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高竹新区一角(资料图片)
对于“老高滩”而言,一个新的时代正乘风破浪而来!
一个多月前,川渝两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川渝高竹新区总体方案》,完成了新区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十三天前,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复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
中国人习惯用“新生”来定义成长的开始。这个刚刚由川渝两省市共同孕育并批复设立的首个共建新区,甫一设立,便被赋予“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产城景融合发展等新路径”的重任。如今,这方热土涌动着澎湃生机:
不到两周,重庆工商大学工作专班已2次到新区对接洽谈合作办学事宜;
近一个月来,中国中铁、中国交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30余家企业频频对接,达成投资意向20余个……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给予我们无限信心与豪情。高竹一出天下名,每一步都是开拓创新。
落实大战略站在川渝高竹新区胡家梁子观景平台上举目眺望,一片整齐的标准化厂房已经拔地而起。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川渝交界地,新图景让重回故乡投资考察的迪信通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东海忍不住感慨:机会来了,这次,一定要抓住!
1月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对外发布《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当天,迪信通科技集团与广安金财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川渝高竹新区内新设数字经济产业园。
看清大棋局,才能明白落子的深意。年初,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不抓落实,再好的目标也是镜中花”“要有时间表,一项一项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
晚干不如早干,要干就干好。广安抢抓机遇,积极与重庆市级部门和渝北区等毗邻地区对接,加速“进城入圈”。
6个月后,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广安与渝北共建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发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落实大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
广安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后把川渝高竹新区作为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的“桥头堡”全力打造,并于10月中旬与重庆市渝北区共同召开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11月下旬,双方抽调工作人员到位开展工作……
单干,变为共同干;市区层面,上升为省市层级。川渝两省市、广安渝北双方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发展,高位推动下,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工作提质增速。
“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两省市深化合作的历史性选择,是落实党中央部署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区。”广安市委常委、川渝高竹新区筹委会党委书记陈捷介绍,从孕育到诞生,川渝高竹新区跑出了当年启动、当年规划、当年批复、当年建设的“双城速度”。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57.62亿元、同比增长48.66%,年底入驻企业增加至家。
既干得快,更干得好。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
年6月,在与重庆市渝北区只有一桥之隔的高滩镇,高滩园区启动建设。但由于川渝两地很多政策存在差异化,园区除了靠近重庆、企业扩能所需的土地充裕外,再无优势可言,不少客商考察过后就没了下文。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就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作出重要指示。彼时,像逸致检具夹具项目一样,不少重庆企业敏锐嗅到新发展理念即将带来的突破性变革。
工厂搬不搬?生产线怎么扩?向哪里扩?这些问题不只企业很关心,重庆有关方面也很关心。
“留不住企业就留不住税收!重庆有需求,广安有基础,开放、共享,高滩园区正是好平台!”时任邻水县委书记赵璞回忆,抢抓机遇,邻水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陆陆续续有企业把高滩园区作为产业转移目的地。当年前8个月,邻水就引进重庆项目38个。截至年,高滩园区90%的企业来自重庆,实现工业产值20.76亿元。
不到5年时间,一个乡镇上的工业园区就能够吸金纳银、身位领先,是不是可以歇歇脚、喘口气了?8个月后的一场调研,给出了答案。
年8月,履新广安市委书记的李建勤首次赴邻水县调研,他明确要求,邻水县要学习昆山依托上海、融入上海的发展经验,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转移。
坐标从未如此清晰,路径从未如此明确。广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如何“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做好融入重庆这篇“大文章”?广安市委给出答案:把邻水高滩园区升级为高滩新区,并将其作为开展“三大合作”、建设“三大园区”的重点平台进行打造。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上“融冰”,行动上才能“破冰”。赵璞清楚记得,从江苏昆山考察归来,不少党政代表团成员心里都有点“酸”:不只紧邻上海的昆山,就连位于苏北的盐城也在全方位接轨上海。
拿起“放大镜”探寻症结所在,邻水笃定:不能自我陶醉,必须主动加压。
随后,一个全面对接融入重庆建设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区的5年行动方案细化出台。32条干货,明确了规划、交通、产业、环境、民生等方面具体举措。
“高滩新区在川渝产业合作中脱颖而出,呈现蓬勃发展景象。”年10月,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赴高滩新区调研,点赞其建设发展成效,并为新区发展定向明路——要紧紧把握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融入重庆发展,进一步探索创新地方间合作机制。
几个月后,全省唯一以川渝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省级园区——四川广安川渝合作高滩园区诞生。
从乡镇工业园区到县级园区,再到市级新区、省级园区,高滩园区建设明显提速,签约、建设、投产企业数均创历年新高。
万事看开头,起步定后程。
从最初“做配套”到“促融合”再到现在“兴共建”,由“县域经济发展的支点”变为“毗邻地区合作的载体”再升级为“跨省域一体化发展的平台”。善于抢抓机遇的广安,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布局,开展“三大合作”、建设“三大园区”,勃勃生机在这片土地上涌动。
这些天,有关川渝高竹新区的新闻报道赵璞几乎是一则不落。已任资阳市副市长的他将目光锁定在批复中“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产城景融合发展等新路径”的表述上。
“川渝高竹新区获得川渝两省市政府批复设立,为广安和邻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战略位次和发展能级的双重跃升。”赵璞认为,以视野格局引领发展、以创新创造推动发展、以务实苦干成就事业,不论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战略来看,还是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布局来看,川渝高竹新区的设立,既立足解决当前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大计,新意之中饱含深意。
融入新格局超过家!这是近段时间前来川渝高竹新区对接“抢滩”的企业数。
有数量,更有质量。
中信、中交、中电……新区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一家家名头响当当的“国字号”企业前来考察洽谈合作事宜。
一个才设立不久的新区,魅力为何如此之大?
年,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人类航船遭遇激流险滩。巨大挑战,考验人类破浪前行的意志和能力。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中央作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
风高浪急之时,更要把准方向。小平干部学院教研部部长胡利群认为,推动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高水平的开放,需要探索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质量建设双循环平台载体。而川渝高竹新区的设立,正是川渝两省市积极融入大格局的具体实践。
发展有所需。四川迅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小玲从客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位于川渝毗邻地区的川渝高竹新区横空出世,不仅得天时地利,更有重庆、四川两省市政策“加持”。突破一隅谋发展,巨大的前景让川渝高竹新区成为投资宝地!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川渝高竹新区一出,立马成为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