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王中磊儿子的流利英文惊到了没能力去国

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英文学习环境?

土豆妈(创业公司CEO,英文6级)

01

闲着无聊看“爸爸回来了”的重播,一下子就被王中磊8岁儿子威廉弟弟惊到了。

节目中,BOSS老爸王中磊带着威廉弟弟去了花鸟市场,一位外籍友人因语言不通与卖家产生了沟通障碍,弟弟挺身而出,用一口流利的英文为他们解决了问题,并与外籍友人聊天近20分钟。

那流利的口语啊,居然连蜥蜴都会说!简直分分钟秒杀我这个学了十几年英语甚至大学都是英语专业的成年人,感觉自己只是混文凭的,心塞。

威廉弟弟讲英语的视频↑

网友爆料,威廉弟弟上的是国际学校,那都是全英文授课啊,平时学校里什么英文话剧啊、英文诗歌比赛啊、英文歌曲比赛啊,万圣节圣诞节啊,啥都有,让孩子从小就浸泡在英文的环境中。

再想想自己的土豆在公立学校上学,虽然才二年级,但是我已经看出来弊端——应试味道太浓。

无论是课文编排(甚至课本画风),还是听力、试卷,总感觉一种浓浓的八十年代风格。老师上课,非常强调笔头书写默写,不强调听力和互动运用。

想想我也是这样的公立学校一路读上来的,所以虽然到了大学四六级都考出来,但是一出国还是抓瞎,想说什么就是说不出来,那个着急啊,真是太囧了。

学语言本来就是为了沟通的,应试真的太坑人了。

02

不过这毕竟是个拼爹的时代,我之前一个同事的孩子上的就是国际学校,但是国际学校是收非本国学生的。

我那个同事的老公有经济实力,据说前后花了15万左右才给他们家女儿办了努瓦阿图的国籍,然后又以每年20万的学费才入学国际学校的。

不过人家国际学校的概念和教育理念真的不一样,他们每天会有专人抓拍同事女儿在学校日常的照片,然后用全英文写一篇孩子的成长日记,同事每天都会津津乐道的分享她女儿在学校的可爱照片和又发生了什么。

别人家的孩子,真让人羡慕。我突然很后悔当初幼升小时贪图方便,进了家门口对口的小学,虽不是菜小,排名在区里数一数二,但是论英文环境,肯定和国际学校无法媲美。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

突然有点觉得当初匆匆上了公办小学,这个决策有点失误(其实我以为我英文6级,实在不行我给土豆补课,再说这基因肯定没问题啊~)。

于是我开始琢磨,转学?不可能!出国留学?孩子太小(我们计划12岁以后再考虑送他去留学)。怎么才能给他营造原汁原味的英文学习环境呢?

另外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国际学校或者贵族学校的费用实在负担不起。

03

威廉弟弟的国际学校是全英文授课,包括数学、科学等科目都是用英文授课的。

可能有很多人会质疑全英文环境,孩子能听懂吗?

作为脑科学的爱好者,我跟各位八一八孩子的语言学习和脑部的关系。

首先孩子的语言天赋是成年人根本比不了的,想一下宝贝刚出生的时候不也不会说话听不懂中文吗?

其实儿童在最初听到任何语言的时候,一上来肯定是不懂的。因为他们没有语言,再给他们解释也是无用的。

那怎么办?没人着急,人家自己有办法。

他们通过在出现这些词句(一般先是简单词汇,更严格说是指这些词汇的语音)时的场景图像的观察(当然还包括触觉,嗅觉等其他辅助的感官刺激,盲童甚至仅靠这些辅助感官刺激),来猜测这些词句大概代表的含义,并与图像进行“联系”。

比如大人经常指着饭桌说:“宝贝,吃饭喽!”几次之后,孩子就能听懂:吃饭就是靠近饭桌,坐在餐椅上,吃美味的食物。

经过几次的重复刺激(视觉、嗅觉等)后,孩子形成了对这一语音符号的“条件反射”,在大脑语言区的位置形成了脑神经的一个网络结构,逐渐构造该语言的语言区,最终实现了用这种语言的语音符号思维的能力。

再拿婴儿吃饭这件事那比方,一开始婴儿可能听到大人说“吃饭”,他会条件反射看餐桌,然后慢慢嘴里会说“饭、饭”,然后过渡到会说“吃饭”,进而到句子,比如“宝贝吃饭,宝贝饿。”

这个过程实现起来,既轻松,又快捷,成年人望尘莫及,而总是感到惊叹孩子学语言的能力之迅速。

试想,如果孩子能够从小有很多时间浸泡在英文的环境中,那就会和学习中文是一样的,想不会说都难呢。

04

我必须指出的是,学习语言最佳的对象是孩子而不是所有人(我真的不是打击大人啊~)。

这是因为孩子拥有成年人比不了语言学习优势,儿童大脑所具有的神经元突触数量大约是成人的两倍,负责左右脑的联系的神经也比成人丰富。

所以小孩子在获得语言时,左右脑一起紧密配合使用。

而到了大约七八岁时,有人研究说如果这些神经元突触还不使用就开始消退,也有人研究说左右脑的神经链没有开始使用就开始萎缩(还有说断裂的),到了十二岁,这些神经元突触啊链啊就只有小时候的一半了。

所以成人以后,左右脑分工开始变得重要,但学语言的优势反而失去了,因为成年人开始主要用左脑来“学习”语言了。

尽管目前科学证据还不够丰富,但这一分析我个人觉得还是蛮合理的。

所以说,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学家,一般4岁开始,父母就得注意把握好这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05

我对土豆未来的规划是希望他在12岁之后去美国留学,出国前应该很了解国外的文化,能流利地和外国人交流。

有的朋友会说,那你干嘛没让孩子读国际学校,却选择了公立小学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国际学校近年来发展很猛,以上海为例,现在有70所之多,但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小学阶段还比较少,少数几所招收小学生的国际学校特别抢手,入学竞争非常激烈。

所以当时幼升小的时候,我和土豆爸不希望孩子那么早就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另外的私心是,我们还想跟孩子一起渡过他美好的小学时光(我们一直天真地认为,以我们的英文能力,也可以自己辅导啊),而不是送进国际学校的寄宿班,或者每天刮风下雨奔波在路上,荒漠了亲情。

我闺蜜大K,孩子今年读小一,之前幼升小准备阶段像打了鸡血一样,到处面试投简历无果。

正当她做好思想准备让女儿上家门口的菜小之时,在开学前一天,她突然戏剧性地接到来自江苏的一所国际学校打来的电话(她家在上海),说有个候补名额空缺,可以给你女儿,要不要?

当晚闺蜜全家几乎一夜未眠,去还是不去?不去,女儿的命运是读菜小;去,女儿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可能在3-4个小时左右(江苏到上海校车来回),而且学费昂贵。

最终全家决定,还是要这个名额,第二天就去报到了。

然而,一旦上学,这日子真心痛苦。

每天,大K眼睁睁看着小萝卜头的女儿肩上背一个书包,手里还要拿一个书包(他们学校是中文课本一个书包,英文课本一个书包),睡眼朦胧地上了校车,然后打盹,然后到校学习,然后乘校车回沪,车上继续打盹。

为了学费,做了5年全职太太的大K破天荒出山,居然开始拼命工作。

她在闺蜜







































白淀疯
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gr/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