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壬辰倭乱rdquo不能

程少为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01217/8505703.html

SeniorJoker-SJ新资讯

书接上文,周一的时候老王先给大家介绍了“壬辰倭乱”的历史背景,现在咱再继续聊《壬辰倭乱,不能忘记的另一场朝鲜战争》!

出兵朝鲜,直取大明!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所以在出发前,丰臣大人假惺惺地先给朝鲜国王写封信,我要打明朝,但是离着太远,所以得从你们家想要借个道。前面说了朝鲜是大明属国,你打我老子,还从我这借道儿你还要点脸不?于是,朝鲜国王看了信想“你疯了我可没疯!”断然拒绝的同时向自己的父邦大明皇帝报告,“俺家东边出了个神经病,他要借道上主上家抢钱、抢粮、抢地盘啊。”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丰臣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

被拒绝后,丰臣大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你都那么穷了,要啥没啥,跟你那借个道算抬举你,不愿意就算了,顺带先把你灭了再说。

丰臣大人很恼火,于是马上开始调动自己的队伍。这些手下的县长,乡、村长中大多数是一手提拔的,但也有不是嫡系出身实力也不容小觑的,比如和丰臣大县长达成和解的盟友德川家康县长,就不是和领导穿一条裤子的。

在丰臣大人眼里这次出征可是去喝酒、吃肉、分蛋糕的。于是把亲近自己的小县长,乡、村长都编到出战部队,比如日后被大明当时出色的外交人员沈惟敬同志耍的团团转的小西行长。(这可不是咱说的银行行长这个职位,他就叫小西行长!)而像德川小县长这样不是嫡系怀有异志,就留在家看着我们喝酒、吃肉、分蛋糕吧!不去没关系,留着人看着以免背后捅刀子。

丰臣秀吉十五万陆军部队编制

最终共调动部队三十万,以自己直系的十五万部队先编制为先锋部队的九个军团,其他不是自家兄弟的都编到预备队,在家看我们吃肉吧。丰臣大人很膨胀,很自信。手下的部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战斗经验丰富,部队素质高。但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的一项新式武器——火绳枪——注意是枪。

这个火绳枪是由年葡萄牙友人带到日本的,后来被日本人仿制改良而形成的日本的火绳枪。由于经过了改良,得适应日本人较为矮小的身材(枪不能比人还长)这种步枪在射速、射程以及使用的安全性能上,都比以早期的火枪要优化的多。而且开枪时所发出的巨大响声也会给敌人威慑作用。所以,这波日本的正规军至少装备上可比戚继光抗倭时候的倭寇手里的家伙事儿先进的多!

据说这就是保存至今的葡萄牙人传入日本的火绳枪中的一把

为了配合火绳枪,人家还有专门的战术,丰臣大人的老上级织田信长县长发明的三段击,本质上就是轮射,其实就是早期单发步枪的排射雏形。三个人一组,第一任射完就退后揣火药装弹丸,第二个人去射,第三个人就位准备然后这样循环下去。这种三段击战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射击的密度、速度和持续性,而在强度上稍差。这种战术比拿破仑早一百多年。

丰臣大人就是靠着这样精锐的部队、新式的武器和相对先进的战术,心里有底才敢这么嚣张的。于是他敢于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而且九大军团的将领都是在日本被吹的神乎其神的战国名将,虽然后来在战场上表现并不怎么样。但是在日本他们可都是传奇人物,像第二军主将加藤清正,外号鬼加藤;第四军主将岛津义弘,外号鬼岛津等等。

丰臣县长于年三月进攻朝鲜。当时朝鲜太平了近二百年,政治腐败。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陆军基本不堪一击,这点真的和朝鲜军队一直留给世人的印象差不太多。很多时候日军枪一响,对面的朝鲜军队阵前军队跑的比子弹还快,人影都不剩下一个。

日军大举登陆朝鲜南端釜山边的海滩

所以,在没有遇到朝鲜军队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一个月不到王京失手,(王京古称汉城,今天的首尔)日军登录不到三个月朝鲜八道丢了五道,朝鲜国王马不停蹄直接跨过鸭绿江流亡到大明了,并且上书万历皇帝请父邦出兵。三千里江山,说没就没啊。

不过朝鲜陆军烂如渣,但海军还不错,当时出了个名将李舜臣够朝鲜吹年的。看过韩国电影《鸣梁海战》那位,他不仅海战经验丰富,善于打硬仗、恶仗。是整个“壬辰倭乱”朝鲜方面唯一还能拿出来吹一吹的。但是海战是在海上,陆地上这事儿解决不了啊,船不能开到路上当坦克用,至少当时那个年代是没法实现的!

