的相关议案来到了北京,强烈呼吁扶贫攻坚必须抓好教育本源和思想根源的问题。原全国人大代表斯尔江?托合提木拉提也在驻村期间和队友们走家串户,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进行了一场场的理论*策宣讲活动。

  “贫困村要想彻底实现脱贫,既需要生产生活的脱贫,也要实现村民精神面貌上的脱贫,归根结底是要在思想认识上的脱贫”刘宝增说。村子要发展,村民“等靠要”思想必须革除,工作队聚焦感恩学习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做好“国语学唱国歌”“我是中国公民”专题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研讨,讲述新疆实施的各项惠民*策等,选树 *员领导干部、脱贫致富能手,在每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入户走访等多种场合进行宣讲,引领农牧民维护民族团结,自觉感*恩、听*话、跟*走。一年多先后组织开展了致富模范表彰大会、“青年座谈会”、返乡大学生恳谈会,组织农民参加“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大赛”等活动,树立了学习语言知识、科学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

  11月2日,玉斯屯库木艾日克村联合*支部*员学习会如期举行,在油田捐建的“石榴籽*员活动室”里面,工作队和村里16位*员共同开展*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墙上张贴的活动记录台账,清晰记录着每一次*员活动的内容和主题,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50多次。在老*员木哈塔尔?热依木的家里,*小组会议和学习也在他主动请求设立的“*小组活动园地”不定期组织召开。

  借鉴运用规范标准的国企*建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对脱贫致富工作思想引领水平。“村子发展好不好?脱贫工作实不实?基层组织建设强不强是重要因素,要以*建引领村子更好发展。”西北油田分公司副总*工师余满和说。*建油地共建成为提升农村*建水平的“法宝”。目前,西北油田完井测 理中心与上巴格力村*支部、采油二厂与上库木力*支部、油田治安消防中心与下巴格力村*支部等建立了结对共建伙伴,定期组织开展重温入*誓词、工作座谈会等活动,5个基层“十面红旗*支部”的*员示范岗、*员责区等与8个村民*小组结对子,工作队部分*员分别与10名村“两委”成员结对子,使得*的基层建设更加稳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大。

  “扶贫就是要解决村民们的真困难,扶贫就要扶到农牧民的心坎上!”

  “今天终于帮玉素甫老人接通了水管线,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是我们石油人幸福的使命。”这是喀拉库提村工作队副队长陈刘杨在扶贫日记本上写下的一段话。驻村时间里他已写下了十多万字的日记。而同样的日记本,“访惠聚”工作队驻村队员人手一本。截止目前,工作队已经走访0余户次,收集汇总信息多条,群众接访余人次,全面掌握了村民们的需求和困难。工作队根据村民的切实需求,迅速建起了“便民帮扶+电子商务”双向帮扶工作站,目前已经建立帮扶档案份,为贫困家庭提供农业帮扶次,发放生活物资、修缮房屋次,解决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和留守儿童转校53件。电子商务工作站提供网络订单服务次,联系上岗就业27人。开展“衣暖人心”活动,捐助发放衣物余件,“1+3+N”模式在喀拉库提村建立“爱心衣站”站点,定期向贫困和困难村民开放,在另外3个驻村点设立“爱心衣站”流动巴扎实现驻村点全覆盖,对各村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开展“暖心送衣入户”的贴心服务。

  据统计,年,西北油田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下沉30多批次人,发放慰问品、慰问金折合人民币22元,结亲、探亲及家庭思想教育余户次,发现和帮助解决一大批问题困难,办了数不清的实事和好事。

  “将心比心见真情,心病还需科学治。”

  为确保贫困户真脱贫,防止因病致贫等情况出现,西北油田组织开展了“医疗下乡”活动,邀请乌鲁木齐中国人医院心血管、呼吸科、眼科等10名专家,为余名农牧民进行义诊,开办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免费发放药品约6万余元,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工作队先后对余名儿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对筛查出的包括阿里木在内的10名患儿全部得到免费救治。

