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验干部住村启示录

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创立于年。作为一家拥有余名著名经济学家、区域、产业、投行、企管及培训等专家阵容强大的综合管理咨询机构,一直强调本土化和实战性,定位于“政府的参谋和顾问、医院和教练”,并以丰富的实践累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坚持不懈的业务创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规划、战略、文化、营运和投融资等咨询服务。

研究院及国融大通已乔迁至乌市光明路北一巷9号时代广场D座23层

欢迎访问:新商网   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开展干部住村“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来,每年组建自治区、兵团、驻疆部队近10多个工作组(队)覆盖全疆所有乡镇村落牧区,3年干部住村累计达20万人次,活动的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可以说,新疆干部住村“访惠聚”活动是自乌鲁木齐“7·5事件”以来少有的由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反转,也是张春贤书记执政新疆以来最大的亮点和功绩之一。因为,它击中了阻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要害所在:基层组织薄弱和民生保障滞后以及干部作风涣散之环节。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基础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创新源头在基层。面对新疆政经局势交织的各种问题与矛盾的现实,迫切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深入基层,带着眼睛“看实情”、带着双手“干实事”、带着耳朵“听实话”、带着真心“求实效”。

两年来的新疆干部住村证明,“访惠聚”活动是稳疆富疆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探索,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新疆干部住村活动的开展已基本实现了三大目标:新时期的“播种机”——播下固本强基和民族交融的“种子”;“宣传队”——搭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宗教及富民安居政策的舞台;“宣言书”——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有能力治理好新疆的决心和信心。

新疆“访惠聚”活动需要延续和深化;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不仅对新疆卓有成效,而且向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贫困地区推广应许同样有效。

一、新疆20万干部住村取得的成效

  ——基层组织堡垒作用显著增强。新疆干部住村“访惠聚”活动,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建构村(社区)党支部、村警、工作组治村“三位一体”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从而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抵御“三股势力”,尤其是“去极端化”起到关键的作用!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仅培训村干部约万余人次,特别是南疆四地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强化,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向好。基层党组织强大了,宗教极端势力和黑恶家族势力就会削弱乃至消亡。许多村支部书记由衷地说:“工作组是我们的‘师傅’和‘靠山’,现在我们开会有人来了,讲话有人听了,办事有人跟了,书记当的越来越有样子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显著加强。新疆“访惠聚”活动,依托村、社区阵地,“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观念渐次扎根千村万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成趋势。结亲戚、学语言、融真情,做群众的“好儿女”、“好姐妹”、“好兄弟”,心手相连的事例在全疆干部住村中比比皆是。周一升国旗、周末大舞台、月月有比赛、节庆更精彩,群众文体活动有亮点、有主题,接地气、受欢迎。“我到你家吃粽子你到我家吃馓子”、“同是一家人同品一桌菜”,各族群众共学、共居、共事、共乐。很多村民动情地说:“指甲和肉分不开,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交心为上凝聚人心显著提升。新疆干部住村“访惠聚”活动的实施,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帮扶困难群众,真诚服务各族群众,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促进各民族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交心为上,赢民心、聚民意已成共识和化为行动。村里路宽了、灯亮了,人人有笑脸,处处有歌声。有些村民说:“你们工作组的脚印比金子还宝贵”。基层群众把对工作组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写成诗谱成曲,广为传唱:“党和政府为我们送来了工作组,就像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土地”。

  ——干部工作涣散作风显著改观。通过住村活动在新疆的开展,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了、精神面貌振奋了、事业心增强了、能力提高了、作风改善了,有些干部住村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全区已有名干部住村工作两年,今年又有名干部主动申请连干三年。很多干部反映:与群众一起住、一起苦、一起干,接了地气,强了政治;学会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多了土气、强了能力;了解了基层困难、知道了百姓疾苦,去了官气、强了作风;付出了辛劳、做出了成效,长了底气、强了张力!“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时光不老,奋斗不休”等感悟成了干部住村活动的主旋律之一。   

