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检验科
“感染”既可以是单独的一种疾病,也可以是伴随其它疾病出现的并发症。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兴盛衰亡,历史上几次大范围的时疫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损失,如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还有近代的几次流感大爆发。尽管二战期间,抗生素的出现挽救了大量感染性疾病患者,近几十年,各种人工合成抗生素更是层出不穷,但是,这类疾病依然是人类生命的威胁者,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患者。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治疗需要常常接受大量化疗、放疗及其它各种介入性操作,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而结直肠肿瘤患者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发生“厌氧菌”的感染。厌氧菌通常认为是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生长的细菌,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人体中,厌氧菌主要分布在肠道,尤其是末端回肠及结肠,其中99.9%的细菌为厌氧菌。正常情况下,这些厌氧菌是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负责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人体健康,然而,一旦肠道粘膜发生损伤,其中的厌氧菌极容易从破溃处进入血液,造成血流感染,患者随即出现发热、白细胞上升等感染症状。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肠道粘膜受到肿瘤的浸润,多有破溃,给厌氧菌的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有的患者甚至最初是因为感染入院治疗才发现患有肿瘤的。因此,对于这样一类患者,在突发寒颤高热时,应考虑是否为厌氧菌感染,及时做血培养检测,并且抽取血培养时一定要进行厌氧培养。同样,厌氧菌血流感染患者也要注意排除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能。
厌氧菌的治疗并不复杂,目前,治疗厌氧菌的首选药物是甲硝唑,其对所有的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均有效,但容易出现恶性、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其他一些β-内酰胺类药物、如头孢类、泰能等,也有抗厌氧菌的作用。但是这些药物抗菌谱比较广,容易导致菌群失调、霉菌感染等,所以不专门用作抗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参考文献:
张秀珍,朱德妹.临床微生物检验与问答.人民卫生出版社,年,第一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