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不注意这件事,血压怎么稳得住八大健康

有约君说

10月8日22时06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来临;10月8日,也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

又是“节”又是“日”,其实都在提醒一件事——

秋天真的到啦,冬天的脚步不远了,保养身体要格外重视防治高血压。省疾控中心的专家特别指出,高血压防治关键在于限盐,8招教你“减盐不减味”。

预防着凉:“寒露脚不露”

高血压防治专家很重视“寒露”,主要在于气候正式变化,无论北方还是南国,都会出现从炎热转为凉爽、从凉爽转为寒冷的过程。

这个变化,对血压影响大。

温度每下降10℃,人的血压会上升5-10mmHg,因此冬季高血压患病率足足比夏天高出20%,随之而来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中风等身体意外频发。所以不要盲目相信“春捂秋冻”,为身体着想,还是预防着凉更靠谱。

北方地区寒露过后普遍进入深秋,因此“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南方地区也不能掉以轻心,比如体力劳动者不要再赤膊露身工作,女性朋友也不要再穿无袖、露背、露脐或短裙热裤等清凉夏装。

在广东地区,有两句农谚说得挺妙的: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说的是寒露到了,不能再像往常一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说的是寒露节气往后,日常起居应尽量少穿凉鞋,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凉气袭人病。

中医养生专家推荐,寒露开始,注重足部保暖,建议晚上用热水泡脚,素体怕冷之人还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沐足,有效温经通络。

饮食保健:温润+降压

秋天风和日丽,机体容易凉燥,这一阶段的饮食调养,建议注重温和、温暖的柔润之物——

比如核桃、板栗、枸杞、山药、黑豆、黑芝麻等,属性偏温,或补脾健胃、或脾肾双补、或养肺平肝,或润肺燥、或润肠燥,可在煲汤或煮粥时适当加入,并根据个人体质差异,灵活加减。

再如,适当多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

秋天水果大量上市,因此应对天燥口干,除了多喝水补充水分,还可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而从防治高血压的角度,专家则建议多吃有降压效果的含钾量高的食品——

比如香蕉、蕃茄、茄子、橙子、橘子、柿子、坚果、豆类、瘦肉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它们所含的钾,可增加尿中钠的排出,使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钾还可以软化血管,有助降血压。

4道应节食疗方推荐

1、蜂蜜柚子茶:滋阴润燥,润肠通便,适合肺燥阴虚、大便秘结之人。

做法:柚子克,冰糖适量,蜂蜜适量,食盐适量。用食盐涂抹柚子皮搓揉3分钟后用流水洗净,削下柚子皮并切块,剥出果肉撕成小块;柚子皮用盐水浸泡1小时后,加入清水用中火煮10分钟后捞起;将处理好的柚子皮和果肉放入干净无油的锅中,加适量清水和冰糖,中小火熬至黏稠,期间不断搅拌以免粘锅,熄火放凉后加入蜂蜜搅匀,装入密封罐冷藏保存。

2、百合莲子银杏粥:养阴润肺,健脾和胃,适合素体脾胃偏弱、肺燥阴虚之人。

做法:百合15克,莲子20克,红枣20克,银杏50克,白米克,冰糖适量。莲子去芯,银杏剥壳后水煮去皮,浸泡半小时,然后与其它食材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调匀即可。

3、花生莲藕猪骨汤:补血养颜,护肤润肺,适合血虚肺燥、皮肤及口鼻干燥之人。

做法:花生米50克,莲藕克,猪骨克,鸡爪3对,红枣3枚,生姜3片。以上食材洗净,莲藕切块,猪骨焯水后与其它材料一同入锅,加足量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续煮约2.5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4、玉竹沙参南杏炖鹧鸪:滋肺润燥,益胃生津。适合肺胃阴伤、咳嗽痰少之人。

做法:鹧鸪克,瘦肉克,玉竹30克,沙参15克,南杏仁10克,蜜枣2枚,生姜3片。鹧鸪洗净后切成4大块,瘦肉洗净后切块,将所有材料一同入锅,放入足量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约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用好家中盐

“减盐不减味”还防治高血压

在疾控专家看来,由秋至冬,高血压防治最关键的在于限盐,一句话:“健康用盐是有效防治高血压的基础。”

根据年相关调查结果,广东省平均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为7.1克,仍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6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人通过饮食摄取的最佳盐量,每人每日不应超过5克。

如果能长期保持摄入的食盐量低于5克,可使25岁至55岁人群的收缩压降低9毫米汞柱,至55岁时冠心病死亡率可减少16%。

相反,如果高盐调味、饮食重口味、爱吃盐腌食品等,过量摄入盐会使人血压增高,引起血管硬化,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或肾衰退。

用好家中盐,“减盐不减味”还防治高血压。

第一招:

菜切丝或片急火快炒

食材越大块,盐越难渗透到食材内部,当内部有咸味时,表面已经咸过头了,所以最好将菜切成细丝或薄片,一两分钟的急火快炒菜就炒熟,少用盐就能让每一口菜都有咸味,而且咸味还更均匀。

第二招:快出锅再放盐

起锅放盐可以减少食材吸收盐的量,让更多盐停留在食材表面,吃的时候我们会第一时间感受到咸味,就能满足对盐的需求。

第三招:菜里加点酸味

酸味可以增加舌头对咸味的感受,所以炒菜时增加点酸的调味品,即使少用盐,舌头也能感受到同样的咸味,因此在调味的时候可以加点柠檬汁、番茄酱、醋等近酸味食材。

第四招:糖的用量要少

甜味会降低舌头对咸味的感受,所以炒菜时少放或尽量不放糖,这样不用多放盐,也可以获得想要的咸味,在外就餐也尽量少点咸糖口味的菜,如糖醋里脊、糖醋排骨、宫保鸡丁等。

第五招:善于用香辛料

葱姜蒜、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粉等天然调味料和香辛料,可以用来提味,做菜时加一些调味料,既能减少食盐的用量,还可以增加菜肴的口感,可谓一举两得。

第六招:将盐溶解成盐水

将盐溶解成盐水,炒菜时撒入盐水翻炒,盐与菜的表面会更均匀地接触,这样也可以减少盐的用量,菜吃起来还有味道。

第七招:选择低钠盐

普通食盐的氯化钠含量在97%以上,而低钠盐添加了10%~35%的氯化钾,从而降低钠离子的浓度,但不失咸味,所以建议选择低钠盐,就可以炒菜减钠不减味。

第八招:吃好盐

生态海盐含有天然的钾、钙、镁、铁、锌、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天然氨基酸,而且天然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可以为食材增鲜提味,不仅能让营养更丰富,还可以吃得有滋有味。

最后要提醒的是,减盐生活,还得小心“隐形盐”,家中很多调料其实都含有盐,你放了之后,要减少盐的添加;平时购买食物也要睁大双眼,好好检查食品营养标签,选择钠更低的食物。

医学指导/疾控专家、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所副所长王晔

中医专家、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尹冬梅、何宇航

图/视觉中国

编辑/李津

想了解更多靠谱健康资讯?

广州日报APP升级了~赶紧扫一扫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s/6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