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豆的农民注意了菜豆病害防治措施

菜豆灰霉病

症状识别:茎、叶、花、荚均可受害。先在距离地面11~15厘米处茎上出现云纹斑,病斑周围深褐色,病斑中部淡褐色至浅黄色,干燥时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病菌也从茎蔓分枝处侵入,形成水渍斑,凹陷,逐渐萎蔫。苗期子叶被害,病斑水渍状,子叶变软下垂,病部周围长出灰白色霉层。叶片被害,多从叶尖开始发病,呈“V”字形,向内发展,初为水渍状,也可在叶片中间形成浅褐色斑块,严重的病块连片,表面着生灰霉,叶片枯死。荚部被害,多以嫩荚为主,顶部至全荚都形成淡褐色病斑,凹陷,潮湿时密生灰色霉层。

发病规律:菜豆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菌核、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冬暖大棚内可周年侵染。来季气候条件适宜时,病菌侵害幼苗。病斑上的分生孢子随灌水、气流以及农具传播。病荚、病叶、病蔓、病花落在健部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发育适温21~23℃,相对湿度95%以上。

防治方法:大棚、温室注意通风降湿。及时摘除病叶、病荚,带到棚外烧毁或深埋。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倍液,或与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倍液、50%克得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5%好速净可湿性粉剂倍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倍液,轮换施用,每7~10天喷一次药,连喷2~3次。

菜豆菌核病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大棚、温室的菜豆,造成死苗。从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开始发病。初为水渍状,逐渐成灰白色,皮层组织发干开裂,呈纤维状。大棚、温室内潮湿时,茎基部病组织中可见到黑色鼠屎状菌核,病茎表面有白色霉层,生长旺盛时,也可见到黑色菌核。蔓生架豆从地表茎基部发病,可使整蔓萎蔫死亡。蔓生种架豆的菌核比矮生种上的菌核小。

发病规律:菜豆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以菌核在病株残体上或混在肥料中、附在种子中越冬。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射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接触到寄主后从伤口或其他生命力弱的组织侵入。孢子放射时间可持续30多天。菌核也可直接产生菌丝,病株上产生的菌丝扩大蔓延,被害处腐烂。条件不良时产生菌核越冬。带菌核的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方式。菌核在潮湿土壤中可存活1年,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温度较低、湿度大或多雨年份易发生流行。蔓生种为无限花序,受害期较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汰除菌核,再用清水洗净后播种。及时清理病残体。收获后将病株烧毁,进行深耕,使大部分菌核埋在6厘米以下,不利于子囊盘出土。在子囊盘出土盛期,进行一次中耕,切断子囊盘。夏季休闲期,在保护地内灌水、覆盖地膜、闭棚升温几天,利用高温杀死菌核。加强管理,及时松土、除草。清除下部老叶、病残株,一般从花期开始,连续进行几次。

药剂防治:

发病后可选用下述药剂,并做到交替施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倍液、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从始花期开始喷洒,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

为什么要办理农技师、农艺师等国家级职业资格证?

1,国家级农技师证可分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作物植保员2个工种,

2,证书由国家人社部和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不同于地方培训机构或行业协会所颁发的培训证书,不同于当地农业局每年例行培训后的考评结业证书,本证书具备国家承认资质认证水平。

3,国家级农技师证,全国通用,出国有效,网上可查,查询网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网(







































白癜风能否治愈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zl/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