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清除所有病变溃疡性结肠炎不断发展的

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彻底清除所有病变:溃疡性结肠炎不断发展的治疗目标

文献来源:NatRevGastroenterolHepatol.Sep13

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超越内镜愈合达到组织学缓解,已显示出可进一步降低复发和住院风险。

这使得组织学缓解,逐渐成为UC临床试验和和临床实践中新的标准。

因此,有学者提出“疾病清除”的概念,即:症状+内镜+组织学缓解,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终极目标”。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目标,已经从改善症状变为黏膜愈合,目的是改变疾病的进程,并保留肠道功能。

早在10年前,已经提出了UC“深层缓解”的概念,包括:症状性和内镜缓解。当时几项研究清楚地表明,仅改善症状远远不够,实现和维持内镜愈合至关重要。

内镜愈合(内镜检查中结肠段无炎症性病变)与UC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改善相关。

组织学缓解被认为是UC的终极治疗目标,因为即使在内镜下观察到表面正常的黏膜,也可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组织学炎症活动。

研究证据表明,UC组织学缓解与内镜愈合并不完全一致。达到组织学缓解的UC患者,住院、结肠切除术和结直肠癌的风险比内镜愈合更低。

IOIBD组织炎症性肠病治疗目标委员会(STRIDE),提出IBD的”达标治疗”包括:症状缓解和内镜下黏膜愈合。

在STRIDE专家委员会投票过程中,“组织学愈合”是否应成为治疗目标并未达成共识,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干预试验。

但需要指出的是,STRIDE“达标治疗”指南是针对常规临床实践(而非临床试验)而制定的。

IBD的治疗目标的演变,已与其他免疫介导的疾病(如银屑病)并驾齐驱。目前银屑病治疗已经提出了新的“疾病清除”概念,其治疗“雄心”达到了顶峰。

银屑病是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发病机理、疾病负担和药物治疗方面与IBD有相似之处。

银屑病治疗指南认为,当银屑病局部严重程度指数(PASI)至少改善75%(PASI75)时,才能证明治疗有效。

但研究表明,皮肤表面残留的疾病活动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QOL)。因此目前已经将全部皮肤病变清除,视为治疗目标。

达到全部皮肤病变清除(PASI)的患者,造成相关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极小或没有影响,并且没有银屑病症状。

几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中疾病完全清除是可以实现的。

之前一项Secukinumab的研究表明,当PASI应答达到90而不是75-89时,第12周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更高。

UNCOVER-1研究显示,接受ixekizumab治疗的患者有35.3%在第12周达到PASI,而80%达到PASI75。

总体而言,PASI代表了银屑病的“终极”治疗目标,即皮肤病变的完全清除。但目前尚无治疗方法,能达到超过50%的PASI应答。

回到溃疡性结肠炎,目前也提出了治疗目标的新概念:疾病清除,代表了疾病的深度缓解和完全缓解状态。

“疾病清除”的定义包括:症状缓解(患者报告的结局)和黏膜愈合(内镜+组织学愈合)(见下图)。

需要强调的是,UC的临床缓解是根据Mayo评分判断,因此达到临床缓解相当于症状缓解+内镜改善。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要求,目前临床试验中的黏膜愈合既包括内镜愈合,也包括组织学愈合。

但迄今为止,很少有UC的研究使用症状缓解+黏膜愈合的复合疗效终点。

已发表的UC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合并症状缓解+内镜缓解率,或合并组织学缓解+内镜缓解率并不高。因此,预计目前UC治疗中“疾病完全清除”的比例可能不高。

年发表的一项网络荟萃分析显示,使用JAK抑制剂治疗的UC患者,实现临床和内镜缓解的可能性更高。

实际上,预计托法替尼、维多珠单抗和阿达木单抗治疗UC的黏膜愈合率分别为47.5%、24.5%和17.4%。

但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黏膜愈合率并没有那么乐观,这表明仍需要优化现有的药物治疗。

年和年ECCO会议中公布的UC组织学缓解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4种不同药物的研究中,达到组织学缓解的患者比例为19.5%至43.9%。

另一项试验数据显示,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的UC患者中,有17.6%在第8周达到组织学缓解。但要实现组织学和内镜愈合,需要比内镜缓解更高的药物浓度。

来自GEMINI研究的数据更令人鼓舞,在50%以上黏膜愈合患者中,维多珠单抗可成功诱导组织学愈合。

在真实世界的研究中,大多数UC患者在症状和内镜方面均未达到复合缓解。

澳大利亚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名UC患者,结果显示61%的患者实现症状缓解,其中57%达到内镜下缓解(Mayo评分≤1),35%同时达到症状和内镜缓解,但只有16%的患者,同时达到症状、内镜和组织学合并缓解。

综上,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的数据表明,UC的治疗可以实现疾病“完全清除”,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患者比例目前低于银屑病。

基于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并根据患者特征选择治疗药物,这可能有助于未来进一步提高疾病清除率。

考虑到UC病变的近端延伸、狭窄、假息肉、肠动力异常、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结肠切除、住院、结肠癌和致残风险,UC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进展性疾病。

因此,在UC中提出“疾病清除”的概念,是非常有吸引力和价值的。

目前一些观察性研究和I期和II期临床试验,已经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数据,清晰地支持在UC治疗中达到“疾病完全清除”的终极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达到持续地“疾病清除”是否有可能改变UC的疾病进程,未来还需要专门的干预试验。

总之,现有的证据表明,使用现有药物可在UC患者中实现疾病彻底清除。

这可能会提高UC治疗目标的标准,可能会需要更积极地转换和升级治疗,以达到更高的组织学缓解率,从而彻底清除病变。

同时,大量临床医生仍然以控制症状作为治疗目标,并没有很好遵循以黏膜愈合作为UC治疗目标的策略。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使更多患者达到更高治疗目标/彻底清除病变,这些治疗策略是否能成功实施,将是未来10年的主要挑战。

达到疾病完全清除,可能使UC治疗药物逐步降级,甚至最终退出治疗。

GETAID研究小组正在进行一项名为IN-TARGET多中心试验,将探讨这一概念。该试验将评估在第54周和第周的组织学缓解,作为中度至重度UC患者的次要治疗目标。

最后,UC患者疾病清除的定义,需要标准化的统一且经过验证,未来可能会基于患者的发病机制选择特定的药物治疗。

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从组织学愈合发展为分子愈合,也就是在炎症分子机制上彻底恢复到正常状态。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