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

电影《鸣梁海战》海报

父子之邦,必出兵相救!

儿子挨揍,当爹的不能当看不见,得管啊!一口一个爹不能白叫的。关于父邦这点,有历史文献可以考证,老王绝对不是和您胡邹八咧。而历史总是很相似,就像三百多年后朝鲜被联合国军也是打的找不到北,也是请求中国由人民志愿军来抵挡。志愿军在撤军的时候,朝鲜民众为志愿军送行,就有朝鲜老人拉着志愿军战士的手,痛哭流涕,感慨地说:“真是父子之邦!”这东西到现在都有影像资料!这说明什么?

当时明王朝的万历皇帝,在历史上很有名。就是北京十三陵被刨出来那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那位,而万历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不上朝,史称为万历怠政。这位仁兄在位40多年,除了头10年迫于自己的老师张居正大权在握不得不上朝(主要也是干坐着,没亲政),后面张居正死了将近30年就没怎么上过朝。当然,从生理上来说万历同志不上朝是有原因的,毕竟皇帝老人家也不想别人知道自己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整天一瘸一拐地有失皇家威严。

咱还真别看人家不上朝,该干的事万历皇帝朱翊钧同志一点不耽误。至少大事没耽误,大权没有旁落不说,政治嗅觉也是相当敏锐的。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同志心里很清楚,日本打朝鲜是冲着大明来的(朝鲜国王之前通风报信过),又是父子之邦。虽然自己也很穷,但必须得救!于是召集内阁开会,也不用票拟了直接决定派遣援朝部队。但鉴于国家当时刚刚在宁夏平顶叛乱,兜里银子也不富裕。对于万历皇帝来说,骨气还是有的,绝对秉持着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东拼西凑,凑出来4万军队赴朝作战。领兵的名将是名将李如松——这是晚明最能打的将领,他有两个身份。第一,他是个官二代,老子是守辽名将李成梁,第二为什么派他去朝鲜?因为他是朝鲜族!简单来说就是,会外语,交流没障碍!

明军将领李如松

这4万军队除了守辽的部分明军外,有两支部队非常重要,第一支是关宁铁骑(辽东铁骑),人数八千。另外一支部队不到万人,长期驻守北京居庸关长城一带的守军,防范蒙古人。这支队伍别看长期守长城,但曾和日军多次作战,实战经验极其丰富。善于近身作战,且军纪极强,历史上给了这支部队一个响当当的称呼——戚家军!所以,明朝能派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的精锐部队,兵不在多在于精。

而李如松在万历二十年平定了宁夏哮拜叛乱。万历三大征他参加过两次,而且都是战果丰厚,是个不白给的官二代。也是李成梁9个儿子里唯一会打仗的,比后来萨尔浒之战中李如柏那是强太多了。

相比较日军,除了名将和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的士兵外,明朝还有秘密武器——从葡萄牙引进的当时最先进的数百门弗朗机炮,虎蹲炮。当时朝鲜纪录:“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明军弗朗机

明军虎蹲炮

当时不论火枪还是火炮都是滑膛前装枪炮,明朝的火炮射程最远达到2米,而日军火绳枪也就一二百米,射程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啊。但最重要的是枪和炮在威力上,那不是一个级别啊。而当时的火炮都是滑膛炮,对炮弹没什么太大的要求。战争过程中,炮弹没了不要紧,你扔把石头子进去,一炮出去就是散弹!

各位看官,今天老王聊《壬辰倭乱,不能忘记的另一场朝鲜战争》到此先暂告段落,您也不用着急,咱周五的时候会继续和您聊~(周五的下篇内容会更精彩哟~)感谢您长久以来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