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自驾地理授权转载-
人皇伏羲,风姓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他和妹妹女娲被我们尊为人文始祖相传人类即是由伏羲与女娲相婚而产生传说他发明人工取火、用鱼网打渔并创制了八卦理论用各种符号来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当时的古人就用这些符号来帮忙记录生活中的时间记忆天水伏羲庙伏羲塑像,图by石兆▼作为“三皇五帝”之首从唐代就开始对于伏羲的崇祀全国许多民族地区都有着他的传说和祭祀之处有的地方更有“伏羲故里”之称其中就包括渭河中上游的甘肃天水甘肃天水图by《中国自驾地理》▼除了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天水为何拥有“羲皇故里”这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呢?01
“天河注水”美丽传说
天水这个好听的名字来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据说这个地区在三千多年前是“山水灵秀,林木密茂。”传说在汉武帝时期的某一天夜里当人们正沉浸在温柔梦乡的时候天空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在轰隆隆巨响声中上邽(guī)城北面的地面塌陷了恰逢这时天降大水聚集在塌陷处形成一个湖泊缓解了当地的旱情这湖美名曰“天水湖”日出天水湖,图bygsqclx▼当时地方父母官认为是祥瑞就将这个情况上报朝廷汉武帝听了很高兴便下旨把要新设立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这个名字天水和印象中的甘肃有些不太一样总以为是“大漠戈壁,金戈铁马。”不曾想却是“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宜牧马养畜。”《诗经·秦风》中的《蒹葭》说的正是这个“陇上江南”天水市,图by天水市文旅局▼从地图上看天水处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它的东面关山作为屏障使其与八百里秦川隔山相望南边是陇南两者间隔了条秦岭山脉西北则是黄土梁峁沟壑区天水:我是中国的几何中心图by《中国自驾地理》▼而孕育华夏文明的两条母亲河尽都流经这颗“陇上明珠”长江流域的西汉水自北向南纵贯天水南部黄河流域的最大支流渭河则从西向东贯穿全境河系发达是天水土地肥沃的因素之一图by《中国自驾地理》▼因此天水这块肥沃的土地不但无旱而且气候宜人有了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才能在这里兴起传统农耕文明02
伏羲文化传承地
每年夏至日天水都要举行华夏儿女公祭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盛大典礼这是与陕西祭黄帝陵、河南清明祭黄帝及湖北随州祭炎帝、山东曲阜祭孔并称的五大国家级公祭之一(乙亥)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图by天水市博物馆▼天水之所以能成为“羲皇故里”不外乎有这样的依据:这里曾是古成纪县的所在地且在其境内有多处伏羲文化遗存《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成纪县即今甘肃的秦安县伏羲故里秦安图byyunsidun▼秦安县拥有距今年的大地湾遗址残存着先民们活动的痕迹在这之中就包括了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昭示着古西北地区最早的农耕文明的诞生人皇伏羲自古就被传说为生于古成纪他在此作八卦、结网罟(gǔ)、制定嫁娶...相传他悟道画下八卦的地方就在天水的卦台山登临山顶,东望三阳川“S”形走位的渭河将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封台山,图by天水在线▼然而卦台山远离秦州城区明正德十六年(年)巡按许凤翔奏请将卦台山伏羲庙改立秦州于现在地址建庙同时保留原来的庙宇嘉靖十三年(年)陕监察御史张鹏、秦州知州黄仕隆根据当时文庙使用的礼乐制度制作伏羲祭祀礼乐清代对伏羲的祭祀沿袭明代祭祀程序礼仪有所调整并渐次简略年公祭大典现场图by天水市博物馆▼自此以后天水伏羲祭祀逐渐转为民祭年天水伏羲苗就不再举行伏羲公祭直到年天水市政府举行首届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并一直延续至今举办30届03
秦人故里
历史上的天水知名度很高除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同时也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从地理角度上看位于甘肃东南角的天水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重镇也是戍卫关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甘肃东南角不曾想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图by《中国自驾地理》▼建兴六年(公元年)诸葛武侯人生中首次进军祁山便是在天水布下军垒收服了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的“凉州上士”姜维至于马谡痛失的街亭则正是关陇大道的咽喉之地而三千年来天水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第一个意识到它的战略意义并最后定鼎天下的要数秦人这里也是他们的始封之地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的牧马滩秦墓遗址是战国晚期的秦人墓葬遗址图by天水市文旅局▼彼时秦人的领袖名叫非子正在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凤翔县)为励精图治的周天子养马牧边