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疾病蒙一堂教你如何鉴别功能性消化

「蒙一堂」

来自草原的健康关爱·守护生命尊严的卫士

蒙一堂说健康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中青年多见,症状以上腹饱胀不适最常见,包括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但无特征性的表现,这些症状可单独或合并出现,且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

不少患者除具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外,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本病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临床上,多种疾病可以表现出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需进行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有进食诱因,受情绪影响小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症,慢性胃炎的症状也以上腹部不适、疼痛、上腹饱胀为主,常发生于餐后,或餐后加重,并伴有嗳气、早饱、食欲下降、上腹隐痛或灼痛、恶心呕吐等,多规律反复地发作,其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FD鉴别。

但慢性胃炎症状可有进食诱因,受情绪因素影响较少,部分患者有长期应用损伤胃黏膜的食物及药物的病史。此类患者最好行胃镜检查,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糜烂或出血,甚至隆起糜烂及萎缩性改变,则应诊断为慢性胃炎。

临床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因●

1、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胃功能

2、长期服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水杨酸盐类

3、长期食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如粗粮、烫食、咸食、浓茶及酗酒;进食时间无规律、咀嚼不充分,以及吸烟等

4、内分泌功能障碍,如甲亢或甲减、垂体功能减退等,均可诱发·慢性胃炎

5、鼻腔、口腔部慢性感染灶的细菌或毒素进入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多为周期性和节律性发作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

近年来认为,幽门杆菌亦是致病原因之一。本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病情轻重不一,如果有出血、幽门梗阻、急性穿孔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上腹部疼痛,疼痛的特征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和长期性特点。并发症有大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

慢性:患者大多数缓慢起病,病史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并反复发作的过称。

周期性:发作多与季节有关,气温、季节剧变易引起复发,秋末冬初;

节律性:疼痛的发生和消失与进食有一定关系。

胃溃疡通常在饭后0.5h左右发作,经1~2h胃排空后开始缓解,表现为进食一疼痛一缓解舒适;

十二指肠球溃疡多于餐前空腹时发作,进食可缓解,表现为进食—缓解—疼痛;或夜间凌晨时空腹疼痛,与情绪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若有此类规律性腹痛,应行内镜检查,若能观察到溃疡病灶可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可有并发症的发生,如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呕吐隔夜宿食提示幽门梗阻,若伴随腹肌紧张的体征提示溃疡穿孔,若伴随报警症状提示胃溃疡恶变应及时行胃镜检查。

较轻的溃疡患者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少量多餐,每天定时定量5-7餐,每餐不宜太多。

?2、避免刺激性食物。首先是机械性刺激,比如粗粮、韭菜、竹笋、腊肉等等,其次是化学性刺激,像咖啡、浓茶、酒、浓肉汤、辣椒等等。另外对于容易引起产酸的食物也要小心,比如红薯、土豆、甜点、糖醋食品。还要小心容易产气的:葱、蒜、萝卜、洋葱。并且避免一次进食大量的冷饮。

?3、选择细软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鱼肉、瘦肉等等应保证,以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如果有贫血则可更多些,脂肪不用过分限制。主食可以较多食用,一般的白米粥、面条、馄饨也都不错。尽量加工呈比较细软的状态,当然维生素矿物质也还是应该同时补充充足,可以考虑服用复合型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出血时可以食用少量流食。你有搅拌机又不嫌弃味道和视觉效果的话,把各种菜肴用搅拌机搅拌成匀浆状态怎么都是好消化的。

?4、烹调方法上注意切碎煮烂,不宜使用煎炸、爆炒、醋溜等方式。

?5、进食时保证心情舒畅,细嚼慢咽。如果有十二指肠溃疡可以睡前加餐,减少饥饿性疼痛。

胃癌:常伴消瘦、乏力、贫血

胃癌早期常无特异的症状,但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影响到胃功能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类似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但胃癌的发病年龄多>40岁,会同时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提示恶性肿瘤的所谓“报警”症状。

胃癌分早期胃癌、进展期的胃癌,还有晚期的胃癌,就是说每个期的它出现的症状不一样。

早期的胃癌一般情况下没有症状的,有的也有消化道的症状,有的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还有像上消化道溃疡的症状,所以一般情况下,早期的胃癌大家不会去重视。

但是进展期的胃癌,它会出现胃部不适,进食后腹胀、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有的病人还会出现吞咽困难、幽门梗阻的表现。

除了这个以外,就是晚期的病人,晚期的病人肿瘤会破坏血管,破坏血管之后他会出现呕血,就是说吐血,还有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晚期的胃癌患者不管是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都会引起贫血。除了这个以外,肿瘤晚期就是个消耗性疾病,它会引起消瘦、食欲不振,所以说也会引起营养不良等恶变质的表现。

通过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不难确诊胃癌。

糖尿病性胃轻瘫:有糖尿病病史,胃排空延迟、自主神经受损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典型症状为反复的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明显,严重者可于餐后数小时仍呕吐大量食物,症状持续反复,不受情绪影响,症状可进行性加重,多伴随长期的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在其他系统的并发症表现。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可无明显黏膜损伤,但可有较多隔夜食物潴留于胃内。胃排空的延迟、自主神经受损可诊断胃轻瘫。

胃黏膜脱垂症:反复间歇性上腹痛

胃黏膜脱垂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并无消化性溃疡的节律性或夜间痛的特征,部分患者有腹胀、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症状可反复,上腹痛由于脱垂间歇出现症状亦可呈间歇性。本症抑制胃酸药物不能缓解,但可因体位变换(左侧卧位或床脚抬高)所缓解。

