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靶向用药及注意事项

作者:医院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国内上市、适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贝伐珠单抗,另一个是西妥昔单抗。

这两种药物也分别代表了两类抗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即抗血管生长因子类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类。

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居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类药物,它是一种人源化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

因此,贝伐珠单抗并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是中和体内引起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肿瘤细胞生长迅速,一般认为,当肿瘤生长到2-3立方毫米时,必须有新生血管长入才能维持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被阻断后,肿瘤血管生成障碍,就会出现肿瘤的坏死和退缩。另外,贝伐珠单抗还可以降低组织间的压力,更有利于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组织发挥作用。因此贝伐珠单抗在临床上往往和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是一种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EGF)——是许多肿瘤细胞生长依赖的重要分子,它通过和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发挥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西妥昔单抗可以阻断表皮生长因子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另外,西妥昔单抗与肿瘤细胞结合后,还可以协助体内的免疫细胞捕捉并杀死肿瘤细胞,即所谓“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分子靶向药物如何使用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比较复杂也比较昂贵。特别忌讳在无使用证据的情况下乱用药,这样不仅浪费钱财,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贝伐珠单抗的用法

贝伐珠单抗一般需要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用前尚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贝伐珠单抗的用法贝伐珠单抗一般需要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用前尚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使用方法:贝伐珠单抗若与2周1次的化疗方案联合,常用5mg/kg,每2周1次;与3周1次的化疗方案联合,常用7.5mg/kg,每3周1次;首次应用贝伐珠单抗时,应在化疗后静脉输注,输注时间在90分祌以上;如果第一次输注耐受良好,第二次输注时间可为60分种以上。

西妥昔单抗的用法

在使用西妥昔单抗之前,必须进行肿瘤的KRAS基因检测。如果是KRAS野生型,患者可以应用;如果第12密码子突变,则无效,不应使用;如果是第13密码子突变,可能有效。

使用方法:首次mg/m2,加入生理盐水ml缓慢静滴:以后维持剂量用mg/m2,加入生理盐水ml缓慢静滴,每周1次。临床上,由于化疗方案大多是2周1次,为了方便患者住院治疗,维持量也可以用mg/m2,每2周1次。

分子靶向药物常见毒副作用如何防治?

贝伐珠单抗常见毒副作用及防治

①血压升高:停药后血压会下降,一般不需处理。但对血压升高明显或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则需要进行降压治疗。在釆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约有42%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②出血:主要是与肿瘤相关的出血,包括直肠出血和黑便在内的胃肠道出血。轻度出血时可釆取局部止血等措施,严重者应停药。在所有贝伐珠单抗的临床研究中,比较严重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在0.4%-6.5%。

③胃肠道穿孔:使用贝伐珠单抗可能出现胃肠道穿孔,发生率在0.3%-2.4%。患者一旦出现胃肠穿孔,应永久停药。轻者可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和抗感染治疗,重者则需手术治疗。

④血栓栓塞:包括动脉和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静脉血栓,可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有动脉血栓栓塞史或者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应慎重应用贝伐珠单抗。在不同临床研究中,贝伐珠单抗组动脉血栓栓塞的总发生率为3.8%,静脉血栓栓塞的总发生率为2.8%-17.3%。

⑤伤口愈合困难:因而围手术期患者不建议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

⑥蛋白尿:一般可逆,不必处理。当患者尿蛋白水平2g/24小时。需要推迟贝伐珠单抗治疗,直到尿蛋白水平恢复到2g/24小时,再开始治疗。

西妥昔单抗常见毒副作用及防治

①输液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主要在首次滴注时发生,可减慢滴速或暂停滴注,给予抗过敏治疗。重者可能出现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荨麻疹等,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②皮肤毒性:非常常见,表现为痤疮样皮疹、瘙痒、皮肤干燥、皮肤脱屑或甲沟炎。皮疹的轻重常与疗效相关,一般来讲,皮疹越重预示疗效较好。轻度皮疹可局部应用非激素类的抗生素,3度皮疹应延缓西妥昔单抗治疗,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发生4度皮疹应立即停药。

③结膜炎:主要症状有眼睛不适、疼痛、畏光、异物感、结膜充血等,可应用免疫疗法及局部应用抗生素,避免日光直射。

内容转载自







































白颠病治疗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gr/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