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黑豹》主演扎得维克·博斯曼
因结肠癌去世,享年43岁
让影迷震惊
而在厦门
就有市民因大便时经常出血
以为是痔疮
结果却确诊为结肠癌
结肠癌到底是种什么病
为什么连健硕的博斯曼也扛不住?
那么有预防方法吗?
一起来了解一下
病例
大便出血以为是痔疮
一查却是结肠直肠癌
前阵子
30岁的黄女士突然发现
大便时经常出血
她以为是痔疮
并未引起重视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
医院就诊
通过肠镜及肠镜活检病理检查
被确诊为结肠癌
和博斯曼得的是一种病
无独有偶!
近日
56医院肛肠科看痔疮
她患痔疮多年,最近常便血
从外观上看
刘女士确实患的是痔疮
整个肛门口都是突起的痔疮
医院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张志谦仔细询问后
发现了问题
刘女士的大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原来一天1-2次,现在变为一天3-4次;便血为暗红色,且夹杂有血块,不同于痔疮便血的鲜红色;最近三个月,她急速消瘦,体重减了十几斤,消瘦原因不明。
张志谦高度怀疑刘女士患了恶性肿瘤。进一步检查发现,刘女士肛门口右后侧有菜花状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楚,且推不动。经肠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刘女士被确诊为直肠中分化腺癌。
张志谦提醒
如果出现和刘女士类似的症状
医院就诊
建议到专科做相应的检查
尤其是肛门指诊和肠镜检查
必要时做病理学检查
以免漏诊、误诊
分析
饮食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二高一低”
医院
普外减重及代谢外科负责人
日间病部执行主任吴海福介绍
一项对欧洲20个国家
20-49岁人群的调查发现
年-年
20-29岁的人群结肠癌发病率增加最快
达7.9%
我国结肠癌发病
同样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以往
我国结肠癌高发人群在50岁以上
但近年来临床上30岁以下年轻人
罹患结肠癌的比例不断升高
目前约占总患病数的10%
“我做过手术的最年轻结肠癌患者才20岁出头。”
那么
为什么会这样?
吴海福说,结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还摄入了过多的含糖饮料和食物。此外,肥胖、运动少、抗生素使用增多,也会增加患结肠癌的几率。
提醒
应重视结直肠息肉切除了也要定期复查
吴海福提醒
肠癌引起的便血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痔疮
以至于耽误病情
尤其是怀孕前
如果把肠癌引起的便血误认为是痔疮
等生孩子以后再看医生,往往是晚期了
因为怀孕引起体内激素变化
会促进肿瘤生长
张志谦提醒,对结直肠息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结直肠癌的发生一般经历息肉-腺瘤-癌变的演化过程,一般认为由息肉发展为结肠癌需10-15年的时间。“我接诊过一名52岁的男患者,每天大便3-4次,大便前腹部隐痛,便后腹痛缓解,大便不成形,餐后总是有强烈的便意感。特别是喝酒或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后,症状更加明显,大便次数可达一天6-7次。肠镜检查显示,患者的乙状结肠有多个腺瘤性息肉,病理检查显示为管状腺瘤。”
张志谦强调
如果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
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医生看看
息肉切除了也不要掉以轻心
要定期复查,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以免延误病情
漫画:小牛
建议
坚持锻炼健康膳食若有不对及时检查
吴海福认为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
因此要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在生活中,要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要戒烟,避免吸烟对消化道的长期不良刺激。
张志谦建议
有以下情况的人群
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1.大便潜血阳性或不明原因贫血;
2.一级亲属有结肠癌或结直肠息肉病史;
3.本人有结直肠息肉、癌症病史;
4.有慢性腹泻、慢性腹痛、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下降等,以及炎症性肠病、盆腔放疗等病史者。
合理膳食
多运动
有不适及时就医噢!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汪燕妮龚小莞通讯员:陈嘉俊李琪彬
编辑:卢婷雯审核:蔡文演
厦门晚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标星+置顶厦门晚报
一秒找到晚报君▼
厦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