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伴随着夏天的脚步,
医院西院区脑病科三病区正式成立并营运。
医院西院区脑病科三病区16床患者杨阿姨因突发脑中风收住院,既往有脑中风病史,遗留了右下肢活动不利,此次是中风再次发作。全科医护人员对杨阿姨进行了常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科室负责人段红莉主任中医师为杨阿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草药治疗,在服用3剂后,早晨查房时,杨阿姨高兴的向医护人员说:“20年了,这便秘折磨的我每次解大便都好像是在上刑一般,在脑病科三病区用上段红莉大夫的草药后,排大便从没有这么痛快过!好像把我沉积多年的宿便清理了一样。感觉浑身都轻松了啊!”
原来杨阿姨除了肢体活动不利,还被便秘困扰了多年,特别害怕上厕所,在坐便上辛苦半天,大便还是排不痛快,心理压力很大,这次住院经过段红莉主任医师的健脾祛湿行气,化痰通络的中草药治疗,终于解决了杨阿姨这么多年的便秘难题。又经过近半个月的中医中药治疗后,杨阿姨肢体无力及便秘的情况已基本康复,大便从几天一次到现在每天一次,而且非常顺畅,排便痛快了,心情也舒畅了,现在的杨阿姨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
老年性便秘怎么办你需要知道这些
医院西院区脑病科三病区段红莉主任中医师介绍: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之一,老年人患病率约为15-30%,便秘虽不直接导致死亡,但对人体的危害不可轻视,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
老年性便秘的常见原因: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已发生生理性衰退,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易导致粪便滞留在肠道内而排泄不出:老年人的直肠肌和腹肌已发生萎缩,肌张力低下,致使排便无力,导致粪便不易排出;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而饮食又过于精细,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较少,易导致排便困难。
老年性便秘症状:老年人便秘主要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许多患者的排便次数每周少于2次严重者长达2~4周才排便1次。然而,便次减少还不是便秘惟一或必备的表现有的患者可突出地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可长达30min以上或每天排便多次但排出困难粪便硬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很少。此外老年人便秘还有腹胀、食纳减少以及服用泻药不当引起排便前腹痛。体检左下腹有存粪的肠襻,肛诊有粪块。
老年性便秘的危害:过度用力排便可致原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发生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高血压者发生脑血管意外;合并前列腺肥大者可因粪便滞留压迫而加重排尿困难和尿潴留。长期便秘的老年人可因肠腔内毒素过多吸收而发生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严重便秘可使老年人发生各类疝的可能性增加或加重疝的病情。老年便秘者排便时间较长,由蹲位站起时,可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发生晕厥而跌倒。长期应用泻药可导致结肠黑变病,长期便秘者还易发生结肠癌。
老年性便秘的预防
合理饮食:多食膳食纤维,如麦麸、糙米、芋头、山芋等;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食量过少,过精;多食蔬菜水果及一些通便的食物如酸奶、芝麻、银耳、百合等;主动饮水,避免饮水不足;进食要有规律,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浓茶、咖啡等。
定时排便: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排便时间,最好是早晨,到时候不管有无便意或能不能排出,都要按时蹲厕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形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适当运动:老年人应该有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和促进肠蠕动,提高排便能力,也可以做腹部按摩,尤其是卧床的患者,可以由右上腹向左下腹轻轻推按,以促进肠道的蠕动。
积极乐观: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抑制自然排便而致便秘或加重便秘,因此,老年人要经常保持心情愉快,不要动辄生气上火,以避免便秘的发生。
老年性便秘的治疗:针对老年性便秘,段红莉主任中医师提醒:老年性便秘虽然不是危害生命的大病,却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一些顽固性便秘的患者,治疗难度大,导致一些患者靠开塞露及一些泻下药维持,而祖国医学对于老年性便秘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合理的饮食搭配的基础上可通过针灸、穴位按摩、口服中草药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杨阿姨就是服用中草药及穴位按摩、耳针等中医治疗后不但治疗了中风病,而且也解决了多年的便秘,也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
医院西院区脑病科三病区科室简介:医院脑病科始建于年,十八年来,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专科优势明显,临床科研并举,人才结构合理的特色专科,被评为河北省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年,脑病科三病区成立于西院区,配置主任医师两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两名,住院医师一名,其中医学硕士五名。治疗范围包括脑血管病、脊髓病变、帕金森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癫痫等多种脑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并擅长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运用中药、针灸拔罐、中频透药、耳针、艾灸、穴位贴敷、穴位按摩,治疗头晕、头疼,失眠、面瘫、中风等疾病。
学术成就:年被评为河北省中医脑重点专科;年入选天津环湖神经系统疾病联盟;获省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科训:厚德仁爱、精诚博学
张秀敏,主任中医师,医院脑病科学科带头人、医院脑病科二病区主任,唐山市第二届名中医。擅长治疗脑病科及内分泌科疾患,如中风、眩晕、头痛、面瘫、失眠、痴呆、帕金森病、脊髓病等,尤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出脾肾阳虚、血脉瘀滞的病机研制温脉活血汤每获良效,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从中气下陷、痰湿蕴结入手常获良效。对血管性头痛的治疗及预防均有独特见解及显著疗效,自拟温阳益气通络汤、平肝汤、解郁汤、调神汤预防复发取得满意疗效;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提出“脾肾阳虚,血瘀动风”的主要病机的观点,首次采用温补脾肾、逐瘀定风法,以自拟温阳逐瘀定帕汤治疗本病,并取得了确切疗效。参加多项科研,分别获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一、二等奖,共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一部,担任副主编。
鲍继奎,主任医师,脑病科三病区负责人,医学硕士,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唐山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常委,唐山市中医药协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曾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参编论著一部,副主编。门诊时间:周二、三、四全天。联系
段红莉,主任中医师,脑病科三病区负责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唐山市第六批市管专家,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唐山市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擅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脑病科常见疾病,尤其对中风、眩晕、头痛、三叉神经痛、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有深入的研究,疗效显著。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及著作3部。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五上午。联系
刘晓静,副主任中医师,硕士,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擅长中医药治疗失眠,头痛,眩晕,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发表论文8篇,著作3部。
晁英,主治医师,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擅长:头晕、头痛、脑梗塞、面神经炎、格林巴利、重症肌无力等脑血管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
佟茜,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医学部,主治中医师,主要从事脑病科不寐,中风,头晕,头痛,面瘫等常见病。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发表论文2篇,著作3部。
梁军霞,中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国家二级营养师擅长中医药、食疗治疗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肿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内科疾病。发表著作2部。
医院西院区脑病三病区秉承厚德仁爱、精诚博学的精神,科室负责人鲍继奎主任医师、段红莉主任中医师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将带教年青医师钻研技术,做好学术传承!全体医护人员坚持以医德医风医术为基础,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医院西院区脑病科三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