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麦芽
来源: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后,晒干或低温干燥。
测量麦芽的前提是除去表面的外稃,从基部胚根处开始测量。
如果在麦芽外观看到有芽出头的情况,长度就会超过规定标准。
如果未发芽,基部不会有掉落的痕迹。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于8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二、葛根
浸泡一夜葛丁会变白
来源: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性状:外皮淡棕色至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至淡红棕色。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无髓。
春秋二季采挖,将根洗净,刮去外皮(药典无此要求),趁鲜切成片状或小块状,晒干或烘干,晒时经常翻动,防止雨淋和夜露,以免变色或生霉。
葛根的葛根素含量高于粉葛。
葛根用指甲掐会碎,有很多粉末。葛根煮水微甜。
葛藤:1、表皮色黑棕,可见明显横长皮孔。2、断面导管孔粗大,环纹层明显。3、切丁后切面纤维粗,切面爽滑。4、中部可见髓心。5、碎断过程不见粉末,纯木质。6、断面中部发黑者可能为根茎部分。7、煮水代茶饮,有很好的解除肌肉酸痛和通络效果。
三、人参片和西洋参片
来源: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西洋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
性状:
人参片:圆形和类圆形薄片。外表皮灰黄色。切面淡黄白色或类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体轻,质脆。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西洋参片:长圆形或类圆形薄片。外表皮浅黄褐色。切面淡黄白色至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近形成层环处较多而明显,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用舌头迅速舔一下饮片,人参甜,西洋参苦。咀嚼时人参先甜后苦,西洋参先苦后回甜。
烘干温度和干燥速度影响树脂道点的明显程度,温度低、时间长,树脂道点就少,形成软枝,反之为硬枝。
软枝经过困参,出货周期更长。质地稍软,适合切薄片,油润感。
硬枝干燥温度高,时间短,出货周期短。质地硬,容易碎,不易切薄片。
切片或者含服应选软枝,打粉或者泡酒两者均可。
人参片和西洋参片区别:
1、质地:人参片较疏松,有粉性。西洋参片较紧结,软枝有油润感。
2、断面:人参片中心多有裂隙,皮部树脂道不甚明显。
西洋参片中心有菊花心样纹理,皮部树脂道点较明显(硬枝更明显)。
3、口尝:轻舔人参片甜,咀嚼时先甜后苦。轻舔西洋参片苦,咀嚼时先苦后回甜。
第二节
一、天麻
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寄主为蜜环菌,无根。依靠蜜环菌的菌丝或菌丝分泌物为营养来源。
性状: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点轮环),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鹦哥嘴);另有圆脐形疤痕(肚脐疤)。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加热可以闻到马尿味。
市场多为冬天麻,质量佳。
春天麻立夏前采挖,抽薹后采收。抽皱,外形干瘪,质地空泡,断面常空洞状,质量差。
颜色和品系、土质及加工方法有关,另外,晒干烘干,温度和时间控制也会影响色泽。
炮制: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
鲜切片皱缩略扭曲,颜色不似润切者透明,纵切面有不平坦规则的纵皱,边缘内卷。
润切片质坚实,半透明,断面平坦,角质。
鉴别:1、表面:正品天麻片边缘可见外皮;伪品(芭蕉芋)通常被剥掉外皮。
2、切面:正品有时也可见纹理,但均为纵纹,且纹理较粗,方向一致;伪品纹理短细而乱。
3、质地:正品角质硬脆,折断清脆;芭蕉芋柔韧,折弯不断,或可折断无脆响。
4、口尝:正品味甘;伪品有地瓜干的感觉,粘牙,甜味明显。
问题:
1、硫熏货:鼻闻有酸气,口尝有酸味
2、加矾货:口尝有涩感
3、陈货:断面颜色暗淡发黄、棕黄
4、加工没有蒸透:断面有白色斑块
5、伪品:可折弯而不断,断面丝纹细而杂乱,口尝粘牙。
二、地骨皮
来源: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总灰分小于11%),剥取根皮,晒干。
清明节前采的质量较好,皮厚且易剥离。清虚热、凉血。
性状: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皱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伪品(鹅绒藤):1、颜色较浅。2、质地较硬,韧,不易折断。3、口嚼有渣。4、比正品略重。
问题:1、木心没有去除完全。
2、地上部分茎皮或栓皮掺入,或全为茎皮伪充。
3、伪品鹅绒藤。
三、合欢皮
内服安神解郁,研末外敷活血止痛,续筋骨。
来源: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夏秋二季剥取,晒干。
炮制后呈弯曲的丝或块片状。外表皮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内表皮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具有细密纵纹。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咙有不适感。
用小刀刮去横断面表层可见外侧山脊状纹理。
伪品:山合欢皮:外皮粗糙,栓皮层厚,可以剥落,有纵向棱纹,老皮皮孔少见,有不规则纵裂口,内表面有明显纵纹。
第三节
一、淡豆豉
来源: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性状:椭圆形,略扁。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质量问题:1、原料问题(辅料、黑豆)2、工艺问题
制法:取桑叶、青蒿7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0g中,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蒸2次,发酵2次,洗1次。
黑豆种脐有竖线,黑芸豆种脐中间白点,芸豆断面灰白或类白色。
小黑豆制作可见黄色白色斑点,能擦掉。伪品黑芸豆,白色刮不掉,有石灰气
原料问题:
1、检不出青蒿、桑叶成分。
