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条街
冒着沸腾的烟火气
从早到晚
走在南昌的街头巷尾,你一定看到过这些有趣的道路名。珠宝街、棉花街、带子街...
但是珠宝街不是卖珠宝,棉花街也不卖棉花,带子街也不是卖带子的地方。这里只有数不尽的宝藏,从头吃到尾,带子街绝对不会让你踩雷。
#徐氏姐妹正宗老糊羹
??:带子街44号
在南昌,糊羹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始于元朝,别名福羹。按照传统,在大年三十一定要吃上一碗糊羹,寓意一年福气临门。
带子街这家徐氏姐妹老糊羹,30年没有搬过地方,店面很简陋,味道却非常惊艳。五块钱一碗,荤素搭配,羹浓味美,老板娘说一天可以卖几百碗。
糊羹是用红薯粉慢熬半小时制成的,香气浓郁,里面有木耳、豆泡、年糕、胡萝卜...
撒上秘制的萝卜干和香菜,就是这样一份简单的搭配,老南昌人每天都吃不腻。
打包两份糊羹,再买一点卤藕片、肠结、心肺,带回家当晚饭或者夜宵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壹碗切糕子
??:带子街61号
一碗卖了十五年的切糕子,传承的是一代又一代南昌人珍贵的童年记忆。
五块钱一大碗,还送一份免费的小菜,里面有咸菜,萝卜干和素肠。
切糕子有一定的厚度和韧劲,吃起来软糯Q弹,面汤浓郁又养胃,不想吃拌粉的早晨来一碗切糕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是开在街角,店面也不大,所以经常来吃的人都会很自觉的,搬上塑料凳,就这样坐在街边安全的地方。
也不在乎来来往往的路人是否会投来好奇的目光,专注的吃一碗切糕,比什么都重要。
#杨大娘粽子
??:带子街43号
印象中,南昌人吃粽子,从来不分节日,平时也很喜欢吃。
杨大娘粽子,源自解放前,一铺传承了四代。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刚开始做的时候是在付家坡的木板房,用的配方听说还是亲戚从台湾带回来的。
经历了两个世纪的交替,杨大娘粽子还是那个味道。虽然名气大到电视台都来报道,但是大娘还是每天推着简单的小推车出摊。
儿子和儿媳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大娘的名字开了一家气派的“杨大娘粽子”,杨大娘的手艺得到了传承。
一直以来杨大娘都坚持用老南昌的传统方法做粽子。选用的是泰国精选糯米,香甜可口。所有口味的粽子用的都是最新鲜的食材,不添加一丁点的防腐剂,让顾客吃的绝对放心。带子街的两旁的居民楼错落有致,老旧的外表下又藏着新的改变。
单元门下叫卖的小推车,道路两旁的电动车和共享单车,新旧时代的产物交相辉映,老街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融入南昌的发展中。
一张象棋盘,四把椅子,就这样在街边支起来一场牌局。大爷们往那一坐,牌一旦上手就是一下午,看牌的人站着也看的津津有味。#万寿宫博物院
街道的尽头是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扫码测温后方可进园,抬头就是万寿宫博物院,庄严静谧。
逛累了就来万寿宫里面休息一会儿,感受一下这繁华闹市中的清净。和热心的老爷爷老奶奶聊聊天,听听他们口中老南昌的故事。
#南昌珠市学校??:带子街26号很难想象在这样的街巷里藏着一家学校,还是南昌市的重点小学之一,师资力量雄厚,交通便利。
校区不算大,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小小的校园承载的是无数家庭的希望。
///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条最熟悉的街道。在这里,从清晨到傍晚都热闹,吃过的东西都很寻常,却最是身在异乡时的魂牵梦绕。
...这里是带子街时常想念永远难忘编辑、摄影/Xwyan设计/丁可爱出品/子言SevenNice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