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鸢尾的植物形态
中药川射干的植物来源既不是射干,也不是四川生长的射干,而为鸢尾科植物鸢尾,在植物分类上,和射干属于同一个科。
鸢尾的植物型态如下: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纤维。根状茎粗壮,二歧分枝,斜伸;须根较细而短。叶基生,黄绿色,宽剑形,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鞘状。花蓝紫色,外花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顶端微凹,爪部狭楔形,中脉上有不规则的鸡冠状附属物,边缘呈不整齐的繸状裂,内花被裂片椭圆形,花盛开时向外平展,爪部突然变细;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成熟时自上而下3瓣裂;种子黑褐色,梨形,无附属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
(年4月29日拍摄于利津县津苑路与利七路路口)
(年4月23日,李东明拍摄于广饶县)
二、川射干(中药名)
在药材分类上,川射干和射干都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川射干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即得。
呈不规则条状或圆锥形,略扁,有分枝,长3~10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灰黄褐色或棕色,有环纹和纵沟。常有残存的须根及凹陷或圆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甘、苦。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性寒,味苦。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主要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
(可参考前文《中药射干的植物来源是射干,那么中药川射干的植物来源是川射干吗?》)
用量6~10克,煎服。
具有解热、祛痰、抗炎、抗过敏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乙型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尚有催吐和泻下作用。乙醇提取物对炎症早期和晚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和一定的解热作用,并有祛痰作用。其黄酮类具有抗过敏作用。
病无实热,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①治食积饱胀:土知母(川射干)3克,研细,用白开水或兑酒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胃热口臭:川射干根茎、栀子各9克,鱼腥草12克。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③治腹胀便秘:川射干30克,洗净,生嚼,用冬酒送下,1次即通。(《吉林草药汇编》)
④治肝炎黄疸:鸢尾(川射干)根茎6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咳嗽:土知母(川射干)3克,大山羊9克。煎水,每日3次分服。(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⑥治一切咽喉肿痛:鸢尾(川射干)根茎9克,山豆根9在,僵蚕3克,薄荷12克(后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⑦治毒蛇咬伤:鸢尾根(川射干)、苎麻根各适量,捣烂敷伤口。(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疟疾:鸢尾(川射干)根茎9克,生姜为引,水煎服。(《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1、与麻黄、细辛、生姜、半夏等同用,可用于寒痰咳喘,痰多清稀等症。
2、与荆芥、连翘、牛蒡子等同用,可用于外感风热,咽痛音哑等症。
3、本品亦可单用,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等症。
(本文欢迎转载,要求开通“全局可转载账号(长白单)”者,可在下面“参与讨论”部分留言,或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