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豆学名叫做菜豆,俗称二季豆或四季豆,是一种常见的可食用的豆科植物。
入春之后,天气转暖,也到了菜豆的春播时节。
在菜豆的栽培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
1.菜豆枯萎病
主要发生在开花结荚期。
表现症状:
刚开始是植株下部叶片先变黄,然后逐渐向上发展。
叶脉两侧变黄,叶脉呈黄褐色,严重的时候全叶焦枯脱落。
剖开根茎部,可以看到维管束变成黄褐色至黑褐色。
防治药剂: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5%的多菌灵拌种。
(2)发病初期:恶霉灵、水杨菌胺、咪鲜胺锰盐、甲基硫菌灵等药剂。
2.菜豆根腐病
多在出苗7天后开始发病,生长3~4周进入发病高峰。
表现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菜豆的根部或茎基部。
病株下部叶片变黄,病部产生褐色或黑色斑点,多由侧根蔓延至主根,使整个根系腐烂或坏死,病株容易拔出。
纵剖病根,维管束呈红褐色,病情扩展后向茎部延伸,主根全部发病后,地上部茎叶萎蔫或枯死。
防治药剂:
(1)播前种子处理:用精甲·咯菌腈,或咯菌腈拌种。
(2)该病为土传病害,一定要提前灌药预防,发病后用药效果差。可选用:多菌灵,或恶霉灵冲淋植株基部或灌根,视病情隔7天再灌1次。
3.菜豆病毒病
表现症状:
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嫩叶开始表现明脉、失绿或皱缩,新长出的嫩叶呈花叶。
浓绿色的部分突起或凹下呈袋状,叶片向下弯曲。
有些品种会出现畸形,病株矮缩,开花迟或易落花。
防治药剂:
可选用琥铜·吗啉胍、吗胍·乙酸铜、盐酸吗啉胍、烯·羟·吗啉胍、氨基寡糖素、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防治。
4.菜豆斑点病
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
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生于叶缘和叶尖的为半圆形,边缘褐色,中部淡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表面具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
湿度大时,其上散生或轮生小黑粒。
防治药剂: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发病初期可选:氢氧化铜,甲基硫菌灵,或苯甲·丙环唑喷药保护,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5.菜豆褐斑病
表现症状:
叶片正、背面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斑,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至灰褐色,叶背病斑颜色稍深,边缘也是红褐色。
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药剂:
发病初期选用咪鲜胺、苯菌灵+百菌清、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防治一次。
6.菜豆黑斑病
多在始花期开始发生。
表现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
初期在侧脉间叶肉部分褪绿变黄,形成不规则长条状病斑,后期在斑面上密生黑色霉状物,为害严重时,病叶早枯。
防治药剂:
发病初选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嘧菌·百菌清、唑菌胺酯+克菌丹、溴菌腈+代森锰锌等。
7.菜豆轮纹病
表现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及荚果。
叶片刚开始出现紫色的小斑,后扩大为近圆形的褐色斑,斑面上有红褐色的同心轮纹。
潮湿时生暗色霉状物。
荚上的病斑紫褐色,具有轮纹,病斑数量多时荚呈红褐色。
防治药剂:
发病初选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嘧菌酯、异菌脲等药剂。
8.菜豆红斑病
表现症状:
叶片上的病斑呈近圆形,有时受叶脉限制形成不规则形病斑,红色或红褐色,病斑的背面密生灰色霉层。
发病严重时能侵染豆荚,形成较大的红褐色病斑,病斑中心为黑褐色,后期着生灰黑色霉层。
药剂防治: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百菌清,络氨铜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9.菜豆炭疽病
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叶、叶柄、荚都会被侵染。
发病症状:
幼叶发病,子叶上会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病斑,边缘隆起,内部凹陷。
叶片上病斑发生在叶面,后扩展成多角形小斑,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后期易破裂。
叶柄、豆荚发病,最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圆形或者椭圆形,中部褐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
潮湿时,会溢出粉红色的粘稠物。
药剂防治:
发病初选唑菌胺酯+代森联、硅唑·咪鲜胺、苯醚·咪鲜胺、溴菌腈+代森锰锌等。
10.菜豆细菌性疫病
主要危害叶、豆荚和种子。
表现症状:
成株叶片染病:
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不规则形褐斑,病组织变薄近透明,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病重的病斑连合,终致全叶变黑枯凋或扭曲畸形。
湿度大时,溢出黄色菌脓。
豆荚染病:
刚开始出现暗绿色油渍状小斑,后扩大为稍凹陷的圆形至不规则形褐斑,严重的豆荚皱缩。
种子染病:
种皮皱缩或产生黑色凹陷斑。湿度大时,茎叶或种脐病部常有黏液状菌脓溢出。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对带菌种子温水浸种,或用中生菌素浸种。
(2)发病初选用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噻唑锌+松脂酸铜等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1次。
11.细菌性晕疫病
表现症状:
主要侵害叶片,叶片上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水浸状斑点,后在病斑周围出现直径约1厘米的晕圈,斑上常有菌脓溢出。
叶脉染病后坏死,易穿孔或皱缩畸形。
果荚染病后,初现水浸状斑点,后变褐干缩下陷,斑面渗出菌脓,或病斑中央枯死点小,但周围晕圈宽,别于细菌性疫病。
药剂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并要严格进行种子消毒。
(2)发病初期,喷洒水合霉素、噻唑锌、中生菌素、噻菌铜、喹菌铜、松脂酸铜等药剂对水喷雾,每7天1次,防治1—2次。
12.菜豆锈病
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生较多。
表现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染病后,先出现许多分散的褪绿小黄斑,后中央稍突起,呈黄褐色疱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后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
豆荚染病也会形成疱斑,表皮破裂后,会散出褐色的粉状物。
防治药剂:
发病初期选用唑菌胺、烯唑醇+代森锰锌、氟菌唑+代森锰锌、氟硅唑+代森锰锌等药剂。
13.豆蚜
豆蚜是豆类蔬菜作物的重要害虫。
危害表现:
成虫和幼虫刺吸嫩叶,嫩茎,花和豆荚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造成减产。
药剂防治:
发病初可选螺虫乙酯、烯啶虫胺、氟啶虫酰胺、吡虫·仲丁威、氯氰·吡虫啉等药剂。
14.豆荚螟
表现症状:
主要以幼虫蛀入荚内取食豆粒,荚内蛀孔外还堆积排泄的粪粒。
药剂防治: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顺式氯氰菊酯、阿维·苏云菌、甲维·氟啶脲等药剂。
15.红蜘蛛
危害表现:
在叶子背面吸食汁液,并结成丝网,严重时叶片布满白色小点,最后造成叶片变黄,变红,以致叶片脱落,植株早衰,死亡。
防治药剂:
啶虫脒、阿维菌素、炔螨特等。
16.美洲斑潜蝇
危害表现:
幼虫潜叶危害,蛀食叶肉,使上下表皮留下隧道,影响叶片功能,也严重影响菜豆生长。
防治药剂:
溴氰菊酯、氰戊菊酯、阿维·联苯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等。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