二、新疆20万干部住村的主要经验

  ——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全面贯彻落实、事关全党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国梦的大局。两年来新疆通过开展干部住村活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执行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成为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领导核心;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着重从青年农牧民、妇女中发展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有效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完善基层党组织职责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监督制度等,建立合理的目标责任运行、考核机制;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强素质,建机制、强管理等措施,帮扶村党支部加强管理,规范村干部行为,加快软弱涣散整治,发挥好党建工作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重视树立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威信,真正做到好人让基层干部做、好事让基层组织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社会稳定和谐。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挤压宗教极端思想空间,引导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住村中,工作组(对)采取召开座谈会、集中宣讲、入户访谈、专题讲座、疑难问题现场解答等不同形式,以“五把钥匙”和现代文化作为“去极端化”的“棋眼”着重落子,把中央和自治区要求“一竿子”贯彻到底、“一揽子”落实到位,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科学普及“四管齐下”;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五好宗教人士”创建活动,加强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建设;实施维稳实招,坚持主动进攻,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全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凝心聚力做实民生工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激发民力,“聚民心”才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才能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新疆开展干部住村“访惠聚”活动,坚持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帮助群众解决教育、就业、住房、社保以及道路、饮水、用电等方面突出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落实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新农合、新农保等各项惠民政策,坚持就业第一、教育优先的原则,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民生效应,转变群众观念,引导各族群众有序创业就业;通过联合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在当地开展了乡村道路硬化、高标准农田改造、规模化养殖基地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解决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没有哪一种根基,比扎根于基层更坚实;没有哪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更强大。新疆开展干部住村活动以来,以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基层治理的突破口和关键点,“面对面”访民情、听心声,全面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做到“访民不扰民、帮忙不添乱”;将好的惠民政策带到基层,发挥好惠民政策的“杠杆”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村民对基层组织信任;“近距离”解民忧、送温暖,帮助困难群众找准脱贫方法,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为群众送技术、送项目、送信息,为他们找准发展路子,实现脱贫致富;完善公开制度,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固本强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建议

  ——延长干部住村活动期限,下一阶段需要确立新目标厘清新思路。第一阶段干部住村活动将在年2月结束,能否把住村工作组的模式长期化、制度化?怎么样通过干部住村方式提高基层依法管理水平,培育其内生力量?如何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真正使基层组织强健起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我们建议将原定3年选派20万干部住村活动的期限延长至年。

  在总结“访惠聚”活动得失的基础上,谋划第二阶段的新目标、新思路。第二阶段的目标:把新疆干部住村活动和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即确保新疆农牧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村贫困乡全部摘帽结合起来;把新疆干部住村活动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洁净新疆”、美丽新疆农村以及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结合起来;把新疆干部住村活动和建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推进乡村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不脱贫不撤工作组,不建制南北疆常住工作队。第二阶段的基本思路:在考量人财物投入和支出的基础上,缩小住村干部规模和覆盖面,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加强和巩固南疆四地州的住村力量,北疆和东疆及巴州主要布局重点乡镇和贫困村。

  ——新疆干部住村经验,可向全国尤其中西部及东部贫困地区推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其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民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这给农村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口的净流出带来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弱化,腐败问题频现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削弱了乡村社会治理合法性。针对当下我国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新问题,必须采取多举措吸引人口回流与人才引进,增强乡村主体治理能力;有效革除基层各类频发的腐败,改善干群鱼水关系,增强乡村治理的合法性等途径,以此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照新疆干部住村的成功经验,建议向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及东部贫困地区推广,以此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重构乡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建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不论是社会维稳,还是民生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选配一个好书记,用最强有力的干部加强最薄弱的岗位,着力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个好班子,做到“班子团结能战斗、带领群众跟党走、工作任务能落实、发现问题能处理、群众困难能帮扶”;消除基层腐败、改善干群关系,必须着眼于满足群众需求,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组织;如果把基层组织外部嵌入式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并激发村民的智慧和创造活力,乡村治理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就可实现!

  ——动员社会力量,设立干部住村活动基金缓解单一财政来源压力。如果在全国大范围内开展干部住村活动,必将花费大量的财力和资金,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是难以为继的。建议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先在新疆试点设立干部住村活动基金,然后向全国重点是中西部地区施行。为此,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理解和支持,募集对象包括海外组织和个人,国内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并加强基金的监管和使用。    

  此外,充分发挥金融政策导向作用,重点支持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增加对贫困乡村的信贷投放和保险覆盖;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金融担保机制;积极扶持合作性金融发展,发挥其贴近农民、灵活多样的优势;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农村是广阔天地,把基层建设成为培养人才历练干部“大学校”。锤炼和实践是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大多是在基层丰富生动的锤炼和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建议国家出台在职干部尤其是党政机关公务员至少连续一年住村下基层的政策规定。住村下基层工作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最紧密,各种事务最集中、各种矛盾最复杂、各种工作最具体,是培养历练干部的大熔炉、大课堂、大学校。只要我们带着责任、倾注感情、住村履职,对基层的情况就会熟悉,对群众的心声就会了解,对今后的工作就会大有裨益。因此,选派干部住村,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检验,更是要让干部尤其是党政干部到基层锻炼、到艰苦环境历练,在广阔的农村发挥聪明才智、应对复杂局面、施展伟大抱负,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新疆“访惠聚”活动表明:干部住村可极大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建议住村干部把下派锻炼作为党性、党风、人格修养的一次考验,以优良的素质、过硬的作风、出色的业绩、清廉的形象,赢得村民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建议住村干部严格遵守“五不准”的纪律要求,强化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注重细节、身体力行,不搞花架子、不做虚功夫,做农村人、说农家话、办农村事、体农家情,在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中感知、感受、感想群众的酸甜苦辣,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以实际行动回馈养育我们的那片土地。

  去时忐忑,回时难舍!新疆20万干部住村活动已开出鲜艳的花朵,我们期盼能在全国结出累累硕果!

