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军又一次成功为一名晚期乙状结肠癌患者实行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术非常成功,患者康复出院。
患者为70岁男性,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20-25cm可见菜花样隆起,侵及四周,表面粘膜构造破坏,质脆,术前结肠镜病理提示:粘液腺癌。考虑到患者高龄,身体状况差,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陈军主任组织全科进行了术前讨论,制订了详尽的手术方案、围手术期管理措施、手术风险预防等。在做好术前准备的同时,将病情和手术方案及替代治疗方案,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最终,家属选择了腹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手术由陈军博士亲自主刀,术中发现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见一8×5×5cm大小质硬肿物,侵及浆膜层。瘤体较大,与周围组织粘连,界限不清,且患者盆腔狭窄,腹腔镜下手术难度较大,陈博士沉着冷静、认真仔细地分离粘连、细致止血,手术最终获得成功,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陈军博士介绍,在我国,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对于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血便的病人应不失时机地进行直肠指诊、X射线钡剂灌肠、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检查是诊断直肠癌的最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发现肿物,而且可以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手术方式及其预后。X射线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可以显示出钡剂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粘膜破坏等征象,从而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全结肠及直肠粘膜形态,对可疑病灶能够在直视下采取活体组织检查,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对微小病灶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由于缺乏对疾病早期预防的观念,以及对消化道早期癌的重视不够等诸多因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腹腔镜手术相对开腹手术来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疤痕小、美观的优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