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宝宝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出现了呕吐、腹痛的现象,一直在哭闹,刚开始以为只是闹肚子,但哭闹时间太久,我和他爸爸都觉得不太对劲,医院。”患儿的父母向医生说到。8月13日晚,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名腹痛、呕吐不止的8个月大患儿,接诊医生诊断其为小儿肠套叠。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肠壁发生环死、穿孔,导致腹膜炎,延误诊断及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肠套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
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副主任王毅雄得知情况后,立即使用气灌肠复位术,为患儿进行了治疗,仅用5分钟,患儿停止了呕吐,腹痛症状得到了缓解,肠套叠部位复位,转入我院综合外科住院观察。
气灌肠的原理是以空气为灌肠复位的动力,从肛门灌入空气,在X光线下实时观察空气到达肠腔位置和复位情况,空气作为动力,给予一定的空气压强,在X光线监视下进行灌肠复位,同时能够观察是否复位成功。
图为复位影像过程
王毅雄介绍到,小儿肠套叠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效果会比较好,再复发的几率较低。以前对于肠套叠的常规治疗方法是进行开腹手术,但由于婴儿本身发育不完全,常规手术后恢复慢,手术时间久、风险也大;现在开展的小儿气灌肠复位术,减少了手术风险,无创伤、手术时间短、复位快、效果好、复位情况也清晰可见。
市妇幼保健院是桂林市率先使用气灌肠复位术进行无创医院,已经成功为数百名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复位治疗,弥补了我市小儿肠套叠无创治疗技术的空缺。
医院放射科主任蒋光仲介绍:“医院经常接医院及湖南等地区的肠套叠患儿,为他们进行肠套叠气灌肠复位术治疗,复位成功率达到93%以上。”
为什么宝宝会出现肠套叠现象呢?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的婴儿最常见,其中6-12个月的幼儿占到半数。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病因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饮食的改变,小儿回盲部系膜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腺病毒感染有关。
2%--5%为继发性,多为年长儿,可继发于肠炎、肠壁血肿、肠重复畸形、肠息肉、急腹症术后、肠恶性淋巴瘤、美克尔憩室等。当肠管套入后,由于被鞘部压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阻塞、进行性肠壁肿胀,同时使动脉受损害、粘膜因缺血导致粘液及血液渗出,最后引起血管完全阻塞,产生肠管缺血坏死,或引起肠穿孔致腹膜炎。
研究发现,男孩肠套叠的发病率是女孩的2倍。由于宝宝肠管的长度比成人长,肠系膜较长,易活动,加上肠道发育不完善,肠蠕动不规律,容易发生肠蠕动紊乱。
如果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添加辅食不当,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或者肠道发生了炎症、肿瘤、息肉等疾病,以及蛔虫扰乱、毒素刺激、驱虫药物使用不当和腹泻等,均可透发肠蠕动的紊乱,而引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多数是以回肠末端套入结肠,盲肠和阑尾也随之套入。这种回结型肠套叠多见于肥胖健壮的婴幼儿。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腹痛: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
2、呕吐:孩子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
3、血便:为重要症状。发病后6-12小时后可出现果酱样粘液血便,或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4、腹部包块:一般见于疾病的初期,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腊肠或香蕉一样的肿块。肿块略有弹性,表面光滑,稍稍可以活动,这是诊断孩子肠套叠最有价值的体征。
5、全身情况:早期情况尚好,病情延长,病情加重,可并发肠坏死、腹膜炎,全身情况恶化,出现脱水,高热、嗜睡、昏迷、休克等中毒症状。
好啦!各位家长朋友们
如果宝宝出现了肠套叠的症状
请您不要心急!
请及时的到我院进行治疗!
放射科咨询
文/王劭、郑凌戈 图/放射科提供
编辑/郑凌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