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来一段时间了,农村有农谚说:“立秋十八天,寸草遍结籽”;意思是立秋之后的十八天左右,所有的杂草都开始孕育籽粒;即使只有寸高的小草,也必须顺应结籽枯萎冬眠再生的生殖规律;农作物也一样,每到秋天,在结束当年生育周期之前,孕育出丰硕的籽粒果实,为下一个生命周期保留物种延续的希望;老话说:“春华秋实,生生不息”,这是植物生殖的自然规律;“种生芽,芽生种”,这也是恒古不变的自然生态规律;老话也常说“留种如留金”,意思是在农作物果实成熟的季节,留取一定的种子,这些种子像金子般珍贵;因为种子是来年农作物生长的基础,是来年丰收的希望,也是旧时农民吃饱穿暖,不受饥饿之苦,过上丰衣足食的寄托;由此可见,秋季不仅是农作物籽粒成熟的季节,也是留取种子的季节。
过去有老话说:“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意思是买到的种子,因为不知道种子品质的优劣,一旦种子存在问题,不仅耽误一年的农业生产,也会影响一年的收成;过去农民靠田吃饭,全家人一年的吃食全指望当季粮食的收成;如果买来的种子存在质量问题,会造成不出苗,不结实的现象;那么,买种子的这家人,都要承受一年受饥挨饿的痛苦;但是,如果农民自己留取种子,即使仅仅留取一斤的种子,播种后不会出现不出苗不结实的问题;因为自己留取的种子熟知种子的质量,在种子储藏过程中也倍加呵护,能够保证种子的发芽能力和生产能力;虽然自己留取的种子少了点,但总比买来百斤种子不出苗不结实,田地荒芜颗粒无收好很多吧;由此可见,老话“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事实也证明,在过去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自己留取种子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生产队时期,除了留足来年的种子之外,剩余的粮食才能分给各家各户;过去有老话说:“饿着爹娘,不舍种粮”,足以显示过去人们对种子的重视程度;其实,千百年来,农民种地留种一直是个传统,农民种地打粮留取种粮也是天经地义水到渠成的规矩;没有人对农民留取种子说三道四存在异议,也没有人拿着来年的生活希望做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蠢事;但是,现实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传袭千百年来的“宁舍老命,不舍种粮”的古训被打破;就连一直具有深刻道理的“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的老话,也被部分种植者丢弃。
不知何时?农民将收成的果实全部卖掉,第二年种植时再重新买种,现在变成了“宁买百斤不留一斤种子”;是什么原因让“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的老话变成了一句空话?是什么原因让农民宁愿花大价钱购买昂贵的种子,舍弃经济实惠的自留种子呢?前些日子,与一些种植户闲聊谈起了这个话题;种植户说出四个原因。
一是很多杂交种子不适合再留种;因为第一代杂交种子有超强的产量品质优势,如果留种第二年再播种,会失去杂交种子的杂交优势,会形成品种退化,品种特性丧失,产量品质下降现象;虽然杂交种子留种也能生根发芽,但株型大小不一,高低不匀,不结穗,或穗粒不满,穗轴短小,成熟度不统一,造成产量下降或绝收的问题;比如杂交玉米留种,栽植后会存在近交衰退,亲近基因相似的问题,会形成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光合转化能力下降,抗性能力下降,品质产量下降等问题;因此,很多农资店购买的杂交种子的包装上,都明确写明不可留种;如果农民再想种植,只能第二年再重现买种子。
二是自留的常规种子不具备高产优势;如果与杂交种子相比,常规种子经过再植后,会存在纯度下降的问题;如果种子一旦存在纯度下降的问题,肯定会形成品质产量下降现象;因为自留种子会主动接受不同品种的花粉,或者自花授粉的概率极高,在果实品质和产量上很难保持原有品种的纯度和特性;也就是说,常规自留种,经过再植后,会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品种退化问题;但是,自留种品种提纯是个复杂的过程,一般种植户不具备品种提纯技术和提纯环境优势;所以,自留种不能一直留种,需要频繁更换品种才能保持经济效益。
三是生长调节的作物不适合留种;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会经常应用到一些生物化学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比如生根剂,根系菌液,矮壮素,控旺调节剂以及催熟剂;这些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作物快速生长,缩短作物生育周期;能够提升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能够提高作物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但这些生长调节剂会大量压缩果实自然成熟周期,会致使果实或种子表层成熟度明显,但果肉或种子胚基发育不成熟,或者胚芽发育不完整;这些经过生物调节的果实或种子是不适合留作种子的;一旦将这些经过生物调节的果实用作留种,会出现种子不发芽,出苗率低,出苗质量差,只长秸秆不结果实,或者品质产量下降的后果。
四是自留自储种子比较麻烦;一般优质度比较高的果实才能适宜留作种子,但在众多的果实中,挑选优质度较高的种子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比如老话说:“地里挑,场上选,忙半天,甜一年;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足以说明选种留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在晾晒种子过程中,温度过高会晒伤种子的胚芽,温度过低种子含水量过高不耐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还要经常将种子拿出来翻动或重新晾晒收潮;平时,还需注意种子别遭受虫嗑鼠咬或霉烂变质问题;所以,现在除了少许老辈老人还有自留种子的习惯之外,大部分的种植户一般不愿花费力气和精力自留和自储种子了。
由此可见,自留种子与商品种子在产量品质上会有一定差异,而且很多商品种子不适合留种,这些因素是种植户不愿或不能自留种子的主要原因;相比商品种子,自留种子在选种和储藏过程中比较麻烦费事,这也是自留种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人们舍弃“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的老话,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