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揭示了“新生儿菌群的初始定植发生在出生前”,颠覆了“新生儿菌群获得发生在出生后”的普遍认知,强调了孕期健康对塑造新生儿初始菌群的关键作用,提示菌群遗传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遗传形式。
同时,该项研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微生物组计划)的资助。
据悉《GUT》期刊是国际权威杂志,该杂志影响因子为16.,在消化道、肝脏、胆道和胰腺等领域提供最新的、权威的、以临床为导向的报道,在描述疾病的新机制和新的管理策略,包括诊断和治疗上具有巨大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宫腔是一个无菌的环境,只有当新生儿出生时才首次接触微生物。所以几乎所有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干预操作都是建立在分娩或出生后获得菌群的理论基础之上,对新生儿最初的菌群定植以及孕期和产前菌群结构的影响因素,目前仍然有许多的未解之谜。实际上,人们还不能确定人体微生物何时开始以及如何开始,新生儿第一次接触微生物发生在分娩之前还是出生以后,以及孕期健康能否改变母亲的微生物群并传递给婴儿。
医院产科主任张红萍、妇产科实验室主任郑加永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方庆经过两年半的时间,从个孕妇和新生儿的多个身体位点收集了上千例样本。入选的新生儿大多为剖宫产,样本类型包括羊水、口腔、咽喉和肠道,除肠道外均采自刚分娩数秒时间内,避免了分娩时受到产妇生殖道微生物的污染以及出生后细菌的快速增殖,因此能够反映新生儿出生前在宫腔内的菌群定植情况。其中特别是深处于新生儿体内的咽喉位点,在剖宫产过程中不会接触到外界环境,所以可以完全排除产妇和周边菌群的干扰。
基于16SrRNA基因的深度测序和分析
研究人员从新生儿所有的样本类型中都检测到了门类丰富的细菌,其多样性超过孕妇阴道菌群,有的样本类型甚至接近孕妇口腔和肠道,并且样本类型之间在菌群聚类时形成了明显不同的簇。这些证据表明新生儿最初的菌群定植远早于先前的假设,而是在宫腔内已发生并出现了原始的位点特异性群落分化。
为了进一步探索母体对新生儿菌群的贡献,研究人员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病例,揭示孕期健康导致的微生物扰动对新生儿菌群的影响。结果观察到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而且在疾病组样本间呈现出趋同发展的特征。不仅如此,无论是菌属丰度还是相关性,许多细菌在新生儿和孕妇多位点间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说明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在孕期塑造了相似的孕婴菌群结构,当然也可能是发生了改变的孕妇菌群垂直传播给了后代。
通过对新生儿肠道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测序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新生儿菌群发生改变,进而导致了肠道微生物代谢潜力的降低以及病毒检出率的提高,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对新生儿健康产生风险。
该研究证明了新生儿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微生物“种子”,定植的菌群已出现较原始的位点特异性分化。尽管人们尚不清楚它们从母体到胎儿的传递途径,但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体微生物的起源以及孕妇菌群对胎儿健康的影响。
这项研究展示了另外一种潜在的遗传形式——菌群遗传,让我们认识了孕期健康对新生儿生命活动初期菌群形态建成的贡献,强调了解孕婴菌群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思路,即通过母体干预来调节初始菌群定植以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降低孕期疾病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医院于年建立妇产科实验室。目前,该妇产科实验室已被评为温州市创新平台暨温州市妇产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北京生科研院究员赵方庆是医院柔性引进专家,近年来双方围绕母婴保健这一重要研究内容,开展多项转化医学研究工作,结出丰硕的成果,未来计划在口腔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来源: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