  在医院的病床上,阿依则巴?阿里木眼含泪光,向西北石油人表达着感谢。几个月前,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西北油田先后两批次将患儿送至乌鲁木齐接受先心病手术,油田员工还志愿为儿童献血,阿里木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获得了成功,健康终于回到了这个7岁男孩的身上,而在他的身上,也将会一直流淌着汉族亲人的血液。

  目前,“医疗下乡”等健康扶贫活动已成为西北油田“访惠聚”工作和健康扶贫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西北石油人不断用爱心接力,帮助更多的柯坪亲人一起享受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

  扶贫扶“策”,真正扶在“点子上”

  “扶贫攻坚要快跑,基础建设要保障。”

  西北油田扶贫攻坚志在“ ”,真正把扶贫工作做在了“点子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筹资修建便民服务活动中心2个、配套办公用房及驻村干部周转房0平方,完善了村委会院墙和值班室、锅炉房以及库房,解决了村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难、干部办公房源紧张等问题。已经投入资金万元,在玉尔其乡建成占地3.1万平方米,集物资交易、文化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巴扎”,为村民提供了近个销售摊位,上库木力村和喀拉库提村有近50户村民长期在此进行禽类蔬菜销售,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与此同时,加大农田滴灌、水利维修等工程建设,维修供水管线米、水闸3个,解决了10户村民用水、30户农田的灌溉难题。

  “美丽乡村”目标在石油人的聚力下,一点点发生着变化。

  民生项目切实为百姓。西北油田持续加大惠民生项目建设力度,投入60万元在五一路和巴格力路安装路灯60盏,照亮了村民致富之路。投资25万元配齐村民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及文化墙建设,丰富了农牧民文化生活。在下巴格力村和上库木力村建设村级文化广场,配齐村民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及文化墙建设,丰富了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街道亮了,道路宽了,歌声响了,村民们乐了!

  “阳光”小微经济商圈带来致富新商机。年,西北油田先后在上巴格力建设门面房7间,下巴格力村建设门面房4间共平方米,为贫困户提供经营场所,全面带动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致富,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项目整体费用约为80万元,预计每间商铺年利润1万元,商铺租赁为村集体收入增收3.3万元。

  发展庭院经济打出致富“组合拳”。在工作队的整体设计和推进下,几个扶贫村坚持宜养则养、宜农则农原则,按照户有“一群畜、一群鸡、一群鸽子、一架葡萄、一个果园、一块菜地”的“6+N”模式,引导贫困家庭有效利用现有庭院土地资源,盘活庭院经济增加收入。同时,鼓励入股农机合作社等促增收,对难脱贫、易返贫家庭,申请小额贴息贷款入股农机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盈利分红实现增收脱贫。年,先后组织成立了“绿叶”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广“贫困户+合作社+企业”生产化经营模式,由农民带头人当理事长、工作队队员当监事、社员当理事,解决庭院经济种植户组织化程度不高、果蔬销售不畅、增收难的问题。

  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走上致富路。西北油田发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脱贫攻坚主渠道作用,捐助万元设立了柯坪县贫困劳动力生态护林员、草场管护员安置就业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县内开发生态护林、草场管护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柯坪县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持,成功解决了多人就业。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将发展产业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通过狠抓就业培训。“一户一技能一稳定就业”,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转移就业人,转移至地区纺织工业城7人,转移至县内企业57人,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社保补贴、创业就业援助金等优惠*策,自主择业创业38人。

  据不完全统计,西北油田目前累计投入扶贫帮困援建资金超11.7亿元。其中资源援疆2项涉及资金10.7亿元,基础建设援疆8项投入资金万元,智力扶贫项目3项投入资金万元,产业扶贫项目6项投入资金万元,健康扶贫0余人次。年将全面完成户0人的阶段脱贫目标,并且确保年底完成12个村户的人全面脱贫任务。

  “日子过得嘛比蜜甜,高兴的事情嘛天天有。”柯坪县村民艾海提?托乎提把幸福的感觉都写在了脸上,住的房子变成了抗震房,养的羊再不愁销路,庄稼收成有了保证,小孙子到全新的幼儿园上了学……西北油田真帮困、真扶贫带来了新变化,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正伴随着这个穷苦了大半辈子的维吾尔族村民。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赞赏

长按







































寒假白癜风要注意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