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怀兹心
来源:慈怀读书会(ID:yeduxy)
01
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安排
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
仓央嘉措六岁时,父亲去世。
他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
以为别人放牛为生。
父亲去世后,他被母亲散养于天地之间,从小性格就开朗活泼。
仓央嘉措自幼聪明伶俐,深受乡亲们喜爱。
有一天,家里来了几个神秘的僧人。
他们选定仓央嘉措,把他当成前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还把他带进寺庙学习佛法。
这看似是无上的荣光,天降的幸运。
但其实,背地里是一场政治阴谋。
早在仓央嘉措出生之前,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就已经圆寂去世了。
然而,罗桑嘉措的亲信弟子桑杰嘉措隐瞒了师傅圆寂的事实,秘不发丧。
桑杰嘉措甚至对外宣称师傅是入定了,要开始无限期修行,谢绝访客。
桑杰嘉措欺上瞒下,不仅瞒着民众,还对康熙皇帝撒谎。
同时他又派人去民间寻找转世灵童。
以防东窗事发,可以快速迎接六世达赖入宫。
他们把转世灵童的地点选在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
这里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并且这里的人们大多信奉红教,即藏传佛教的宁玛派。
此外,这里曾诞生过一个黄教教主。
这将有利于黄教势力的扩大。
就这样,仓央嘉措被选中了。
彼时,仓央嘉措十四岁。
当年九月,他被从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浪卡子县时,拜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仓央嘉措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正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这是至高无上的荣光,仓央嘉措从此接受万民敬仰,顶礼膜拜。
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安排。
02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
学习之余,他常走出庭院散心。
而那些年老的经师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仓央嘉措后面,恳求他继续学习,生怕被责骂。
一切都在桑杰嘉措的掌控之下。
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
而黄教则严禁僧侣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
对于种种的繁文缛节,清规戒律,仓央嘉措很难适应。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无实权。
他的存在,相当于傀儡的作用。
他只是桑杰嘉措选来的一颗棋子,仅仅是迎接万民膜拜的人设而已。
不仅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也受人摆布。
仓央嘉措因此内心抑郁,索性就放任自己用情声色。
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驳。
就像他写的那首诗:“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据传说记载,一到晚上,仓央嘉措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
短暂摆脱束缚,仓央嘉措在宫外放飞了自我。他很快认识了一群年轻人,跟着他们整日嬉戏玩闹。
再后来,甚至变装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生而为人,哪里有所谓真正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以约束自我为代价换取来的。
03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少年时期的仓央嘉措,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叫仁增旺姆。
小时候,他们经常一起玩耍,田间耕作,草地牧羊。两小无猜,海誓山盟。
但是住进布达拉宫之后,仓央嘉措便再没见过仁增旺姆。
未曾青梅,青梅枯萎,芬芳满地。未见竹马,竹马老去,从此相思万里。
阔别所爱,这将成为仓央嘉措心中永远的伤痛。
但流浪在外的那段日子,仓央嘉措遇见了一位酷似仁增旺姆的姑娘。这个姑娘叫达娃卓玛。
仓央嘉措很快便爱上了达娃卓玛,爱情的甜蜜让他暂时忘却了心中的忧愁。
在民间,仓央嘉措扮演的贵族公子达桑旺波,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而且出手阔绰。
同时他也醉生梦死,夜夜笙歌。
像仓央嘉措这样的公子哥,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万千少女的理想型男友人选。
他为人简单,且深情专一,没有名利场上的世俗之气。
每天晚上,仓央嘉措都会偷偷溜出布达拉宫,去民间和他的情人约会。
但是天亮之前,他就必须得赶回宫去。
有情人无法长相厮守,这让仓央嘉措长期陷在一种患得患失,爱而不得的阴郁情绪中。
于是,他笔下便有了这首诗的呈现:“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有一天,天降大雪,仓央嘉措外出回宫时,在雪地里留下一串脚印。
第二天清早,铁棒喇嘛发现雪地里有人外出的印迹。
顺着脚印寻找,他们找到了仓央嘉措的寝宫。
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死了仓央嘉措的贴身随从。
还派人杀死了仓央嘉措的情人达娃卓玛。
然后,他们还升级了安保系统,严禁仓央嘉措出宫。
在巨大的悲伤之下,仓央嘉措写下了那句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诗句:“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到底啊,爱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态。
04
半俗半禅半随缘,半醉半醒半浮生
桑杰嘉措派人杀死达娃卓玛之后,仓央嘉措也被彻底关了禁闭。
给你表面虚化的一切,然后彻底没收你的自由。
你对人间一切美好的情怀与向往,都无处安放。
大概再也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事情了。
年6月,仓央嘉措跟随僧团离开布达拉宫,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
他将在那里为全寺的僧人们讲经,然后再由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他授比丘戒。
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仓央嘉措先是拒绝讲经,随后连受戒都不肯遵从。
他的反抗是无效的,桑杰嘉措费尽心思才布下的棋局,怎么会让仓央嘉措这么一个风流不懂事的穷小子破坏呢。
他们一边劝服仓央嘉措,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他以大局为重。一边将所有牵扯到仓央嘉措还俗的女子全部遣散。
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他与桑杰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最后演变成一场战争。
年,桑杰嘉措决定先下手为强,他秘密派人在拉藏汗的饭中下毒,却被发现。
拉藏汗大怒,随即调集大军击溃藏军,杀死了桑杰嘉措。
拉藏汗致书清政府,奏报桑杰嘉措谋反,又报告说桑杰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务正业,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
康熙皇帝于是下旨,将仓央嘉措诏送京师。
被押解进京途中,行至青海湖,仓央嘉措圆寂。
关于仓央嘉措传奇的一生,就此落幕。
这一年,他才23岁。关于仓央嘉措的死亡,有很多传说。
无论哪一种,我们就当他是游走在青海湖一带,诗酒年华,逍遥快活度过了余生。
05
那一日,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在仓央嘉措看来,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比不过爱情的温暖,与家人的相伴。
在他心里,渐悟也好,顿悟也罢。世间除了生死,哪一件事都是闲事。
人生如梦,似水流年。万事皆可看淡,万事皆可释怀。
看淡了绝望才不浓,无奈才不痛。
才敢不再奢求,才能迎向自由。
作者:慈怀兹心,来源:慈怀读书会(yeduxy),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为在看文章的你,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