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常见的儿科急腹症之一,它是指一段肠管内套入远端相邻的肠管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典型症状为腹痛、果酱样大便和腹部包块。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见于婴幼儿,肠管无器质性病变,好发于2岁以内。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人。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饮食改变、回盲部解剖因素、病毒感染等有关。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发生部位以回盲部多见。
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及特征:
一、患儿腹部可见低回声包块,境界清晰、边缘规则,内部回声不均。
二、横切面呈“同心圆”征或者“靶环”征。
三、纵切面呈“套筒”征。
复位的适应症:
一、主要用于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治疗。
二、对初次发病者,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最佳。
三、也可用于复发性肠套叠的患儿。
四、对X线空气复位失败者仍可施行。
五、可用于判断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
复位准备用品:ml膀胱冲洗液(也可用ml生理盐水替代)、输液架、22~24号粗口径双腔气囊导尿管、连接导管、温生理盐水(水温30℃)、石蜡油、50ml注射器。
超声复位过程简单介绍:患儿仰卧位,头部固定于一侧,经肛门插入导尿管并固定,后打开冲洗管控制器,在超声监测下观察套叠包块逐渐向回盲部回纳,复位成功。
超声复位的优点:操作简便,安全无创;复位过程可动态观察,清晰直观;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初次发病患儿,也可用于复发性患儿,对X线下空气复位失败者仍可施行。(呼市妇幼保健院医技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