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蛇
——食毒不中毒
王锦蛇,如果对这个大名感到陌生,那么,说“菜花蛇”可能就家喻户晓了。王锦蛇的分布非常广泛,各地的俗名也不一样,叫“菜花”是因为它的皮肤黄绿相间,跟南方遍地的油菜花色彩相近;而“臭王蛇”“黄颌蛇”“臭黄蟒”等俗名,也分别表现了它的特点——发臭、黄颌、体大如蟒。
锦蛇是游蛇科的一个属,无毒,全球50种,中国16种。王锦蛇被冠以“王”字,不仅因为它头部花纹呈现的图案很像一个“王”字而且是仅次于蟒蛇的大蛇,体长2米以上,甚至到2.5米,重量可达5~10公斤。最了得的是它凶猛异常,捕食鼠类、鸟类、蛙类之外,还会吞食其他蛇甚至毒蛇,攻击性极强。
王锦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也有栖息。别看它体量巨大,动作却非常敏捷,爬行速度很快,且会上树,且察觉到危险或遇上其他蛇类时会以迅雷之势主动发起攻击。而发现猎物时,它会扭动身躯无声无息地靠近,在猎物毫无察觉之时发动猛攻,大力杀,一招致命。它把自己的颜色设计得极其接近环境偶尔也会扮作枯枝,以利伏击。
主锦蛇在贵州的分布比较多,当地各民族对王锦蛇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有些民族认为这种蛇有福相,尤其是在黔西南,更是如此。而在有些省份,流行“一里有菜花,十里无恶蛇”的说法意指王锦蛇吞食毒蛇五步蛇的习性。其王者霸业可见一斑。
为什么王锦蛇能吞食毒蛇自己却不中毒呢?因为王锦蛇血液中有抗蛇毒的因子,正可谓一物降一物。但王锦蛇的天敌又是谁呢?除了自然界中以蛇为食的蛇雕等猛禽,人类算是王锦蛇的最大天敌了。
从惧怕到食用到入药,人类对王锦蛇的捕杀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也普遍认为王锦蛇的最大价值是“利用”,从传统的用于治疗惊痫、喉痹、疮痈、瘰疬、目翳、疥癣等症,到现代的提取血清制作新药。实际上,王锦蛇已经位列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捕捉、饲养和食用、药用都是违法的。王锦蛇在生态环境中的王者地位,对生态平衡发挥的作用,才是更需要我们去认识的。
保护野生动物
维护生态平衡
排版:红豆、糯米
注:本文摘自《物种·贵州智慧》,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