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有“蕈样”或“伞状”缺损阴影。

慢性肝损伤:有肝损害症状

慢性肝损伤是常见病,常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肋胀满等表现,多无上腹痛、上腹胀、早饱等消化不良常见症状,后期发展成为肝硬化及肝癌风险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这些患者可能会有饮酒、用药、肝炎等既往病史,后期若发展为肝硬化,会有黄疸、肝掌、蜘蛛痣、腹腔积液、腹壁静脉曲张等体征,可与FD等鉴别。

肝功能、腹部B超等可协助诊断。

慢性胰腺炎:油腻饮食后出现脂肪泻

轻度胰腺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消化不良,而中重度慢性胰腺炎可有多种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糖尿病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以及并发症的表现。体征表现为腹部压痛与腹痛程度不相称,多仅有轻度压痛。因此与FD有时不易区别,但此类患者多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及腹泻发作频繁,且腹泻为脂肪泻,可助鉴别。

胰腺增强CT及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等可协助明确诊断。

慢性胆囊炎:油腻饮食后上腹痛明显加重

慢性胆囊炎可长期无症状,也可出现反复的上腹饱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多伴厌食油腻,症状发生于进餐后,油腻饮食后症状明显加重,多为右上腹部或中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后背部及右肩部,有时还有右肩背不适或在夜间或晚餐后右肩部疼痛等症状,与消化不良不同。

慢性胆囊炎在中医临床中多属“胁痛”范畴。认为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胆夫通降,不通则痛,肝胃不和,则嗳气、纳呆,脘腹胀闷。若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脾,以致肝脾疏泄功能失常,而呈中脘或右胁隐痛、纳呆、口苦等。

●慢性胆囊炎自测●

1、吃完饭后腹部不适

慢性胆囊炎患者在吃完饭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腹部不适感,尤其是在吃得比较饱的状态下,会出现明显的腹部不适感,这就是慢性胆囊炎引起的。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自己吃完饭之后,会不会出现不适的感觉,这对身体健康是很不好的,可能是慢性胆囊炎惹的祸,要注意。

慢性胆囊炎患者一般会影响到人饮食,常会出现账胀气、食欲不振、讨厌油腻等情况,这对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并且对吃饭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这对患者又是一层伤害。

2、右腰常会出现疼痛的症状

腰部出现疼痛的现象,这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症状,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其实,在患慢性胆囊炎也会出现腰痛的现象,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威胁,主要是由于胆囊处在右腰和右肋之间,胆囊出现炎症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疼痛的现象。

胆囊炎的出现一般是会伴随的疼痛出现,只是这些疼痛,是常见的腰痛,很容易会出现忽视的现象,就可能会耽误病情。一般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腰痛是隐隐的痛,在久站或是洗了冷水澡之后,疼痛的现象就会加重。

3、胃病似的呕吐症状

慢性胆囊炎除了会出现腹部不适,腰痛的现象,还会出现呕吐的现象。慢性胆囊炎出现的呕吐现象,和胃病引起的呕吐的症状是很相似的,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会出现误诊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胆囊炎的治疗,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

慢性的胆囊炎出现胃病反应,常见的就是呕吐现象,另外还会出现反胃、嗳气等现象,根据病情的轻重,会出现不同程度呕吐现象,病情加重,症状会更加明显。关键是要注意和胃病做好区分,防止出现误诊的现象。

慢性胆囊炎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影响,上面这3个症状都是常见,大家可以看一看,自测一下。除此之外,有些人还会出现剧烈的上腹痛、心悸、背部或是脖子会出现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也可以帮助判断慢性胆囊炎。

早期的胆囊炎治疗是比较容易治疗的,及时的进行治疗,很容易就会康复,不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除了对症治疗,还要注意饮食健康,要注意平时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有助于胆囊恢复健康。

胆石症:多有相关胆囊结石病史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有胆结石而言。胆结石可发生于胆囊或胆管。本病平时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

当胆石从胆囊移动至囊胆管或总胆管,或从扩张的总胆管移行至壶腹部时,由于胆囊或总胆管平滑肌扩张及痉挛,因而产生胆绞痛。胆绞痛大多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饮食后数小时内,或在腹部受到震动后发作。疼痛多在中上腹或右上腹,为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腰背部放射,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畏寒发热以及黄疸,并可见舌苔白腻或微黄,严重者苔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绛,脉滑数或洪数。右上腹有压痛及叩击痛。

胆石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胆汁郁积、胆道细菌和寄生虫感染以及胆固醇代谢失调,为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根据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尤其在饱食后或吃油腻食物后容易发作,以及持续时间很短而波动较大的黄疸,有利于本病诊断。十二指肠引流,X线胆道或胆囊检查、超声波检查及十二指肠窥镜逆行胆管造影,有助于确定诊断。

胆石症多属中医的“胁痛”、“结胸”、“黄疸”范畴。认为胆附于肝,与肝脏相表里,肝与胆在经络上联系密切。肝性条达,主疏泄,胆汁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胆为“中清之腑”,输胆汁而不传化水谷与糟粕,其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顺,凡情志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虫积等均可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影响肝的疏泄和胆的通降,使胆汁排泄不畅,日积月累,久经煎熬,聚结成石。结石阻滞,不通则痛,则发为胁痛。胆汁逆溢肌肤,则发为黄疸。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胃大和降,而见恶心呕吐。

蒙一堂是一家多年历史的蒙医医馆,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对肠胃疾病方面治疗有奇效。肠胃病只要你来,蒙一堂医馆就可以治愈;

今日互动

你上一次肠胃不舒服是什么时候?

欢迎下面留言哦!

往期文章一览

1.乳腺增生大家都有,就代表正常吗?

2.「糖尿病」是这样形成的(漫画)!

3.浅谈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真的能治疗吗?

4.「血栓」来临前,身体会用这些症状来提醒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i/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