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害怕的结直肠癌,医生说做好预防并不可

肠道作为人体“最劳累的器官”,可谓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成,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夜以继日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被人误以为能坚强地处理各种酸甜苦辣。

肠道还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长约7~9米,肠黏膜面积大约~㎡,集结了人体60%~70%的免疫细胞,前仆后继的对抗着不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1、肠道是否健康,辨“便”知

便便的气味:由吲哚、臭粪素、硫化氢、胺、醋酸、丁酸物质共同组成。

便便的颜色:由胆汁色素决定(因胆汁与肠内消化物质混在一起)。

健康正常的大便:没有太明显的恶臭;黄色或黄褐色;香蕉状或圆柱形。

不健康的大便:强烈臭味;黑褐色或黑色;块状、泥状、水样状、半链状。

“便便”好,才是真的好!

2、饮食肠道与人类疾病肠道菌群和大部分慢性疾病都有关,比如与肥胖、高血压、脑部炎症、肺炎、肝代谢异常以及肿瘤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等都脱不开干系;此外,肠道菌群还会影响人们的情绪、睡眠及压力水平;抗生素杀死肠道菌群会影响大脑海马体的神经发生,可能引发婴儿的某些发育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免疫抵抗,循环代谢密不可分。

3、爱肠就请避开伤肠“雷区”

不良饮食习惯:火锅、烧烤、抽烟喝酒、肉多菜少,肠道益生菌很“受伤”;过热、过冷、过咸、辛辣,益生菌直接“牺牲”啦。

不良用药习惯:用一次抗生素,肠道菌群需要一年时间来恢复,感冒咳嗽肚子痛,吃瓜群众切记不要乱用抗生素。

久坐少动、熬夜、压力大等都是老生常谈啦,尽量控制自己吧!

4、谈癌色变,绝症不绝望

病理如诊断为肠癌,就像看到了一张不定期死刑的判决书,人人谈癌色变。

我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年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多数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晚期转移性肠癌患者的临床诊疗现状:化疗联合靶向,mOS(中位总生存期)超过30多个月。

直肠癌虽然凶险,但却是公认最易预防、最易早期发现、最易治疗的癌症。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比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是一个10年以上的过程,因此也给我们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机会。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出现结直肠癌的危险信号者、大便隐血阳性或直肠指诊发现异常者,应及早行结肠癌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ganqi.com/cjzl/6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