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杜牧墓rdquo变菜地

常亚飞/

中国之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的作者杜牧最近火了。近日有媒体报道,唐代诗人杜牧的墓地变成了菜地,原因是墓地被村民挖墓土盖房给毁了。但是,西安市仅仅把“杜氏家族墓”而不是“杜牧墓”收入名录,作为一个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保护。

西安市文物局督察与安全处处长吴青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杜牧墓”的说法并不准确,仅凭文献资料,不能称之为“杜牧墓”。那么,那里为何变成了菜地?“杜牧墓”和“杜氏家族墓”又是什么关系呢?

村民私自挖墓土盖房,导致“杜牧墓”遭平毁

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西司马村,村民口耳相传村子西南角埋葬着唐代大诗人杜牧。西司马村68岁的村民关山,一直从事村史修撰工作,他告诉记者杜牧墓确实存在。

“这是真的,就是杜牧的墓,杜牧嘛。在村子的西南角是一个祖坟茔,埋了二十多位杜家的人。墓群嘛,保存两千多年了,现在已经都平毁完了,杜牧的墓也毁了。当时这个墓有七八米高、地盘四方有二十五六米大。”

村民关山的说法可以在文献资料中得到印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的《长安县志》有记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其墓建国后尚存,在司马村西南,高约7米,面积约1亩,墓顶有一大树,60年代遭平毁。”

《长安县地名志》对杜牧墓的记载

关于杜牧墓遭毁坏的原因,村民关山回忆,在60年代时,由于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村民不时私自挖墓土盖房,导致墓土被挖尽,冢的中心只遗留下一个方坑。

对此,西安市文物局督察与安全处处长吴青称,历史上当地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这个区域就变成了农田。

“关中这块儿的土地好多都是60年代平整土地的时候平整的,坟头全平了,很多坟头都平了,就是把它的封土,地面的上东西都不见了。”

西安市文物局干部:“杜牧墓”的说法不严谨,不能称之为杜牧墓

难道诗人杜牧的坟冢就应因此而受到冷落吗?为什么官方至今都没有对所谓“杜牧墓”进行修葺和保护?

据西安市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yy/51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