因帮助周王室壮大军事力量受封于秦邑并被赐姓嬴(今天水市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秦国凭借着其骁勇善战替周朝镇守西垂,抵御犬戎当国内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举葬送了西周早已兵强马壮的秦人翻越陇山攻下犬戎占据的岐山(今宝鸡)秦国历经筚路蓝缕最终到秦穆公继位时秦的版图已占据大半个关中为秦始皇最后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岐山周公庙《诗经》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图by独叶草▼到了西汉时期汉匈之间历经了百年大战期间诞生了射石搏虎的飞将军李广以及悲剧英雄大汉名将李陵而他们皆来自于同一个家族陇西李氏甘肃李氏陇西堂,图by云之南▼陇西李氏走的正是当年秦人在天水兴起而后入主关中的路线并开创了大唐盛世更“巧合”的是起于涿郡赵氏(今河北涿州)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赵宋王朝由于当时金兵南下掳走了徽、钦二帝靖康之耻后金人侮辱性地封宋徽宗为“天水郡王”封宋钦宗作“天水郡公”今天的开封城,图byXHS▼后世学者便将这宋朝叫做“天水一朝”至今在天水赵姓仍是大姓秦州区依然保存着赵家大院以及赵氏天水堂04
老城、古巷
在失去“龙兴之地”的光环经历时间的洗礼后天水这座老城反而显得静谧安详天水城的老房子和街巷,图by薛俱增▼西关是天水的老城区分布着的13条老巷道里坐落着个院落这些老院落大多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一片古旧屋舍几座朱红大漆门庭正南正北地簇拥着一条碎石铺地狭窄仅容两三人并肩行走的小径这便是天水常见的格局只不过如今以赵氏祠堂为首西关里的13条老巷正进行拆迁改造在此居住一辈人的老人对这里感情深厚有些难以割舍奈何曾经住着多户人家的院落已然成为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土木结构的墙壁已经开裂不再适合住人西关老城区,图by薛俱增▼从古至今鳞次栉比的古院门楼簇拥着一条条小巷原本是百姓进出行走的街道突然在某一日从这小巷深处走出的某个人中了举、做了官或在外边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条普通的小巷顿时就名声大振平时为柴米油盐奔波劳碌的左邻右舍在此刻也难得敬备喜筵整条街巷的大人小孩都聚拢到一起披红庆贺在这样的小巷子里漫步想来是多么地惬意图by薛俱增▼这种场合少不得要请几位德高望重的名人来助助声威酒过三巡后如果有人提议说这小巷子难得出了个人物那就还要请人给这巷子改个名一为小巷扬名,二可昭示后人位于西关伏羲庙东南的士言巷原来是被天水人叫做“南巷子”它的得名是因为在清同治年间这巷子出了位天水名儒任其昌(字士言)任其昌古宅,图by胡碧波▼任老先生因厌恶官场黑暗腐败不甘同流合污为官仅仅几年就“告老归里”主持天水、陇南书院数十年被誉为“陇南文宗”在任其昌去世后当地政府便取其字“士言”将他故居所在地的南巷子改为“士言巷”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世事多么纷扰在天水百姓的心中士言巷永远是个蕴含着诗意和华美文采的地方05
如今的天水
到如今在经济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自古就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天水明显落后了尽管上个世纪解放以后得益于“三线建设”天水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城市发展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城市就此迎来过一段投身祖国建设的峥嵘岁月在几十年前就已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如今的天水,图by李迎春▼长城、星火、天光、红山、庆华这些厂子的名字成为老天水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可是这种良好的势头在改革开放后戛然而止虽然天水素称人杰地灵的宝地但在开放之后却不断迷失自己错失了一次次的机遇流失了大部分的人才如今顶着“甘肃第二大市”的名头却与兄弟城市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与天水相似的洛阳、宝鸡这些中西部主要城市抓住机遇不断追赶唯独天水一天天的衰落今天的洛阳市区,图byTonypang▼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除了悠久的文化天水人就像曾经的西安人一样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天水失去成长太久了天水已经见证过太多的浮沉有人说这是一座有前途的城市如果来到天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去细细品味而要是生活在天水这里的点点滴滴都值得骄傲参考资料: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天水市志》总述张涛、安杰雄、陆鹏宇、刘增虎.天水史记从“羲皇故里”到秦人故园.《城市地理》年第6期董瑞君.天水的古巷绵延千百年的人间烟火.《城市地理》年第6期张崇琛.天水的三国古战场文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第4期-部分图片来源网络--END--9.6元限时特惠-年12月3日0:00-24:00,《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微店推出特别策划,限时秒杀年全年1-12期《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杂志,特惠每本9.6元(不包邮)。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