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全体。
02别名
全虫、蝎子、伏背虫。
03动物形态
成体长约6厘米。头胸部和前腹部绿褐色,后腹部土*色。头胸部背甲呈梯形。侧眼3对。胸板三角形,螯肢的钳状上肢有2齿。触肢钳状,上下肢内侧有12行颗粒斜列。第三、四对步足胫节有距,各步足末端有2爪和1距。前腹部的前背板上有5条隆脊线。生殖板由两个半圆形甲片组成。栉状器有16~25枚齿。后腹部尾状,前四节各有10条隆脊线,第五节仅有5条,第六节的*针下方无距。
04产地分布
多栖息于山坡石砾、树皮、落叶下以及墙隙土穴、荒地的潮湿阴暗处。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福建、台湾。现已有人工饲养。
05采收加工
春至秋季捕捉,捕后放入清水中呛死,然后倒人锅内水煮,水量以没过蝎子为度。每克蝎子加食盐克,煮3~4小时,至水将尽时进行检查,用手指掐其尾端,如能挺直竖立,背见抽沟,腹瘪,即可捞出,置通风处阴干,用时以清水漂去盐质。
06药材性状
头胸部和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约6厘米。头胸部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鳌肢及1对较长大的先端钳状脚须,形似蟹鳌,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前腹部7节,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后腹部棕*色,6节,节上有纵沟,末端有锐钩状*刺。气微腥,味咸。
07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有*。归肝经。
08功效与作用
息风镇痉、攻*散结、通络止痛。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09临床应用
用量2.5~4.5克,煎服;外用适量。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10主要成分
含全蝎*素,为一种含碳、氢、氧、氮及硫等元素的*性蛋白,与蛇的神经*类似。此外,尚含三 、甜菜碱、牛 、胆甾醇、卵磷脂等。本品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全蝎制剂给狗灌胃、肌注及静注,均有显著、持久的降压作用;全蝎煎剂或其提取物的降压作用,较其浸剂作用持久。用蝎*素作用于蛙、豚鼠、家兔等动物,均可产生中*现象。
11使用禁忌
孕妇禁用。
脾胃虚弱者慎服。
▍声明:如有内容侵犯知识版权,请您联系我方修改删除!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