2、大豆原料不正确,为黑芸豆伪充。
工艺问题:劣品淡豆豉:不香、不软、不甘
原因:1、发酵温度、时间或通风、密闭掌握不好(南北差异),导致杂菌繁殖超过酵母菌而发臭。
2、蒸的时间短,或者只蒸了一次,导致断面颜色浅。
3、没有洗,结块导致发酵不均匀,表面多黄斑。
4、闷的时间不够,导致质地不软。
5、药典味道描述有问题,青蒿泡过不会甘。
6、发酵次数不够,不香。
二、紫草
来源: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新疆紫草:不规则长圆柱形,多扭曲,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气特异,味微苦、涩。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个子小。
内蒙紫草:圆锥形或圆柱形,扭曲。根头部略粗大,顶端有残茎1或多个,被短硬毛。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较整齐,皮部紫红色,木部较小,黄白色。气特异,味涩。
国产紫草传统分软紫草和硬紫草,且以软紫草为优。市场称呼进口紫草亦有软紫草和硬紫草之分,却以硬紫草为佳。
目前新疆紫草价高难寻,内蒙紫草市场不见,栽培紫草产量少,进口紫草补充市场。
进口紫草:圆柱形片或条形宽片,单层至数层相叠,表面常有横曲纹,深红色或紫褐色。偶见根头紫色毛绒,有时可见中心紫色圆柱形硬木心,木心断面黄褐色。
进口软紫草:圆柱形疏松窄片或狭形丝片,紫黑色或紫褐色,偶见根头枯朽状,剥去层片可见中心极脆黄白色扁心。染色性差。
三、络石藤
来源: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支,长短不一。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差异对比:1、野外的络石藤叶片小,圆,质地厚,革质明显。茎细,质地偏硬。栽培的叶片较大,厚,纸质。
2、老茎皮孔密集凸起呈疙瘩状,嫩茎皮孔少或无,野外生长者皮孔相对较多。
3、嫩茎不定根多在一侧,老茎则不规则生长,野外者也多不规则者。
鉴别:1、叶革质,全缘,不易撕裂,边缘卷边。主脉明显,侧脉末端分叉。
2、藤坚韧,常有疙疙瘩瘩点状凸起的皮孔。有不定根残留。
3、断面空心。
第四节
一、土鳖虫
来源: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地鳖头部较小,前胸背板盖住头。冀地鳖个头略大,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异常情况:1、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不符合药典标准。使用鱼内脏、腻子粉,泥沙等加料给土鳖虫加重。
2、雄性土鳖虫(未长翅膀之前)掺入土鳖虫中。
3、为图方便,不用沸水烫死使用磷化铝熏死。磷化铝剧毒!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孕妇禁用。
二、土荆皮
来源: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夏季剥取,晒干。
性状:呈片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黄色,有时可见灰白色横向皮孔祥突起。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细纵纹。切面淡红棕色至红棕色,有时可见细小白色结晶,可层层剥离。气微,味苦而涩。
正品分为根皮、近根部干皮,根层表面有一层易剥落的黄色薄皮,常反卷,内表面平滑可见到纵纹,似有一层薄膜,断开可见内部红白相间纹理,味苦涩较重。热水浸泡断面有黏滑感。
三、射干和川射干
射干来源: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川射干来源:鸢尾科植物鸢尾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根茎及泥沙,干燥。
射干性状: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微苦、微辛。
川射干性状:呈不规则条状或圆锥形,略扁,有分枝。表面灰黄褐色或棕色,有环纹和纵沟。常有残存的须根或圆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甘。
炮制品:
射干:切面淡黄色或鲜黄色,具散在筋脉小点或筋脉纹
川射干:前面黄白色或黄棕色。
2年生射干断面会疏松些,3年生射干致密些。
第五节
一、全蝎
功效: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之痛。
紧小者良。蝎子多负于背,子色白,才如稻粒。
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以完整、干净、身挺、黄褐色、盐霜少、腹部泥沙少者为佳。
雄蝎优于雌蝎,春蝎优于伏蝎,清水蝎优于盐水蝎。
异常情况:1、个子偏小。2、过量加盐或加矾货。3、染色者(柠檬黄)。4、捉来野生蝎,人工喂养加重。5、掺入黄粉虫。6、提取过又回到大货。
孕妇禁用。
二、女贞子
别名冬青子。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来源:木犀科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状: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体轻。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易剥离,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具纵棱,破开后种子通常为1粒,肾形,紫黑色,油性。气微,味甘、微苦涩。
成熟的女贞子有胖瘦二型,皆出自同一植物,胖者在向阳枝条,瘦者仅一枚种子发育,胖者2枚种子发育。
冬青子:冬青科植物冬青的果实。类圆形,成熟后有红有黑,内含分核4枚,背面有一条纵沟。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三、黄柏和川黄柏
川黄柏为芸香科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黄柏为芸香科黄檗的干燥树皮,也叫关黄柏。
性状:呈板块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区别:1、川黄柏细腻,卷曲。关黄柏粗糙、平整。
2、外表面:川黄柏:黄褐色(黄),栓皮薄,黑棕色,硬,皮孔明显,无弹性。关黄柏:浅黄棕色(浅黄、黄白),栓皮厚,灰白色,有弹性,有不规则纵沟纹。
3、内表面:川黄柏:暗黄色或棕黄色,不平坦,具细密的纵棱纹。关黄柏:浅黄棕色,平坦,无明显纹理。
4、断面:川黄柏:韧皮部纤维状,呈裂片状分层。关黄柏:分层不如川黄柏多,黄色不如川黄柏鲜艳。
商品以皮厚、无栓皮、断面黄色为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