  

(本文作者系新商联盟秘书长、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

——唐立久相关“访惠聚”文章请参阅本   年9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首次明确将PPP模式作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重要举措,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年5月22日,国务院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转发了由财政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4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的公共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围绕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具有战略意义。

  随着财政部、发改委关于PPP政策的密集颁布及各省市PPP项目的不断推出,我国的PPP市场进入大规模运行阶段。如何解决PPP项目的一些关键环节,如PPP模式的实操落地、政府融资平台转型、PPP模式设计、风险界定与分摊,项目定价与调价机制的确定、收益分享与合同管理,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社会资本的规范采购、财政补贴与中长期财政规划的有效衔接、PPP项目库建设难点等一系列问题,是当前PPP模式运用与推广的当务之急。

  《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培养PPP专业人才,加快形成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专业咨询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开展业务人员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国资委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在全国范围首次开展注册PPP管理师培训认证工作,向希望学习PPP管理的人士提供最优质的培训。此项培训认证课程主要由PPP政策法规解读、PPP实务及PPP成功案例解析三大模块组成,融入大量知名项目的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切合PPP管理实务的需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与时俱进,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前沿性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

  培养PPP模式专业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国家部委政策法规,能够独立运营承担PPP监督管理工作。

二、适用对象

  政府部门:财政局(政府购买服务)、发改委(特许经营)、规划局、物价局、建设局、市政局、水务局、交通局、环保局、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棚户区改造办等管理部门领导及专业人员。

  企业:城市供水、供暖、供气、垃圾处理、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医疗、养老实施,文化、教育设施等行业,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城投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金融机构、咨询机构、设计单位;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大型民营企业单位负责人及专业人员。

三、报名条件

  (1)硕士以上学历,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

  (2)本科以上学历,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

  (3)大专以上学历,有八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

四、课程设置

模块一:新常态下PPP模式的政策解读与经验借鉴

  (1)新常态下国家宏观经济走势,正确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精神;

  (2)PPP模式的背景及制度框架,对当前最新的PPP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

  (3)现阶段PPP实施的机遇与挑战。

模块二:PPP实务部分

  (1)分析适用于PPP融资模式的项目特征;

  (2)讲解政府融资平台转型、PPP模式设计、风险界定与分摊,项目定价与调价机制的确定、收益分享与合同管理,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社会资本的规范采购、财政补贴与中长期财政规划的有效衔接、PPP项目库建设难点;

  (3)PPP项目如何发起、设立、路演的流程;

  (4)PPP项目融资与退出;

  (5)特许经营协议要点与特许经营协议执行。

模块三:PPP成功案例解析

  (1)了解不同行业PPP项目实施,如社会基础设施的PPP、教育与医疗等;

  (2)开发区、片区开发应用PPP案例分析;

  (3)城市轨道、污水处理成功案例解析;

  (4)通过成功案例进一步提高自身现金流的PPP模式创新能力。

五、培训教材

  《PPP法律法规汇编》

  《PPP实务及案例》

六、培训时间及地点

  年4月15—17日(全天三日),乌鲁木齐市

  (注:截止报名时间为年4月14日)

七、考试

  考试时间:年4月23日(乌鲁木齐市)。注册PPP管理师实施全国统考。考试总分分,90分以上含90分合格,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考核和案例分析。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八、证书颁发

  考核合格者,由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颁发《注册PPP管理师》证书。

九、报名资料

  报名材料:身份证、学历证明、职称证的复印件各两份;相关工作证明原件两份;六张两寸彩色照片;学员本人填写的考生登记表。

  (注:全套资料邮寄至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北一巷9号时代广场D座23层陈天或黄超收)

  学员提供的报名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因学员提供报名信息不实、不详导致无法参加正常考试、获得证书等情况,相关责任由学员自行承担。

十、付款方式

  (1)申报本期培训班注册PPP管理师培训认证人员需交纳费用RMB元/人(含培训费、认证考试及测评费、证书及管理费,不含交通费和培训期间的食宿费)。

  (2)注册PPP管理师培训班指定帐户

  户名: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帐号:044167

  开户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红旗路支行

  (注:汇款时请在汇款用途一栏中注明:注册PPP管理师培训费)

十一、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天()

  黄 超:()

  电 话:-转

  传 真:-

  邮 箱:

qq.         huangchao_frank

.   

  网 址:   

注册PPP管理师培训认证考生登记表

培训岗位

级别

2寸彩照

姓名

性别

民族

身份证号

籍贯

毕业学校

专业

毕业时间

学历

学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方式

电话

手机

传真

电子邮件

QQ/MSN

   

赞赏

长按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tz/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