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片剂类型,叫肠溶片。为什么要把药物做成肠溶的呢?这类药的正确用法又是怎样的呢?
戳下方视频,看看专家怎么说
人体胃液的pH值一般在1~4,小肠液的pH值在5~7之间,而肠溶片外有一层衣膜,能让它在pH值低的胃液里不会被分解,在进入pH值较高的肠道里才溶出药物。
所以有些药物被做成了肠溶片剂型,是为了:第一,避免药物被胃里的酶或胃酸破坏,从而实现更高的吸收利用度。比如奥美拉唑和胰酶第二,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强烈刺激,避免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如阿司匹林。第三,把药物送到肠道特定部位。比如美沙拉嗪肠溶片,能固定在回肠末端和结肠区域释放,局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而肠溶片一旦被弄碎,破坏了包衣,就失去了上面这3个好处。所以肠溶片必须整片吞服,不能咬碎或压碎服用。
药学编辑:熊朝刚(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王凤灵
出镜专家:钟旭丽(首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
运营编辑:张海涛
制片人:张宁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