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曾因溃疡性结肠炎突然发作,他辞去了首相职务,当时给国民带来非常大的疑惑和不安。
今年6月出现再次发作的迹象,7月中旬身体状况突然恶化,8月上旬确认溃疡性结肠炎再次发作。也有媒体报道怀疑已经癌变。
这位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在近50年间一直被“溃疡性结肠炎”折磨,直至两度辞职。
究竟“溃疡性结肠炎”是种什么病?▼炎症性肠病号称“绿色癌症”,也有人称为“不死的癌症”,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安倍所患的就是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几乎要靠药物维持缓解,不能被彻底治愈,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免疫紊乱等,但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该病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安倍在17岁时候最早出现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其中,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起病多为亚急性,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病情轻重与病变范围、临床分型及病期等有关。
有哪些症状?▼No.1
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
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的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表现为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No.2
腹痛,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亦可累及全腹。
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轻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重者如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可有持续剧烈腹痛。
No.3
其他症状
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No.4
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
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
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体征,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常规检查▼No.1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1)血常规:该检查可以看出是否有感染存在,判断疾病轻重程度。活动期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数增加、血沉加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
(2)肿瘤标志物:该检查可初步筛选是否存在癌变。溃疡性结肠炎未发生癌变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2、粪便检查
(1)粪便检查:活动期肉眼观常有黏液脓血便,显微镜检见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
(2)粪便病原学检查:该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本病粪便病原学检查多为阴性。
No.2影像学检查
1、结肠镜
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
检查过程中,患者将侧躺或仰卧,医生会沿着大肠推进结肠镜,检查肠道内壁,整个过程通常不超过45分钟,但患者需要计划两三个小时用于等待、准备和恢复。检查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压力、腹胀或绞痛。因存在明显不适感,多数患者较排斥此项检查。
2、X线钡灌肠检查
当患者有结肠镜禁忌症或者结肠镜检查时肠腔狭窄无法通过时,可以进行X线钡剂灌肠和气钡双重造影。X线钡灌肠检查会先从肛门插进一个肛管,灌入钡剂,再通过X线检查。造影前2天不能服含铁、碘、钠、钵、银等成分的药物,造影前1天不宜多吃纤维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少渣食物如豆浆、面条、稀饭等。行造影术当天禁食、水及药物,检查前应排空大便,并清洁洗肠,再进行钡灌肠。因检查前后准备事项较多,也并未被患者普遍接受。
如何治疗?▼一、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益生菌以及抗TNF制剂。
其中氨基水杨酸类常作为首选和维持治疗的药物,皮质类固醇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多用于急性发作;
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或消除对激素的依赖,并且在氨基水杨酸维持治疗失败时可以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缓解。
二、手术治疗:
当内科治疗无效,有手术指证时可以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段肠子发生了中重度的不典型增生、以及癌变趋向,可以把它切掉)。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总会有很多遗憾需要医生们去探索和发现,迄今为止,该病的病因我们都没有搞清楚,只是猜测,既然病因不明,治疗也只能盲人摸象,摸索着对症治疗。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因不能被彻底治愈,同时检测手段又受大众排斥,不易于接受等因素,因此安全无创、简便快捷的发现肠道炎性疾病的早期筛查手段,早期干预治疗,避免延缓此类疾病的病情进程成了预防此病的关键。
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采用生物电感应技术结合人体电阻抗测量技术,通过头部、手部、足部六组传感器向人体施加1.3V电压,采集人体九大系统,15个功能体区的项阻抗数值,通过与标准的样本库做对比,出具检测报告,发现早期疾病和疾病隐患。检测过程5分38秒,无辐射,无创伤,不用空腹、不用抽血,临床试验的符合率能达到了96%,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也是国内最早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健康风险评估设备。它主要用于人体当前功能状态的全面筛查,发现早期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提供干预方案,是精准医疗、分级诊疗、可视化健康管理的最佳工具。
案例▼姓名:张某
性别:女
年龄:65岁
HRA检测结果显示胃肠功能下降明显,同时细胞变性提示“肝和胃肠道病变加重的风险”
临床检测结果显示:结肠多发息肉,病理结果显示:高级别上皮内肿瘤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